马茂森 杨 玲
拉斯韦尔模式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推广路径研究*
马茂森1杨 玲2
(1.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2.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对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探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研究认为:自高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以来,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缺乏竞争力、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弊病。基于传播学拉斯韦尔模式下,对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推广的传者、内容、媒介、受众等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增进各民族文化交融,还可以振奋民族精神。目前,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竞争力等棘手问题。拉斯韦尔模式是传播学经典线性传播理论,通过这一模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推广路径的传者、内容、媒介、受众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谁推广、推广什么、怎么推广等实际问题,为政府职能部门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表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划分依据阶段特征典型事件 初始发展阶段(1912-1948年)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时期有一定的发展,未能普及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 摸索、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6年)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北京和上海体育学院相继设立武术系,其他体育学院(系)设武术专修课程 复苏、全面发展阶段(1977-2016年)恢复高考招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重视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体育专业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学 创新发展阶段(2017至今年)中央有关文件;十九大召开方向明确,力度加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
辛亥革命后,国内军国民思想盛行,为满足抵御外侮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国学武术开始受到学校教育的关注。在国内学者徐一冰、许禹生等人的极力倡导下,教育部于1915年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南京与北京等地的高等师范学校开始创办体育科,开设武术课程,同各级国术馆一起培养武术师资。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高校,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学校武术虽在民国中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一定的倒退。随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以及西方近代体育活动的挤压下,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发展日益衰落,学校武术课没有得到普遍的实施。
195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武术方面的内容,但没有表达教学方法或学时方面的要求。1958年,北京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相继设立武术系,其他体育学院(系)设武术专修课程。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问世。1963年,北京体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研究生。可见,该时期国家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武术人才,且武术教学在体育院系中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但受师资培养刚起步的影响,教材的出现落后于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大都以竞技武术套路模式为主。受1959-1961年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以及1966-1976年“文革”的影响,武术在高校的推广和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处于摸索前进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校武术专业及课程开始复苏。1978年,国家体委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1992年,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就发展学校武术提出了具体任务,要使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学生学会一套武术套路。从1997年起,上海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武术博士研究生。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体育专业增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至此,武术人才的培养逐步体现出规范化、科学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发展也逐步走向国际化。2004年开始,海外陆续创办孔子学院,武术、太极拳被列为选修课程。
此外,80年代以后,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在80年代中期,中央民族大学就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正式体育课内容。1991年,广西民族学院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多项前三名的成绩。1992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协成立大会暨全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体育学院举行。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第九条明确指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在该阶段方向性变得更为明确,政策支持力度显著提高,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弘扬随之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土洋之争”从清末明初一直延续到现代学校体育发展中,我国学校体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沿用了苏联的教育模式,近乎全面地接收了西方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加上为国争光的体育发展计划,促使西方体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有统计数据表明,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已挖掘整理出1000多个体育项目,常见的有摔跤、舞龙、舞狮、荡秋千、划龙舟等。但受西方现代体育盛行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占比较少。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武术套路、散打为主,开设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较少。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丰富的文化思想,它们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为满足文化输出和国际化需要,有学者开始利用西方竞技思维对传统体育进行“改良”。如划龙舟摒弃了传统的宗教迷信色彩,成为亚运会竞赛项目,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也暴露一些问题,我国传统体育倡导“天人合一”的健身思想与竞争夺冠的西方体育相冲突,这就使“改良”后的运动丢失了文化底蕴,在高校体育中缺少竞争力。如西安理工大学昔日引以为傲的安塞腰鼓项目,因文化传承能力不足,随着学生的流动开始日薄西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较为保守,课程设置没有特点,课程内容千篇一律,很多高校的传统体育课程几乎相同,不能突出各自高校的独特之处,鲜有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另外,我国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还不尽合理,教材中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内容偏少,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各级学校,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一种简便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即“5W”模式,所包含的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尽管该模式将事物进行了一定的肢解,可能导致忽视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但是在传播学理论中仍不失为分析问题的经典模式之一。本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以拉斯韦尔模式从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推广的传者、内容、媒介、受众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推广是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第一个环节,推广者是传播内容的发送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组织或个人。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推广者主要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高校、教师、民间传承人、学生。从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是主要的推广者,且多是教育主管部门,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特点。如1915年教育部明令添授武技,1998年教育部在体育专业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学。这种推广方式具有强制性,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组织推广者主要有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推广的主要机构是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与其主管部门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各省、市、县下属部门协调主管部门行使协会职能。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推广是有利的,也便于领导,但是目前国内众多的各级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尤其表现在基层组织上,很难组织起一些活动和比赛。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深化改革的推进,社会力量一定能给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高校的参与一切推广传播将会付诸东流。如西安理工大学在陕西高校及西北地区推广的安塞腰鼓,还有大部分高校开展的武术传统体育项目。教师既是受众也是推广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承担着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直接工作,起着桥梁的作用。民间传承人是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人,也可以是银幕上的功夫明星,抑或是世界武术冠军、民间拳师、武术爱好者。学生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留学、访学等交流活动将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到国外,待毕业后又可以推广给整个社会。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竞赛项目以及武术项目无疑是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学校现有场地设施、项目特征等情况进行分类推广。简单易学的先行,如板鞋竞速、押加、珍珠球、民族健身操等;技巧性强、难度较大的后行,如秋千、陀螺、马术等。此外,引入少数民族特色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文化差异、季节气候、学生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如北方蒙古族以游牧为主,善骑射,可以开展骑马、射箭、摔跤运动;南方多雨温热,江河湖海较多,则开展龙舟运动;云南地区可以开展傣族的竹竿舞等。
推广媒介或者传播手段是指采用何种方式将信息送达受众的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推广方式极其丰富,小到日常交流的语言、书籍、报纸,大到电视、网络及平台建设。鉴于本研究推广的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及文化输出,故在推广媒介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形式及其载体进行分析,有以下七个方面。
3.3.1打造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具有引领作用,可以使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常态化。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有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中的单项赛事,全国、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单项赛事。比如省运会武术比赛、中华龙舟大赛等。通过各级各类的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竞赛制度、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制定可行的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级认定办法,反作用于竞赛体系,促进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包括大型活动演出、商业会演,如开展体育庙会、民俗活动庆典、民俗传统旅游等。
3.3.2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课程
根据《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管理办法》,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有52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鼓励该专业将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成为发掘、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者。
3.3.3制定本土化教学大纲和教材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教学必不可少的材料。鼓励地方和高校开发传统特色项目的乡土教材、校本教材;组织相关部门编写全国或省市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所以全国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不能太细化,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仅可以参考交流,不可以生搬硬套。
3.3.4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导向性明显,体育活动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为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积极筹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量身定制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办法,区别对待不同民族体育运动的特点,确保民族体育俱乐部的生机。
3.3.5积极发挥项目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各省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常态化训练,培养和储备民族体育人才,推动区域民族体育运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3.3.6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媒体,有巨大的信息交互功能。以往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方式主要依靠身传口述、图文记载和出版发行等传统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储、查找比较困难。因此,利用互联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信息服务平台显得尤为必要,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从民族、项目类型、文献、图片、影像、服装等方面进行分类整合,构建系统、全面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
3.3.7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校园精神特征。学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一是艺术方面,如民族体育征文、摄影、民族服饰等;二是娱乐方面,如民族杂志阅读、影视欣赏、民族项目竞赛等;三是各类体育活动,如体育文化节、校队训练、民族运动会等;四是体育环境方面,如体育雕塑、健身长廊、体育设施设备等。
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推广的受众有两个:一个是直接对象,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另一种是间接对象,指师生们走出校园后作为推广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再次传播。受众是传播推广的终点,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是传播过程的评价者。因此,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反应,选取适宜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才能收获良好的推广效果。此外,基于拉斯韦尔线性传播模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需重视传播推广的反馈机制。为避免单向传播形式的出现,应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推广对策,以适应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林小美.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杜晓红.学校武术论——基于课程理论的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
[4]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赵昌毅.民族院校应走在研究、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前列[J].民族教育研究,1996(1):47.
[6]胥春华.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7):176-177.
[7]李亚南,杜银玲.高校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5):119-124.
[8]张星宇.文化保护视角下高校开展传统体育的实施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126-128.
[9]张建雄,江月兰,刘学谦.更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高校的战略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44-47.
[10]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1]王林.武术传播论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12]许万林.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6(6):149-152.
[13]纪超香.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课程设置[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ath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Laswell Model
MA Maosen, etal.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