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左室功能探讨

2020-11-22 10:56宋娅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梗心动图左室

宋娅琼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超声影像科,甘肃嘉峪关 735100)

心梗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供血不足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又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近几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梗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成为了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心梗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常伴有濒死感[2]。心梗的治疗以疏通冠状动脉、恢复缺血缺氧状态为原则。由于心梗的发病原因复杂,导致其治疗难度较大,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其治疗后期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左室功能恢复情况,需通过有效的检查方法来进行评价,以便医生调整训练方式,促进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运动耐力[3]。超声心动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方便快捷等优势。鉴于此,该文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左室功能的评价价值,现将研究的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PCI术治疗,根据患者接受心脏康复干预的意愿进行分组,其中50例未接受心脏康复干预,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50例接受为期30 d心脏康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5~58 岁,平均年龄(46.47±8.85)岁;体质量 22~25 kg/m2,平均(23.68±1.25)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 27 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5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 36~59 岁,平均年龄(47.56±8.45)岁,体质量22~25 kg/m2,平均(23.75±1.17)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29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在该院进行PCI手术治疗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与该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对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的骨、关节疾病者;患有严重外周动脉疾病者;不同意参与该次研究或同意后中途退出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1)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时与术后30 d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1.5~4.5 Hz,进行心电图信号的同步记录。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放松身体,平静呼吸,进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2)心脏康复训练:在开始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肺运动和机体功能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运动试验,负荷功率由低到高,并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动作进行规范性指导。试验项目包括步行和磁控固定自行车骑行,维持3个月及以上。患者每天的训练时间在30~60 min之间,并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具体运动耐受情况调整运动强度,每周的锻炼天数不少于5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0 d的左室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左室功能指标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的LVEDd、LVEDs、LVMI、FS、EF%分别为(49.72±5.68)mm、(64.93±6.52)mm、(193.26±15.37)g/m2、(29.15±4.21)%、(39.26±4.4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8.93±5.43)mm、(64.36±6.47)mm、(195.13±14.68)g/m2、(30.25±4.47)%、(38.75±4.63)%。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的左室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1、0.439、0.622、1.267、0.563,P=0.479、0.662、0.535、0.208、0.574)。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0 d的左室功能指标

结果显示,在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左室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0 d的左室功能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0 d的左室功能指标(±s)

组别LVEDd(mm)LVEDs(mm)LVMI(g/m2)FS(%) EF%(%)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43.65±4.86 48.12±5.15 4.464 0.000 52.35±5.29 61.35±5.81 8.099 0.000 143.12±28.43 160.36±25.28 3.204 0.002 32.25±4.36 29.78±3.92 2.979 0.004 45.72±4.53 41.35±3.31 5.508 0.000

3 讨论

心梗患者在发病后,其心脏形态与大小均出现了病理性改变,在发病期间,梗死区域不断扩大,未梗死区域会出现反应性肥厚,或者出现全心室扩张,患者心衰的风险急剧增高[4]。心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不能一次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因此,需要接受后续的康复干预[5]。通过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冠状动脉的物质运送能力、毛细血管弥散能力等,进而促进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而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是提升患者左室功能的关键,因此,探寻有效的检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PCI手术结束时的左室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差异,而在手术后30 d,两组的各项左室功能指标均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了解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的左室功能恢复情况,提示可将超声心动作为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左室功能评价的方式。在心梗心脏康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操作简单、准确性高、费用低廉,患者接受度高。超声心动图检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心脏的变化情况和心脏形态,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患者心脏病变区域与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对心梗患者的心脏康复情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其判断较为准确[6]。在既往研究中,有少部分学者经分析也证实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左室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有效性[7]。因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利用差补平面数据,经过仪器系统的精密计算,能够分析反映出患者心肌机械和形变的特征,以及患者心肌在张力作用下的形变能力,进而提升了该检查对局部与整体评价的有效性。此外,该项检查在采集数据中不会受到心脏位移、牵拉等的干扰,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了解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后的左室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该类患者左室功能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心梗治疗有效性的评价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为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心梗心动图左室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