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医院秩序被打乱,原本的医疗工作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干扰,诸多工作任务没法顺利开展,在此情况下,院方需顺应形势、积极创新,做到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有效创新后勤工作,加强疫情期间的后勤管理,提升后期服务质量,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让医护人员能坚持自己的抗疫决心,投身工作岗位继续为广大群众的健康生活奉献才能。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相应的组织和单位内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合理的安排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时期,管理的概念即为对内部事务的掌管,但是随着医院的发展,对管理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即掌管、管治、治理、经理的意思。后勤管理就是单位或者组织的内部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手段,进而对组织内部的一些特定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管理和领导,使全体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序工作,以达到后勤工作既定目标的过程[1]。
后勤管理属于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在医院这类大型机构的日常运作中,后勤管理的作用非常明显且重要,院方能够有效通过后勤管理进而判定日常的医疗工作是否规范开展。后勤部门作为一个保障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内部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因此,后勤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动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内部成员进行组织和领导,使其能够参与到组织和单位的正常工作中,有效发挥出每一个成员的力量促进组织和单位的正常运行。这样,就高效率地完成了后勤工作任务[2]。
后勤工作的目标是支援一线工作,确保一线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由于极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对日常的对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此情形下,要确保医疗工作稳定有序地展开,保证医疗工作者顺利投入到一线防疫、抗疫工作中。为适应疫情期间的医院工作模式和医院工作规律,后勤部门须将资源和能源进行整合,将其和服务保障充分结合起来,以积极支援“医疗防疫”为目标将后勤服务下沉到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一个长效的后勤保障机制,促使工作环境、卫生保洁、防疫消毒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实效良好的服务成效[3]。
医院后勤工作的关系复杂、事务繁多,涉及经费管理、资产管理、药物采购、公务接待、餐饮和会议服务、日常事务性服务工作等多个层面,涵盖医院日常运转和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因此后勤工作需结合医院事务的管理、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医院事务管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标准的提升,需要医院后勤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细化规定和标准,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障后勤工作有法可依。
出于保障后勤人员安全的需要,后勤管理岗位需制定A、B 轮岗的工作制度,减少同一时间共同办公的人数,避免彼此出现交叉感染问题。后勤人员在疫情期间需要每天到各个工作区域进行走访调查,每到一个工作区域,后勤人员都要对该区域的服务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电梯轿厢、用餐区、操作间、库房等,确保这些区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巡查期间,后勤人员应当注意一些较容易遗漏的区域,进行二次消毒处理,如电梯的扶手、轿门、层门等部位要反复确认消毒情况,尤其是内外呼叫按钮等手指接触较多的部分,其消毒频次应当高于其他部位。同时调节好区域内的温湿度、增加氧气释放、滞尘吸污、减噪杀菌,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后勤部门要提升对医院环境监督与保护的力度,对医院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将医院环境保洁问题摆在第一位,并将执行情况与医院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督促后勤人员积极落实相关的监督责任,做好院内的人员管理、卫生管理和空间管理,做好院内出入人员的测温、登记,并按时对室内外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保障医院的空气流动。在防疫期间,后期管理工作开展,必须要以保障医院收治患者和院内工作人员健康,维护医院环境卫生为基准,后勤部门要极力避免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作出调整和转变,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混乱管理的现象。要建立大部门系统的新防疫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上下的防疫管理的规范性,有利于后勤部门的资源整合,不仅避免资源浪费,也能做到管理的准确、合理[4]。
后勤部门需保障院方所需材料与物资能够第一时间予以补充,重点落实好应急物资生产工作,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强含氯消毒液、医用乙醇等消毒药物的储备,并做好被褥衣物清洗、物资供应、配电、清掏、杀虫灭鼠、绿化、消毒供应、氧气供应、负压吸引、二次供水等后勤工作,确保医疗卫生系统整体服务品质的提升。
医院需树立严格的后勤服务原则,即一切后勤服务行为均需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以切实规范后勤服务的一切行为,如此才能创下获得大众认可与信赖的服务品牌。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后勤部门还应坚持“三下”与“三通”原则。其中所谓的“三下”,包含下收、下送与下修。“三通”则分别指代通水、通电、通气。唯有彻底将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并始终秉持“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与原则,从而有效促进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患者亦能享受到更加优质且高效的后勤服务。
后勤人员在优化部门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与防疫管理相关的环节及部门管理的影响。从医院的整体建设发展出发,建立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的管理需求。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管理中所面临的眼前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相关岗位的职能交叉与重叠,从而作出统一的协调与分配。既要保证所有的管理范围得到全方位的覆盖,又要避免交叉与重叠,使各个岗位人员的体制可以更加协调。在一个管理体制当中,管理工作与其管理职能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对立统一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简单来说,作为管理人员来讲,在制度上确保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措施有效实施,即管理岗位职能的落实,需要依靠疫情防控为先。工作模式的调整,是为了保证协同化后勤防疫的实现,在防疫管理中,为了保证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始终满足医院医疗环节有序开展的基本需求,院方需要对后勤人员队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能调整,有效展开对医院各区域和设施的清洁护理和消毒工作。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消毒保洁及一般管理的效果,医院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医疗设备消毒登记制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医疗设备要实行定期保洁制度,对相关保洁人员进行考核,针对医疗设备的实际消毒情况及部件卫生程度,加强预测处理,如检查确认空调设施的阀门、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表冷器、凝结水盘等部件,记录灰尘集聚情况和细菌易滋生部件,并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的清洗、消毒或更换。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医疗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因为医疗设备本身牵涉到的领域相对的广泛,还囊括诸多先进的科技和技术,而医疗设备消毒保洁与管理本身就属于防疫工作的一环,需要后勤人员在掌握专业消毒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对医疗设备提高消毒保洁意识,细致了解对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检查确认设备的积尘、霉斑情况,准确理解,并组织开展医疗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更好地完成医疗设备的消毒、保洁和管理。另外,医院的仪器工程师也要针对仪器设备加强监督,掌握使用状况,能够针对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疗环境等检测工作做好评估,满足设备使用安全性的要求。
后勤人员在借出和收回相关医用设备时,要特别注意对细节的检查工作,通过对细节问题进行整理,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医疗设备的消毒次数。如对医院水龙头、皂液器、置物架、挂衣钩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和擦拭消毒,定期拆除门帘,每天定时对门急诊公共区域、门把手、楼梯楼道扶手、就诊椅、自助机等高频接触点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当下,疫情问题仍未完全控制,对于设备的管理需要更加仔细,后勤人员需根据医疗设备及设施的日常使用、巡查、维护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医院设备的相关零部件更换和消毒;状态评估则主要是全面检测、分析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接触频次,并综合判断设备的应用趋势,准确判断各类设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使用时间,并及时进行设备消毒,以此减少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秩序受到极大的干扰,医院的医疗工作开展也遭受极大的阻碍,后勤服务在此情形下除了起到物质供给和设备保障外,还需要积极肩负起对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医疗设备和医疗工作环境的消毒、通风、保洁,确保医院内部无污染,及时清洁环境,为医护人员和收治患者提供最好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