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类为例

2020-11-23 00:49彭一枫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4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院校

文/彭一枫

在当今全国高职院校中,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已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式。而顶岗实习是围绕专业实践所展开的教学环节,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真正将实践教育与劳动生产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1]。通过顶岗实习,能使高等职业院校直接对接企业就业岗位,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急需的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能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学生有效就业提供有效帮助。顶岗实习相比其他教育实习模式,其优势在于将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2]。本文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类为例,分析了毕业生在顶岗实习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加大

就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而言,其实质就是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经贸类企业中,具体充实到办公室或生产车间中,成为企业的一员。因此学生必须及时转变角色,尽快与企业的工作制度相适应,符合企业生产劳动的各项要求[3]。而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作息时间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顶岗劳动时间不一且企业地点分散,教师很难实现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是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现实中形成了学生缺乏有效引导、管理的状况。学生对顶岗实习要求的理解、基础理论的掌握、自我约束能力、个性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致使对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增加。

(二)企业弱化顶岗实习的功能

在校企合作视阈下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两者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企业实际可提供的岗位少,权限小,企业缺少专业的带训教师,不善言传身教,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法依据自身专业与偏好选择岗位,进而限制了学生通过实习实操,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顶岗实习期间,部分企业仅仅是让学生从事最简单的工序劳动,环境、硬件条件并不适合实操教学,那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企业从绩效出发普遍不愿投入指导学生的实习环节,更不愿出台经济政策加以倾斜,从而实际弱化了顶岗实习的功能。

(三)学校忽视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部分学校忽略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重要性,对于质控不严,认为只要确保学生安全,时间上满足要求,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加之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专业、人数较多,实习时间具体安排无法统一,从而使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丧失,现场考核就是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而已。

(四)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

首先,部分家长没有理解企业顶岗实习的意义,普遍认为学生在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将顶岗实习视为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因此,家长在思想上对于孩子进入企业实习更多是持不赞同态度。同时,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担心孩子的安全,生怕孩子深入企业工作会受苦、遭罪。另外,经贸类企业的工作环境相比学校,差异较大,例如:仓储物流,外贸单证、跨境电商、连锁经营等工作岗位上班时间长、作息不固定、流动性大,可能危害到孩子健康与安全,这些因素已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在阻力。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完善措施

(一)建议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保障、支持和引导作用

1.加大对顶岗实习的经费投入。经费问题始终成为困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了高职教育的投入,但企业生产的最前端即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因此在整个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势必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要提升学生实训效果,关键在于相关设备器材的投入。而针对这些大额投入,政策保障机制必须充分,而且需要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群策群力,这才是将高职教育实操实习做好的不竭动力。首先,《职业教育法》实施细则必须尽快完善,对高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明确。各级政府和行业企业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中央政府也应适当增加财政性教育投资。其次,地方政府应按一定比例投入,促进高职教育财政预算的适当提高。另外,依托实习扶助资金形式,或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主动参与行为给予鼓励。

2.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参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联合办校、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是国家一直以来都在鼓励的行为,校企联合有助于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参与实践,企业应给予积极的接纳。但并没有在税收减免上出台具体规定,对企业支付给实习学生的报酬也没有明确。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将相应细则和实施办法尽快出台,从而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主动地为毕业生实习提供有效助力。国家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企业高职教育实施主体的合法身份,明晰企业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就是确保实习岗位符合学生所学专业,严格遵循《劳动法》规定,为实习学生的各项权益提供保障。

(二)学校应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1.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必须完善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培养模式的持续创新,积极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为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而努力。其中以下几方面为具体着眼点:(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出发,充分结合区域产业优势,通过深入考察,做到对当前市场与产业急需人才的精准定位。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引发的市场变化高度重视,注重专业设置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保持同步。适当增加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预判,在专业设置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调整更加及时灵活,同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2)注重与科技进步保持同步。学校应将视线始终定格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了解新技术,探索新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对课程结构与内容随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增进项目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普及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3)实践性教学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都应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实习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在安排实习方面,应注重突出弹性化特征。在实习时间安排上,方式要灵活,可实行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教学管理以及服务需要规范。(4)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尝试校企联合招生等模式,例如:订单班、企业班。促进实习环节校企无缝对接,实现设施设备环境的实战化。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使实习指导工作真正地做好做实,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应从企业中来,通过每年下企业锻炼,了解最新业态,不断学习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教师专业的协助和引导,是顶岗实习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指导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应着力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通过联合政府与行业企业,对教师进行定期定向培养。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提供良好平台,以此推动“双师”教师比例的逐渐提升。在具体培养实践中,对于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行为给予鼓励,让教师顶岗到企业生产前线开展工作,有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生产实践情况,对企业的最新技术进行学习掌握,并对企业项目改革和技术升级密切关注,从而使教师增强“校企互通”能力。学校应重视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定期实践制度,制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计划,积极落实,加强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并高度重视培训实习指导教师等。

3.建立“四位”一体化信息平台。当前信息极为发达,但高职院校与学生以及企业间,还缺乏必要的沟通,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沟通工具以及沟通方式,参与顶岗实习的当事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原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积极构建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具体“四位”指:开放式沟通系统、实习管理系统、人才岗位对接系统、远程质控指导系统。(1)实习管理系统为常规性系统范畴,这里不阐述。(2)远程质控指导系统:学校指导教师监控辅助实习学生的系统,基于远程状态,真正落实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方实现平行参与互动通讯,与指导工作的特点和指导工作需求紧密结合,在系统内对那些沟通工具进行相应的开发,例如:实习定位、实操打卡等。(3)人才岗位对接系统:将辅助性系统对接到实习单位,对接到有用工需求企业开放岗位,企业具备对人才需求信息自行输入的权利,而系统则具备动态自动匹配的功能,并具有意向确认等功能。在顶岗实习方面,结合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将会使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无法平衡岗位对接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并促进对接效率大幅度提升和对接弹性的大幅度增强。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为企业参与学生实习管理提供便利。通过加强校方与企业的沟通,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三、结语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反映出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的主旨。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暴露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这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和协作,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和尝试,旨在使参与顶岗实习各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地得到维护,促进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