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春旺 余贞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探讨*
普春旺 余贞凯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该地区现存着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适度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活动,既丰富和完善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办学特色,又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理解,符合当前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际和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较好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
云南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村寨中至今仍流传着众多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具有突出的参与性、表演性、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和健身性,不仅好教易学,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并且资金投入少。作为文化知识传承、传播主阵地的云南地方高校,在教学中适度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乐趣,更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不仅有利于丰富、拓展、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及手段,更能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形成学校教育特色,对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此,云南地方高校已有探索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表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情况
学校名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项目 楚雄师范学院板鞋竞速、蹴球、高脚竞速、荡秋千、民族健身操等 玉溪师范学院抢花炮、竹竿舞、打陀螺、蹴球、纳西打跳、武术、荡秋千、烟盒舞等 红河学院高脚竞速、武术、吹枪、板鞋竞速、蹴球、荡秋千、舞龙等 保山学院射弩、陀螺、蹴球、吹枪、武术等 文山学院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吹枪、射弩、毽球、蹴球、民族健身操等 大理大学竹竿舞、霸王鞭、跳脚、八角鼓、羊皮鼓舞、跳大鼓、跳花鼓、跳花盘、跳乐、跳高脚马等 普洱学院高脚竞速、蹴球、秋千、射弩、武术、板鞋竞速、陀螺、吹枪、民族健身操等 昭通学院荡陀螺、吹枪、秋千、蹴球、武术、高脚竞速等 曲靖师范学院吹枪、摔跤、射弩、秋千、蹴球、武术、板鞋竞速、陀螺、高脚竞速、舞龙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高教竞速、舞龙、蹴球、板鞋竞速、射箭、民族传统舞蹈等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纳西打跳、蹴球、东巴舞蹈、民族健身操等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板鞋竞速、高脚竞速、吹枪、射弩、武术、民族健身操等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项目团队先后赴曲靖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红河学院、大理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保山学院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并通过云南地方高校校园网问卷调查、电话、微信、访问,以及相关网络搜索等方式,对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情况见表1。
调查发现:第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已有一定年限。云南12所地方高校都有融入行为,多则22年(如红河学院),少则6年(如保山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无论融入方式还是融入效果都经历了一定年限的检验。近年来,云南地方高校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传承工作,还有不断加大力度的趋势。各高校在不断引进、融合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形成办学特色,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进高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丰富多样。云南地方各高校抓住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色”文化,筛选、利用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独特而丰富,包括哈尼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充分开发、创编和设计,少数民族村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各区域、多民族文化包容相兼,使其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亮点环节、特色内容。第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比如,玉溪师范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了竹竿舞、打陀螺、抢花炮、武术、荡秋千、蹴球、烟盒舞、纳西打跳等传统体育项目;大理大学开展了霸王鞭、八角鼓、羊皮鼓舞、跳花盘、竹竿舞、跳大鼓、跳花鼓、跳乐、跳脚、跳高脚马等传统体育项目。调查发现,云南地方高校往往以体育课堂教学、运动会表演项目、课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为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价值与意义逐渐被重视,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路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一方面,学校在各自所处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校有效地解决云南地方高校的体育教育受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各地方高校的尝试,其效果、价值、意义显而易见,不容置疑。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例如,哈尼族的棕扇舞、彝族的烟盒舞、白族的霸王鞭、傣族的武术、纳西族的打跳等都是少数民族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体育文化节、校园少数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更多的云南地方高校学生认识、了解、参与和掌握这些丰富灿烂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在活动中深深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和参与欲望,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氛围和环境,不断扩大校园传承范围和受众群体。而教师又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一部分因受到启发而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中,这无疑为推动和促进区域传统体育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化创新、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延续与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传统文化获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所在。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保护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与途径,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是,如何与学校现代体育相融合、相适应、相作用,是现阶段应该深入探索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竹竿舞、打陀螺、抢花炮、武术、舞龙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与学校现代体育在表现形式、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两者所显示出来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有许多相同点。例如,两者均具有健身教育性、表演观赏性、休闲娱乐性和参与竞技性等特征;而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格,发展体育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互帮协作精神、终身体育技能与意识是两者最直接的功能。由此看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发展是可行的,符合新时代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实际及趋势,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为学校现代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有利于二者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风格,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还有利于推动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特色有了更多的认识,期盼构建丰富、独特的符合学校、学生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体系。对此,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育做了大量实际和有益的工作,很多学校纷纷将区域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文山学院开展了吹枪、射弩、蹴球、毽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等;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了舞龙、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蹴球、射箭、民族传统舞蹈等;普洱学院开展了秋千、射弩、武术、陀螺、吹枪、高脚竞速、蹴球、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等;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了纳西打跳、东巴舞蹈、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民族健身操等。这些学校通过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向学生教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技术技能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技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扩大传统文化传承的群体,提升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效益。总体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融入云南地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因其具有心理认同优势,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探寻新知识、新事物的强烈愿望,因此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营造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促进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各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一些有效途径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云南地方高校也不例外,围绕区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而营造良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和环境,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优良的文化环境能加深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感情,增加学生对其的关注度,进而吸引、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有利条件。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墙、广告牌、校园文艺表演活动、微信群等途径来宣传、传播区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特征、流传区域、功能和作用等;二是要做好创编和设计工作,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运动会等教育活动紧密联系,选取一些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定期开展校园竞赛活动;三是利用学校组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契机,组织学生到训练场观摩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四是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现代电子信息设备,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开展方式、功能作用与文化特征、文化故事、精彩图片及活动视频等内容,上传到学生微信群或互联网供学生观赏和学习。
具体而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创造性转化的过程,更是进一步拓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渠道和空间的重要举措。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其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愿、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实效。由于开展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创编教学内容、探索改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在边实践边完善的过程中实现改革创新的效益,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引导、激发教师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为切入点,让教师重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开发与利用的教育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实现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顺利地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传承创造必要条件,已成为现阶段应该做好的工作。对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教师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一是要利用学校构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站、研究中心、传习中心等教育研究平台效应,进一步宣扬区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功效以及一些经典的成功案例;二是发挥团队作用,总结、推广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及成果,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模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三是学校要营造教学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创造机会。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弘扬、发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平台。因为大学生社团是一个自发性、自愿性和非营利的组织,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舞蹈、体育、音乐、美术、影视等,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现已成为高校中人数参与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学生组织,也是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社交等能力的第二课堂。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校园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社团良好的平台效应,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中“多点开花”,让其更多地与学生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园社团活动中亲身接触、体验和感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带来的休闲、娱乐作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意愿,也让一部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以此不断拓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和发展空间。而筹集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资金、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等,是当前大学生社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内涵深厚,具在较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借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办学特色,丰富完善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纷纷尝试的方式和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还处于开始阶段,还有待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和环境,激发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园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现代体育相融合,实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目标,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1]余贞凯,刘莹,黄睿,等.竹竿舞融入云南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4):66-69.
[2]张良祥,宋智梁,姚大为,等.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4):120-122.
[3]张朋,郑小凤,梁健.云南高校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9):142-145.
[4]迟明莉,徐英微.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以河北省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1-114.
Integr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U Chunwang, etal.
(Yuxi Normal College, Yuxi 653100, Yunnan, Chia)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8189);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普春旺(1975—),学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