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现状的体育干预方式研究*

2020-11-23 04:13李爱红
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龄人群水平

李爱红

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现状的体育干预方式研究*

李爱红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分析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现状,探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低健康素养的成因,系统阐述体育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以及可行性与效果。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具有强大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是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在改善老年人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上效果显著;在老年人的科学健身、健康教育、适应性再教育、科学素养的提升、健康信息的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疾病的缓解、老龄人社会化的促进以及健康素养的改善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拓展老年体育的工作职能,实现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健康素养;老龄人;体育

老龄人口的健康素养直接决定一个社会和地区的繁荣和稳定,自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开始,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多,这一群体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在大力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等外在因素的同时,更应从老年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入手,改善他们的健康素养状况。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功能,同时它还具有教育功能,还具备典型的娱乐功能。通过为老年人安排科学的体育活动方式,改变老年人的主观生活态度,提高其自我调节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和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内在坚强品质,培养其正确的生活态度,改进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帮助其渡过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晚年,这是提高老龄人口健康素养的简便易行的途径。本文就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应用体育干预的方式及其效果,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1 “健康素养”概述

健康素养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概念,当今研究认为,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适当的卫生健康决策的能力[1]。但事实上,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也取决于健康信息和护理提供者的技能、喜好和期望,包括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家庭卫生工作者、媒体和其他。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包含提高和改善个人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定义,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不再局限于物理健康,而是升级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模式。在这种环境下,优化个体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体的健康意识成为提升社会健康的有效手段,我国已于2008年提出了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 老龄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高水平阶段出现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意愿发生根本改变而使生育率自然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较为健全的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情况下产生的,老龄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同步的,即“先富后老”。而我国的老龄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滞后、社会承受力很弱的情况下出现的,即“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增加了解决老龄人口问题的难度。落后的经济状况,“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现状,是导致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的主要社会因素。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学习和就业,而较好的农业政策使农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为农民的就业转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由此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农村呈现出比城市更快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没有年轻子女在身边帮扶,生活无以为继,大部分老年人还要自食其力,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恶劣的生存现状、贫乏的精神生活使得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加低下,身心健康没有保障,成了目前社会发展中的典型问题。由此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政府养老的一大负担,而老龄人群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老年人对健康的认知和对慢性病防治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低下,对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不足等,呈现出整体健康素养低下的状态,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日常行为导致各种生理疾病的出现,进而导致心理疾病高发,这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保障健康养老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改善策略分析

3.1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在健康养老理念支撑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应考虑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建树:首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集生活、娱乐、休闲、游玩于一体,活动中心可根据各地经济文化特点和当地老年人的需求,按照健康、文明、安全有序、舒心快乐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其次,实现老有所医。设立老年人基本养老护理中心,开展基本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让老年人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护理,及时准确地获得健康信息,随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做到预防在先,小病不出门,大病到医院。再次,实现老有所终。引导老年人建立正确的老年价值观和生命观,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智面对衰老和死亡,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3.2 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适应性再教育,努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首先,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的获取变得较为迫切,老龄人群所处的环境信息闭塞,健康知识的获取渠道狭窄,受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限制,老龄人群的健康意识薄弱。因此,老龄人群更应该接受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这既有助于老龄群体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又有助于其提高健康意识,从而提高老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其次,对老年人开展适应性再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与健康疾病有关的医疗信息的获取、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合理的行为习惯的改善等,与健康管理有关的技能获取是老年人适应性再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组织老龄人群学习《公民健康素养66条释义》和《老年人健康素养手册》,最大限度地唤起老龄人群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提高个体预防与管理健康行为的能力,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信息的培养与掌控能力。

3.3 着力开拓老年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科学素养的提升。改善健康素养水平应化被动为主动,尽可能促进老年人自主学习,自主获取健康知识,即老年人要学会应用高科技产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享受高科技成果,提高生命生活质量。老年人应学会掌握计算机技能,能够进行数码图像处理;会使用手机、可视电话;掌握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会使用银联卡、购物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QQ、微信等,争做享受高科技成果的现代老人。只有掌握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老龄人群才能有更多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获取与健康素养相关的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的掌握等知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并做健康管理。这对老龄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丰富了老龄人群的精神生活,对老龄人群慢性疾病、心理疾病的防治也具有显著效果。

3.4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健康养老环境

在老龄化的今天,要进一步强调多关心老年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气,提倡孝文化复兴,把尊老爱幼的社会传统美德进一步规范化。全社会应该为老年人的生活主动提供各类便利,开放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出行和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多关心和探望老人,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及高龄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全民推崇尊老敬老助老是全民素质的一种提升。全民素质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也就提升了,作为特殊群体的老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自然也会得以提升。

4 体育活动对低健康素养老龄人群的干预模式及措施研究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其作用也就越显著。体育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4.1 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集体体育健身活动,提升群体健康素养水平

鉴于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合理科学地应用体育活动来改善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则成为必然,体育的功能和社会性恰恰能够改善和缓解老年期的一系列问题,体育活动是其他养老活动无法替代的最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方式。将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贯穿于体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行为和观念,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习惯,这对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社区老年人周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居住环境条件,并且为老年人提供的体育健身场所和服务要做到大部分服务都是无偿的。只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起来,体育的健身健心以及教育娱乐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老年人的健康才能有所保障,健康养老才能落到实处,健康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4.2 积极改善老年人生理问题,注重通过体育健身达到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要实现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科学化,建议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旨在组织、指导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机构,提高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度。老年人在身体和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人应有其独特的体育锻炼方法。应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体育科研工作,为传达科学的体育健身理念、安排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在社区中要配备专职的生活服务管理人员,在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辅导站、体育服务中心等场所配备专门的体育指导员,不仅要保证这些服务人员的数量,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资质认证等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用全面优质的服务,保证老年人在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中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进而做到健身活动的科学和有效,以提高老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4.3 积极改善老年人心理问题,注重通过体育健心达到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具有心理孤独、无人相助的特点,而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不可避免地与人群发生交集,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较好地调节情绪,促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团体,可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减缓孤独感和空虚感,改变老年人单调、孤独的生活,满足其精神寄托需要。同时,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其体力充沛,体质增强,从而对于改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使其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缓解和消除心理疾病,低龄老年人积极参与系统、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减缓机能衰退、保持良好心态和促进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为进入高龄阶段奠定一个较好的身体基础,这也是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标志。因此,应把通过体育这种有效手段来提高老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发展老年体育的重点。

4.4 关注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老龄人群面对不同的生活困境,导致性格个性差异较大,老年人个性孤僻,固执倔强,不听人言,我行我素,拒绝与外界沟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促进老龄人群的社会化。老年人不仅要面临生理、心理的变化,健康的衰退,更要适应社会交往方面的重塑与发展。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促进老龄人群主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性格孤僻、倔强、偏激的老年人应给予一定的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合理组织和开展各种文化及体育活动,进行老年保健的宣传与教育。还可适当为部分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提高老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使其尽快适应老年生活。

[1]黄瑞芹.健康中国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农户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9-26.

[2]叶露梦,林国建,林丽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8):1058-1061.

[3]王高玲,钱毅兰.江苏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9):172-178.

[4]魏高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2):55-60.

[5]霍雪琴,王建宁,周松.冠心病病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8(10):3248-3252.

[6]张纳.微课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8(4):548-549.

[7]张嫦慧,李双玲.微信在居民健康素养促进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2):85-87.

[8]于洪军,仇军.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老年人体力活动专题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55-6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ged People's Low Health Literacy through Sports Intervention

LI Aihong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2018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YB113)。

李爱红(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

猜你喜欢
老龄人群水平
张水平作品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加快养老体系建设 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