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雯
在体育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体育事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体理念由原本的理论教育转为更看重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1]。而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界定观点较多,有学者认为,人才培养主要通过组织课程和教学来完成对人才的培养;也有学者认为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组合,才能作为培养计划的依据。相关教育人才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评价、课程设置等,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注重点发生偏移,应将培养职业技能作为主要任务[2]。相关研究也指出,人才培养课程的本质是对人才培养知识的不断改进。目前,我国对体育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较为薄弱,但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理念的宏观描述。人才培养理念的中心问题是在“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3]。而相关研究也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保证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合,课程建设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建设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研究针对领域较为狭隘,缺乏对当前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
目前,体育行业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理念主要注重人才培养对体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4],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涉及领域较多,从生态学视域来说,可以发现体育行业的整体生态系统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因此,在对职业基础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体育系统中资源的内外分配,保证整个子系统的活力,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基础,在对人才培养上要保证整体体育事业组织的完善性,保证体育活动更加丰富,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人才培养结构来说,整体的体育人才培养包括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等多方位分职,以人才、成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体育生态系统表示人们在实施体育运动中影响人们参与或影响成绩的一切能量、物质等因素,根据整体的体育生态系统特征,呈现出高度人工化。体育事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而体育行业具备整体性的特征,导致整个体育行业的生态系统组成呈现出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在各种要素的影响下,人才培养的理念要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因为在体育事业中单一关键要素如果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系统的情况[5]。而体育行业具有有序性,保证了整个体育行业的层次。从横向来看,在内部环境中的学校体育、大众体重与外部中的政治、科技等相互依赖,这是保证体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而对人才培养来说,在有序性的环境下,保证整体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根据体育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进行人才培养,保证领域的人才需求充足,保证一定的人才替换性,但不能过盈。在人才培养理念中,结合当前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体育事业的整体框架,保证体育行业人才培养中各个分支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为行业创造竞争力,保证体育事业可以不断地推进和提高[6]。
在体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上,不能仅依靠高校,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多方位管理的人才培养理念。首先,以政府投入的资金为主,在我国体育行业发展中,在成熟的“举国体制”下,改写了我国的奥运历史,使我国步入体育大国的队伍,并向着体育强国迈进,说明该体制具有可行性。其次,以国际政策补贴为辅,对学校来说,建立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建立结构完整的体教结合模式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有效结合,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让体育人才培养更加全面。在该模式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体教结合模式也存在较多方式,如“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将优秀运动员与体育的后备人才和相关体育专业的高校与体科所相结合,形成一个集约化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还有运动合办模式,通过高校招生招收专业运动员,或者为体校或者具备体育运动员潜力的学生在全国考试上提供特殊待遇,帮助学生进入高校,在学校中进行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方面为学校争光。还可以通过体育局和高校间的联合办队模式,通过学校和体育局的联合,高校负责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由体育部门来负责运动员的训练以及生活。通过多方位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由多领域共同承担,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人才培养中,要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与当前社会市场需求、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结合。在人才培养中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作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培养中要注重与市场发展衔接,并做好实时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变更节奏,同时,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也保证人才的就业能力。要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与人才的理论知识能力平衡,在执行中,增加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同时,要确保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适当地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通过与校企之间的合作与顶岗实习措施,提高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
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要与职业教育和发展相互呼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结合自身的特色与地域特点,满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形成职业化的教育导向。同时,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对课程比例进行调整,减少必修课程的占比,增加选修课程,以适应当前的社会人才发展需要。对当前的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在课程安排上选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高校要对未来体育行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判断,在课程安排上要符合未来发展需要。而体育服务管理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拓展教育三大领域构成,通识教育在课程上应注重公共课程,在结构上分为必修与选修。而职业教育在课程上要更加专业,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及与专业职业相对应的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为限选课程。拓展教育则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多元化,将人才培养理念与当下实际发展需求相互结合,提高人才的竞争性。
人才培养以运动员技术作为保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中,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效率,避免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在人才培养理念中要根据目前的情况保证持续的创新,而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更加重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保持持续的革新。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体育行业中,要保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趣味性。受高强度训练的影响,运动员容易失去对体育训练的乐趣和信心,影响训练时的效率,同时,影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体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多级选材来代替一级选材,对有天赋的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及时发现不适合从业该专业的运动员,并将其培养模式进行转换,避免人才的浪费,解决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成材率低的情况,对具有运动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要加强对其体育兴趣的培养,保证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体教结合,使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并对体育事业保持积极性,有益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文章对体育事业发展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相关研究,列举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行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理念,并根据实际需求,将理念与实际需求情况相结合。但本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和对实际的调研,未来应对其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