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教育

2020-11-23 01:32高楠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3期
关键词:供给人才改革

文/高楠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通过人才供给侧改革,从供给方面入手,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1]。因此,不断加强人才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一)缺乏合理就业理念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大学生中很多人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他们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难以成功实现顺利就业。但是,目前很多毕业生缺乏合理的就业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毕业生就业时,往往比较重视个人喜好,想要挑选工作量小、收入高的企业,忽略了自身条件现状;很多学生就业后,缺乏工作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重视就业地域的选择,忽略自身发展潜力的考虑[2]。

2.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缺乏就业的前瞻性。他们更乐于选择一些传统产业相关的企业,此类企业创建时间悠久,具有一定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受到大学生择业的青睐;但对于一些新兴的朝阳产业,部分学生缺乏了解。

3.大学生就业后,由于岗位工作与自我认知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要求,选择辞职。同时,由于大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往往担心创业失败,导致大学生注重就业而忽视创业。

(二)大学生就业态度消极

当前,一些大学生就业态度不积极。在就业时,往往存在借助别人来实现就业的想法,不能积极主动地谋求职位,导致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成为待业青年。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自视过高,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往往眼高手低。同时,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导致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存在抵触心理,很难主动地就业,在就业方面过于依赖他人。

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视。由于高校内部就业培训教师素质水平高低不一,缺乏对就业培训教师的培训,很难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培训。其中,一些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的疏导,缺乏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很难就业或就业质量水平较低。

(三)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高校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关系存在一定矛盾,导致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3]。一些高校缺乏就业理念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不明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速度。同时,大部分高校中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人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传统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对人才量的需求减少。就业岗位下降、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在这种状况之下,必然导致人才供需矛盾。

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将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兴企业对新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增多,因此,高校要求大学生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二)毕业生供给总量增加

随着我国高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迅速,许多大学生很难实现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问题。目前,我国传统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一定的波动,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下降,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供需矛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就业和创业,需要进行人才供给侧改革。

(三)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推动力

通过实现高质量就业,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其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但是,由于我国就业供需矛盾较大,很难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需要从就业供给侧入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4]。因此,人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大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技能。通过加强人才供给侧改革,使高校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能力,满足岗位需要。因此,在我国高校教学中,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深化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当前,许多学校专业课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教育能力,使教师可有效指导学生。

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企业工作人员,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经验的传授,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提高。学校要加强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派遣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学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知识传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学校要派遣相关教师进行市场调查,拓宽教师视野,使教师能够了解岗位需求实际情况。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通过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对学生考核,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要求社会各方面积极创新。因此,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创业,需要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高校在对学生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入创新教学内容。

在学生培养中,需要学校设置相应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时,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进行创业教学,进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也可以邀请具有创业成果的优秀毕业生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学校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精准指导,打破学生固有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在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之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国当前就业供需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供给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