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娜
高校生毕业之后,需要走向社会,需要就业方面的教师去培训和引导他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中,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稳中求进发展,步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人才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转型升级是否成功。为此,我国提倡大众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1]。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时,可以多样化地进行选择,不但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而且可以通过招聘软件或者是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培养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深,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对经济进行转型升级,以此来适应国际化的经济市场。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但能够解决自己就业困难的现实情况,还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就是为了使高校毕业生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我国各行各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第二,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多,而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多,导致每年一到毕业时期,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局势越发紧张。高校在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就业方向,使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行业内工作,并且为大学生传递就业相关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部分大学生了解到创业相关的政策,对于创业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成为一名创业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第三,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使大学生跨行就业[2]。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时,一般会选择通过招聘会或者是由人介绍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就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于更多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根据调查分析发现,高校的毕业生群体有三分之一左右,希望能够从事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并没有专业、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缺乏学历,在求职时很难被接纳。而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够接触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并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了解相关内容。开展自主创业,丰富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满足了大学生跨行就业的需求。
为了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更加顺利,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作为支持。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使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有所提升,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帮助[3]。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新闻媒体也对于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足。人们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有稳定的工作是比较可靠的,并没有对于创新创业者予以充分的尊重,在社会大环境下,缺乏创新创业的氛围,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工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比如说,大学生对于政策没有进行深刻的解读、没有充足的资金等。
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稳定发展,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一般会选择公务员,之后才是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非常少,而且大学生进行创业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正规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会导致自己倾家荡产,创新创业观念得不到发展。除此之外,学生家长的观念比较落后,家长认为学生最好是从事政府工作,比如说公务员等,而学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愿意进行创业,或者是有创业想法时,会遭受到家长极力阻止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更愿意在第三产业领域投入精力,而学生却不了解相关的技术,只能加入到产业园中,由团队支持进行工作。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发现课程安排并不是非常科学合理,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来开展创新创业教学[4]。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般会选择使用讲座这一教学方法,也就是对于创业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汇总,讲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并不了解社会现状,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目标过高,无法实现,为此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一创新创业项目是否能够真正地开展,从而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通常是高校内的科研院士。这些专家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但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对于实际的销售等缺乏了解,导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仅仅只是讲述了理论知识,无法了解实际的市场营销内容。
由于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安排的实践教学比较少,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诸多理论知识,但是进行实践的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
安排的实践教学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视理论教学;第二,高校内没有专门的实践平台,和企业的合作较少,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还会对学生的创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顺利地完成毕业[5]。
第一,高校应该营造适宜的创业环境,使校内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其一,高校应该利用校园内部媒体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其二,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来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创业的过程,并受到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感染,投入到创业工作之中。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让学生坚定进行创业的信心。其三,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地进行创新。高校可以对创新创业表现较好的大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提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第二,合理地安排课程。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更加专注地进行学习,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一,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创建专门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使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6]。
第二,在建设实践平台时,学校要注意保持特色,并及时地更新创业资源,让学生顺利开展创业工作。
第三,学校可以组织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加入到班级管理中,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使学生通过比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改善,完成就业目标。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就业指导教学的水平。需要高校对创新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使其加入到企业、科研单位的实践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为学生进行授课,从而使教师团队更加专业,提升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水平。
第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创业并不仅是毕业年级、某一专业的一个学生能够实现的,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参与。为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应该使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学习,组成专业的学生团队,提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达成创业目标。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开展的创业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并帮助其他人进行就业,缓解我国就业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