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金
今年深秋,我参加了安徽省律协在池州市举办的一期培训班。开班式上,当地的领导讲,欢迎大家来到“诗和远方的地方”。我们会心一笑,谁不说咱家乡好呢!
下榻的酒店门前,绿茸茸的草坪内,栽种着各色风景树。草坪上几个青黄色的果子映入眼帘,引起我的兴趣。看着像橘子,但又比常见的橘子大。感到应是塑料品,作为装饰摆在那儿的。再看看树上,也挂着不少同样的果子。仔细看了下,竟是真的橘子!还是不太相信,就问了当地人,他们说,我们这儿是产橘子的。
生于淮北的我,只是在花卉市场里看到过橘子树,橘子小小的那种。我见过满地掉落的梨子、桃子之类的,却没有见过掉落的橘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800里的距离,让我对池州有“异域”的感觉了。
因为是培训,只能利用早晚的闲暇时间在宾馆周边看一下。池州市形象宣传语是“一池山水,千载诗城”,佛和诗是其两大特色。“佛”即指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诗”便是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
迫不及待地,我便寻找诗境实地了。杏花村现已开辟为一处公园,公园大门处,是池州老乡姚依林副总理题写的“杏花村”三个大字。从大门向内走不远,路边有一组雕像,正是杜牧在向牧童问酒家。循着牧童手指的地方,没有看到杏花村。我十分好奇,杏花村在何处?酒店在哪里?其实,杏花村已成为一种图腾。酒是不必有的,因为前晚刚醉过。杏花也是不必有的,因为心中有。公园大得很,人却特别的少。我们很期望能遇到一个牧童,但走了半天,只遇到一个被母亲牵着的儿童。
酒店的旁边有个平天湖,平天湖名称源自李白《秋浦赋》里的诗句“水如一匹练,此地既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岳飞曾练水师于平天湖。 2014年,平天湖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赏月地。只可惜,我们是白天到的,看不到那一轮明月的妩媚了。
平天湖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5倍,必须“走车观湖”,不然是没有时间和体力绕湖一周的。山峦起伏,烟波浩渺,天高云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清雅的山水画卷。徜徉其中,心旷神怡。水是充盈的,竟然和路面基本平齐,这是很少见到的。难道“平天”就是指水和地一样平,水天相连、水天一色吗?
湖基本上是原生态的,和杭州西湖比,更显得寥廓、清秀、灵动和纯粹。这里既蕴江南的清新明丽、诗情画意,又富皖南的质朴自然、徽韵绵长。我想,如果当年宋高宗赵构逃难到此并建都,那天下最著名的湖,便是这平天湖了。
山水在城中,偌大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公园。走不了多远,就是一个湖;抬头一望,便是云雾缭绕的山峦。移步换景,犹在画中游,让生长在平原的我,时时生出人间仙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真正的人间仙境在那些著名的景区。但即便如此,我还是醉了。
我向当地的同志讲,你们这地方真好。他们却说,我们这是穷地方。他们这么一说,让我很吃惊。他们说,快速发展是近几十年的事,过去山区道路不畅,土地又少,有时饭都吃不饱。
由此,我想到了培训前的一个星期,我到黄山市出差。当我称赞黄山是个好地方时,多个的哥却给我讲了一个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黄山市原名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为了生存,未成年就要被赶出大山,不问死活。现在都说徽商富庶,但真正能做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人是极少数的。
池州和黄山山水相连,我想情况也差不多吧!从苦难和磨砺中走过来的人们,从不会忘记过去。不忘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
返程的那天早上,因时间宽绰,便徒步到离宾馆一里多的天堂湖公园。名曰天堂,真的不算夸张。远山近湖,楼阁栈道,垂柳丰荷,清风艳阳,相映成趣。鸟儿是特别的多,它们在花丛中、树梢上啁啾打闹,丝毫不避游人,仿佛向游人炫耀自己幸福生活似的。我到过不少公园,但到此还是会由衷地发出赞叹。
站在湖中栈道上远眺,黛青色的山峦中,一座长桥在朝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乳白色的轮廓线,真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时此刻,你会惊叹,自然与人力、奔腾与静谧、远古与未来,竟能如此和谐地结合。此情此景,不忍独享,平时不爱拍景的我,忍不住拍了几张传给友人。
其实,我知道,那不是桥,而是一条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我还知道,在这万山之中,有许多这样的高速公路。它们像一条条巨龙,带着徽风皖韵,翻山越岭,穿云破雾,从大山深处一路高歌,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