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俊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小城镇游泳项目社会服务研究*
戴 俊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在农村,而农村体育发展的纽带在小城镇,小城镇体育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关键点。小城镇体育的内涵建设离不开具体运动设施的现代化。文章在调查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的理论依据,分析小城镇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小城镇建设与推广游泳项目的具体举措。
供给侧;江苏小城镇;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城镇体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小城镇体育由完全公益化体育服务模式向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充分调动与利用了社会资源、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建设小城镇体育社会服务体系、优化小城镇整体体育供给侧结构的积极性。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体育强省,在发展小城镇体育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理应发挥地方优势、地方政策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小城镇健身文化优势,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着力发展高质量的小城镇健身服务体系。江苏小城镇体育的发展优势与特色建设、供给侧放大“效应”的延续,必须紧密依靠具有实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项目支撑,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小城镇体育供给侧结构的整合优势,保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苏小城镇游泳项目社会服务为研究案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体育供给侧社会服务理论指导,提出江苏小城镇建设与推广游泳项目的具体举措。旨在为江苏小城镇的体育健身服务的“起点高端、强势发展与特色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江苏小城镇体育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律,建设与推广具有经济与社会发展潜力的游泳项目,为进行科学论证获得可信的、精准的信息。调查的小城镇有徐州市沛县张庄镇、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南通市如皋市白浦镇、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每个镇随机访问40人,性别、年龄不限。
1.2.1文献资料法
运用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数据库,查阅与本命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正确把握国内外的研究趋势。
1.2.2访问调查法
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期间,组织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到上述6个小城镇调查居民对开展游泳项目社会服务的需要、认知、选择、参与等情况,了解小城镇政府分管体育的领导对开展游泳项目社会服务的看法、做法与建议。
1.2.3系统分析法
运用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小城镇游泳项目社会服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2.1.1小城镇居民游泳社会服务需求
课题组所调查的苏南、苏中、苏北6个小城镇人口均达到10万以上。从抽样调查到的小城镇居民对游泳社会服务需求(见表1)分析,游泳社会服务需求包括健身需求、救护需求、医疗需求、交往需求和娱乐需求。苏南小城镇有56.2%、苏中小城镇有53.8%、苏北小城镇有57.5%的居民认为游泳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素质等作用。据调查,6个小城镇被调查人群中有58.1%的人2019年夏季到市县游泳场馆进行过游泳健身活动。苏南小城镇有58.2%、苏中小城镇有55.4%、苏北小城镇有59.8%的居民表示愿意自己花钱以及带领家人到非公益性游泳池活动。由此可见,在江苏小城镇建设与推广游泳社会服务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城镇居民对游泳需求的价值认知处于较高水平,对建设游泳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明确的认知。通常人客观上认知某一事物的意义、价值,才会对此事产生更浓的兴趣,才会付之行动。
表1 江苏小城镇人群游泳社会服务需求分析
需求健身需求 救护需求 医疗需求 交往需求 娱乐需求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苏南4556.2 1316.2 1215.0 78.8 33.8 苏中4353.8 1417.5 1316.2 67.5 45.0 苏北4657.5 1620.0 1215.0 45.0 22.5
2.1.2 小城镇现有体育健身服务项目结构
表2 江苏小城镇现有体育健身服务结构
服务结构健身房 球类馆 室外网球 健身步道 游泳场馆 数量平均数量平均数量平均数量平均数量平均 N=6172.8 81.3 244.0 254.16 20.33
从表2可知,江苏小城镇现有体育健身服务结构以健身房、健身步道、室外网球、健身房、球类馆为主。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有游泳馆,而苏中与苏北4个小城镇没有游泳场馆。被调查的小城镇人口数量均超过10万,人流量较大,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少,其中大部分小城镇离县、市所在地不远,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辐射效应,居民的年收入相对偏高。小城镇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服务市场的开拓关系到商家的利益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小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是通过支付一定的健身活动费用,从中获得效用的消费行为过程。小城镇居民的健身消费在地区人群整体消费额度中的比例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有利于小城镇建设与推行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健身服务市场的建设。小城镇要扩大健身服务范围,必须要增加服务对象,开设更多的体育服务项目。
2.1.3小城镇建设推广游泳项目的投资选择
从表3可见,江苏小城镇居民对投资建设推广游泳项目的认知程度趋于一致。选择个人投资方式的占大多数,达60%以上;其次选择政府投资。据调查,大部分居民认为游泳场馆应优先建在学校,便于让中小学生学会游泳,以减少自然河流游泳意外事故的发生。20%左右的小城镇居民认为由当地明星企业投资建设,效益好的企业应该为地方社会服务做贡献,且游泳项目投资也会有相应的经济效益。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的游泳馆属于个人投资,年收入超百万。尽管小城镇投资建设游泳池的成本较大,但通过对游泳池的设计简化,减少基础性投资;通过科学管理减少运转成本以及维护费用;通过节水、节电、节热能、节约药品、节约人力,规范科学运营,也会获得高效益。
表3 江苏小城镇建设推广游泳项目投资选择
服务结构个人投资 政府投资 企业投资 社会机构 其他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苏南5265.0 1822.5 1417.5 45.0 22.5 苏中4860.0 2430.0 1518.7 11.3 45.0 苏北4758.7 2531.2 1923.8 00 11.3
2.2.1健身供给侧的发展性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理论体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举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目前,江苏省小城镇体育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依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确立小城镇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是体育供给侧结构调整在健身社会化服务领域的科学实践。对不同的小城镇开展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具备建设游泳项目的小城镇,通过改善现有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加大对建设游泳项目的投资,逐步实现体育服务业集结,商住分离,着力打造小城镇体育生活圈。满足小城镇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更多的项目,游泳的社会化服务应该走在前面,因此,小城镇游泳场馆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2健身供给侧的生活性
江苏省小城镇居民体育公共需求在总体需求中的比重逐年加大。体育公共需求主体快速扩大。这就要求加快小城镇体育公共服务机制的建设,更好的服务居民。体育的生活化是以满足人的体育需求和基本权利为逻辑出发点,是社会体育良好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生活于其中;社会结构是社会客体,手段服务于目的。而体育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功能就在于以人为中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福利水平,满足小城镇居民的体育生活需求。小城镇居民的体育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物质方面体现为满足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提升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时,游泳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和与之相关的体育类产品服务也应该要满足居民的需求。小城镇体育性服务业逐步成为地方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扩大消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其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游泳社会化服务建设能带动小城镇服务业的发展,将游泳这个项目常态化、生活化,作为居民的一种生活性需求去建设发展,以加快小城镇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游泳需求。
2.2.3健身供给侧的经济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占整体需求的比重日趋下降,而对娱乐性消费的比重则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型。体育社会化服务有助于推动体育消费的增加,一方面,在健康领域的体育社会化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体育社会化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消费扩大内需。因此,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可以带动居民的体育性消费。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普遍认可的规律。游泳服务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的经济效益较高,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游泳健身。游泳场馆门票、游泳教学、游泳竞赛、水上表演、有偿训练等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2.2.4健身供给侧的竞技性
游泳项目的竞技性很强,游泳运动项目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可以为国家提供游泳方面的竞技后备人才。为了丰富小城镇居民的生活体育文化,需要举办游泳竞技性比赛。这样的比赛不仅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可以举办竞技性的游泳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游泳运动技术水平。学校可开展游泳竞赛,分年级、分年龄段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奋勇拼搏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促进学校游泳项目的发展。小城镇社区组织大众游泳比赛,可以由俱乐部承办,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励居民进行游泳健身锻炼。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以促进企业体育文化交流为目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泳比赛,提高员工游泳健身的乐趣,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我国竞技游泳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1加强小城镇游泳项目投入
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时,需要各方面各部门协调统一,共同努力加快建设游泳项目。不仅需要地方财政支持,更需要解决体育产业在小城镇发展项目中比重较少的问题。现在体育社会化服务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除了财政支持以外,还要减少税收,给予融资便利等方面的扶持。国家一直把体育健身业与工业同等待遇,多数的游泳场馆需要将营业收入一半用于能源消费。要把小城镇的体育休闲健身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小城镇居民健身需求,应当把体育休闲健身区作为小城镇的重要功能区,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应给予体育健场所足够的用地额度,把建设游泳项目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当中。在资金方面,引进外资开发游泳馆建设项目,这样才能加快游泳项目建设和发展的进度。建设投入方面,不仅需要经济政策方面的投入,还需要积极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以加快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体育产业人才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小城镇游泳项目。
2.3.2拓展小城镇游泳项目服务范围
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要不断加强体育市场服务的力度,更要积极健全体育市场制度;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居民进行游泳健身。加强行政部门对游泳行业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开展竞技表演项目如大众游泳比赛、花样游泳比赛等丰富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扶持体育用品的生产和经营,发展体育用品相关的产业,增加居民的收入;合理开发小城镇游泳市场,培养游泳技术人才;通过宣传交流的形式,增强居民对游泳健身益处的认知度。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与社会化服务可以扩大和丰富居民的社交,满足居民对文化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这是保持和提高人体机能、体能状态,保障生活质量最积极、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要宣传游泳项目的可行性与利民性。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要争取社会的认知与肯定,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
2.3.3建立小城镇游泳俱乐部
当公共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迫切需要改变时,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为小城镇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更优质的服务。小城镇成立游泳俱乐部要宣传俱乐部的目的——建设游泳服务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为俱乐部会员服务,要针对会员进行统一的、有计划性的学习和交流,要指导会员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随着小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居民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居民花在健身上的费用和时间也越来越多。游泳俱乐部本身就是一种经营性的组织,它的承办是立足于游泳馆的经营,以专业的技术指导为招牌,招收会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以提高会员自身的游泳技术为目的进行俱乐部的设置。服务项目:每周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每个月开展游泳技术讲座;每个月开展游泳技术交流会议;开展游泳知识竞赛;会员可以参加由游泳馆组织的游泳比赛,并给予物质奖励。小城镇游泳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是招募会员,这就要求俱乐部不能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要注重会员的满意度,让会员从游泳健身中获得快乐,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动俱乐部的发展。小城镇成立游泳俱乐部,不仅可以带动居民游泳健身,也可以带动居民的体育性消费。
2.3.4开展小城镇游泳运动训练
通过各种训练方式,提高小城镇居民游泳专项身体素质,提高游泳技术水平。小城镇中的学校选取优秀的游泳人才开展游泳训练,由专业的游泳教师进行培训,从培养兴趣开始,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游泳后备人才;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研室、社会力量创办和投资的体育训练中心、有条件的小城镇企业等应开展游泳培训。小城镇游泳俱乐部可以自主开展青少年游泳培训。建立小城镇基层游泳后备人才输送奖励制度;建立游泳后备人才升学保障制度。将开展小城镇基层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与加快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获得游泳竞技人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社会化服务是可行的。当前,江苏小城镇居民的游泳社会服务需求强烈,游泳场馆数量不足,投资主体以个人为主,可以通过拓展小城镇游泳项目服务范围、建立小城镇游泳俱乐部、开展小城镇游泳运动训练等路径推广游泳项目。小城镇发展游泳项目的前景是广阔的。投资小城镇建设游泳项目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符合江苏小城镇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1]隋克.农村体育发展的小城镇体育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15(8):126-127.
[2]董晓春.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小城镇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4):58-62.
[3]董新军,易锋.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7-21.
[4]成克峰.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64.
[5]任波,戴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供给侧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1):52-59.
[6]戴俊,任波,董宏,等.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9):67-72.
[7]李燕贇.西安市商业型游泳馆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8]张力山.烟台市游泳馆运营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
[9]任波,戴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5):407-411.
[10]陈余娟.成都海力游泳俱乐部营销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
Research on Social Service of Swimming in Small Towns of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
DAI Jun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TY01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TYB001)。
戴俊(1965—),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