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宝
在每年的4—6月,有一种鱼会逆着水流而上,去寻找产卵的地方,繁衍其后代。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强者一直是在生物链的上端,而弱者往往就会成为强者的腹中之物。水中的鱼儿也是如此,鱼刚产下的卵更会成为许多水生动物的口中食,为了保护鱼卵,繁衍其后代,鱼必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产卵,它们会迎着湍急的水流逆流而上,去寻找它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产卵;即将产卵的鱼,也会像所有母亲一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上下游水位落差较大的地方,鱼甚至还会跃出水面,摆动鱼鳍,如飞鸟般飞向空中,冲向上游。作品《逆行》采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山、石头、水流都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而底盘和鱼用具象来展现。
作品《逆行》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55厘米。先用直径22毫米的藤条做一个不规则的蛋形底盘,最长处约60厘米,宽约45厘米,分上下两层,中间镂空8厘米,然后用2毫米的藤丝编出鼓形,底盘平面铺上藤席。直径22毫米的藤条做出多个山头般的形状,形态大小不一,安装时藤条高低错落、起伏不平,如同连绵的山脉,又似突出的大小岩石,每一根藤条都与底盘相连,盘根错节,互相支撑,蛋形中间留出河流形状,最后把这些藤条染成深色。
用直径5毫米的藤条弯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顺着河流的走向安装,自由弯曲的线条在安装时留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每根藤条虽形状不同,但水流方向一致,上下游明显。再用2.5毫米藤丝盘出直径15毫米的圆,多个相连,如螺旋形穿插在流水线条中,时大时小,主要安装在上下游落差处,如同水流下落后溅起的小水珠,水流到了平缓处,藤丝要拉直或终止,每条水珠形藤丝都要跟另一条藤无意间相连,在相连处绕上细藤皮,从而又起到了巩固水流的作用,水流保持藤的原色。
以鲑鱼为原型,鲑鱼又称三文鱼,是有名的溯源洄游鱼类,体型较长,此鱼逆水流最高能跃上落差几米的上游。一共做8条鱼,每条鱼长短不一,长约在80~100毫米之间,宽连鱼鳍约40毫米,厚约20毫米。把大藤高温折弯,雕出鱼的形状,弯曲更能显示鱼活动的姿势。刻出鱼鳃的线条,雕出鱼嘴的形状,在鱼眼睛位置钻孔嵌入藤条,让鱼眼突出,点上颜色,内黑外圆白。身体部分因编织需要,适当比头部缩小,在鱼的背上刻出一条缝,用于做鱼鳍。把1.2毫米的藤丝对开,贴在鱼的身上,每条藤丝之间留3~5毫米给后面插鱼鳞留出空间。从鱼尾开始用藤皮绕至鱼头,在绕至背脊处,每根藤皮都要嵌入背上事先切割好的缝内,同时还要保留细缝,等藤皮绕完整条鱼后,再来插上鱼鳞。把原先已绕好的一圈圈藤丝剪成半圆,对中劈开,然后插入鱼身上的藤皮中间,插好第一圈,第二圈正好插在两个半圆的中间,以此类推,完成后如同真的鱼鳞层层叠加。
通常鱼鳍分为五种,即尾鳍、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
尾鳍是最重要的,鱼的动力、游动的方向都是由尾鳍来决定的。用1.5毫米藤皮贴在鱼尾鳍处,正反斜着贴满,然后再作修剪。
背鳍可以让鱼侧立,在行动中也能起到辅助作用。0.7毫米藤皮插满先前留好的背鳍缝中,再用胶进行固定,然后剪出斜线。
胸鳍可以让鱼在游动中保持平衡,在高速游动中有减速和制动的作用。胸鳍是对称的,在两片鱼鳃边钻细孔插入细藤皮。
腹鳍主要是保持平衡,升降和拐弯时作为辅助的作用。腹鳍位于泄殖腔孔的两侧,形状类似于腹鳍,做法与胸鳍相同。
臀鳍的作用是协调其他鱼鳍。在臀鳍部位钻细孔,插入细藤皮,藤皮之间尽量靠拢。 这些鱼都是跃出水面上的鱼,鱼鳍一般都是完全张开的形状。等几条鱼完成后,要对鱼进行摆放和固定。作品主要展示鱼的逆行,是鱼的非常态行为,鱼是凌空在急流的水面上。在水流状的藤条上钻细孔,插入缝衣针,再在鱼的腹部钻如针头大小的细孔,后进行相连,每条鱼姿势形态不一,乍一看,一条条飞鱼跃出水面,飞向上游。
鱼冲波而上,人负重前行!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前行,逆行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充分的信心,也需要足够的能力,学会在逆境中不断磨砺成长,无惧风险,最终才能战胜困难,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