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池州诗歌研究

2022-11-01 04:57龚银红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池州杜牧诗歌

◎龚银红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学,池州与诗人杜牧有着极深的渊源。池州位于皖南地区,自然风光迷人,曾引得无数名人在此吟诗,例如昭明太子在此编纂的《文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等,并且在池州当地仍有一处河流叫作秋浦河,一条马路叫作秋浦路。杜牧,唐代杰出诗人,自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后,虽一直为官但却辗转多地,并于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左迁池州刺史,这年正值42岁,在做了两年池州刺史之际,杜牧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在诗歌创作上也笔耕不辍,迎来了自己诗歌创作的高峰。

张媛在研究唐代时期池州诗歌时,大篇幅地论述了杜牧的池州诗歌,认为在唐代池州诗歌里,杜牧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其他诗人。马文静在研究杜牧诗歌的江南情结时,也着重写过杜牧的池州诗歌,认为池州之途在杜牧的江南途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不可磨灭的文学价值。这恰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池州与杜牧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不管是从朝代去论池州当地的诗歌,还是从杜牧的诗歌生涯上去讨论其不同区域的创作,都表现了杜牧池州诗歌具有主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另外,吴静在论述杜牧笔下的池州景观时,全面总结了杜牧流连于池州时的写景诗,并且结论中提到其诗歌对于提升文化底蕴和旅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也说明文学对于当地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其作用是深远悠长且日益递增的。

一、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

经《杜牧全集》记载汇总出的有年代可考的诗歌,粗略总结出杜牧在池州共创作了36篇诗文,而这些诗文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类。

(一)写景诗(18首)

池州当地自然风光秀美,引得无数文人在此作诗,杜牧也不例外,其在池州当地作了十几首的写景诗,《题池州弄水亭》《春末题池州弄水亭》《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九日齐山登高》《池州废林泉寺》《池州清溪》《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题池州贵池亭》《兰溪》《鹭鸶》《还俗老僧》《斫竹》《将赴池州道中作》《清明》《郡楼望九华》《九华楼》《秋浦途中》《登九峰楼》。

(二)作别诗(5首)

杜牧在池州与好友也常常小聚,也会常常送别好友,在此作过5首送别诗,即《池州送孟池先辈》《池州春送前进士剻希逸》《送薛邽二首》《重送》《送刘秀才归江陵》。

(三)赠寄诗(6首)

杜牧在池州与三两好友一起游玩所作诗篇或遥寄其他好友等,其主要有《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赠张祜》。

(四)其他诗文(7首)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三种诗歌,杜牧在池州还有其他诗文。

诗:《皇风》。

文:《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池州造刻漏记》《池州重起萧丞相楼记》《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上池州李使君书》《祭木瓜神文》。

综合上面诗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写景诗占杜牧池州诗歌的50%,作别诗和赠寄诗共占约30%,其他诗文约占20%,因此可见杜牧在做池州刺史时,当地的自然风光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二、杜牧创作池州诗歌的动因

池州地处丘陵地带,山脉连绵,景色秀丽,为杜牧诗歌提供大量素材;又地处偏僻,境内经济极不发达,让从繁华京都外放至此的杜牧不免心生凄凉,为其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另外,这里远离政治中心,也为杜牧创作诗歌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

(一)自然景色秀美的池州鼓舞了杜牧的创作

池州历史文化悠久,景色秀丽,实属旅游的绝佳境地。杜牧作为一名诗人,在具有清新幽美的自然风景与深沉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的池州,创作了大量的写景咏物诗。如《题池州弄水亭》《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九日齐山登高》《池州废林泉寺》等。这些诗歌大多呈现出清新俊逸、色彩鲜明、用典丰富的特点。例如其中的《九日齐山登高》这样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首联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秋雁南飞、提壶登山的清新淡雅之景;颔联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旷达通透的生活态度;并且前两联中清澈的“江”、南飞的“雁”、青葱的“翠微”和金黄的“菊花”等意象展现了清新俊逸、色彩鲜明的意境。颈联则表现了诗人要及时行乐之意;尾联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的典故进一步自我安慰,让上文中的豁达饱含了苦涩之味。

(二)经济上落后滞缓的池州推动了杜牧的创作

杜牧生于官宦之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从小优渥的生活条件与深厚的文化家底使得杜牧文学才华不凡。当杜牧从经济繁华的京都外放到经济落后的池州时,这种落差与仕途上的不顺让杜牧在风光秀丽的美景之下,凸显出多愁善感与凄凉苦涩之感。心情郁结之时往往能够催生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杜牧也不例外。在外放的这些年里,杜牧诗歌创作也逐渐走向高潮,并且这些诗歌里孤寂之感与恋京之思跃然纸上。例如:《登九峰楼》这样写道:“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前两联景色描写,将九峰楼上的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但第三联笔锋一转,开始感慨飘零之悲和思归之情,第四联则刻画了一位不得志的凄苦形象。

(三)政治上远离京都的池州引发了杜牧的创作

远离政治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自由,一方面是文学语言的创作自由;另一方面则是文学风格的创作自由。唐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池州地处江南一带,这为杜牧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这宽广的空间里,杜牧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与人交往之诗和抒发政论之文。如《池州送孟池先辈》《池州春送前进士剻希逸》《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皇风》《上李太尉论江贼书》《祭木瓜神文》等。

另外,池州当地的文化风俗对于杜牧性情的塑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杜牧诗歌对于池州当地的文化风俗记载颇少,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相反,这也论证了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

三、杜牧池州诗歌特有的文学价值

杜牧诗歌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引前人之所长、融时代之精华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牧诗将形式与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而且语言清新、情韵跌宕。豪放诗笔力峭健,香艳诗精致婉约,观景诗描写细腻,哲理诗耐人深思。这些风格在他于池州所作的诗篇中也不难发现,但池州所作诗篇里更多体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其主要表现为以池州地域风景为依托写出独具特色的写景诗,与友人唱和中的凄凉心境以及诗文里的丰富哲理。

(一)以池州风景为依托的写景诗

池州地理位置独特,自然风景优美,独有的绿水青山不似北方风景的壮阔,反倒给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之美,这给杜牧诗歌灌输了诸多养分,为杜牧诗提供了足量的素材。同时,也使杜牧写景诗透露着清新淡雅。例如:

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登九峰楼》)

“晴江”“浅沙”“牛歌鱼笛”“山月”“鹭渚”“鹙梁”“小溪”以及“斜日”等意象,都是江南所独有的。江是晴江,沙是浅沙,溪是小溪,整个意象描写了一幅恬静美好的景象: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江面,江水深深浅浅环绕于城郭之外,牧童吹笛归来,白鹭停歇在沙渚之上,鹙鸟栖息在树梁之间。

袖拂霜林下石棱,潺湲声断满溪冰。(《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霜林”“石棱”“溪冰”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看似寒冷的冬景图,从诗中的“袖拂”和“声断”可以得知霜并非大霜、冰并非厚冰。这也正是南方冬天的独有之处。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山岭的桃花似红锦,半溪的山水如碧罗,这种清新之感扑面而来。

(二)凄凉悲怆的独特心境

外放至池州的杜牧难免会有悲戚之感。作为一名壮志凌云的入仕者,杜牧期待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这体现在他的诗歌里,就呈现出了情韵跌宕的诗意美,由美景美感转而抒发哀情,转折过渡之自然,也倍增其哀也。例如:

(1)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登九峰楼》)

(2)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池州送孟迟先辈》)

上面两首诗前面都是写池州乐景的,但最后落笔处用“归棹”“无奈何”等表现了内心的苦闷、韶华易逝以及思归之情。

(三)耐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来池州的时候,杜牧已到中年,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加上多年的辗转沉浮,让杜牧早已有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这种特有的价值取向在池州诗作里也并不难寻。例如:

(1)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3)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第一例中的对时间飞逝的感慨、第二例中的慷慨豁达、第三例中对不公平的大胆斥责,都使诗的哲理韵味更上一层楼。

四、杜牧诗歌对池州文化的现世价值

杜牧的诗歌文学对于池州当地的文化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当地文化的延续、对当地诗歌诗人的影响、对于当地节日、区域规划等民俗形成的促进;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和高校文学课程发展的推动。

(一)杜牧诗歌本身对于池州文化的延续

杜牧诗歌记录了当时池州的风景与文化,成为池州文化中一笔重要的财富。诗歌流传至今并没有遗失,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例如诗文中所提到的对于池州各地的风景及名胜古迹的赞美,使得当地政府和人民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并积极宣传当地特有的文化,使得当地的文化得以延续并在前人基础上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杜牧诗歌对池州当地诗歌文化的影响

杜牧诗歌对于当地诗歌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当地诗人群体的影响和对当地文化教育的影响上。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反过来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区域文化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扩大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广度。

1.对当地诗人群体的影响

池州的诗文化比较发达,除了杜牧还有李白等其他诗人流连于此,这些都促进了与当地诗人的交流及当地的诗歌发展。另外,2019年池州举办以杜牧名字命名的首届“杜牧诗歌奖”,全球征稿,影响很大。这也侧面反映了杜牧对当地诗文化的影响之深、影响之久。

2.对当地诗歌文化教育的影响

杜牧作为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池州当地的高校和中小学的诗歌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增加对杜牧的学习,尤其是了解杜牧和池州的渊源。同时,这也有利于高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三)杜牧诗歌对池州当地旅游文化的影响

杜牧诗歌里对于池州自然风光的描写丰富而优美,这从客观上又促进了人们的观赏欲望,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向前迈进。例如:

(1)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池州清溪》)

(2)袖拂霜林下石棱,潺湲声断满溪冰。携茶腊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3)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登九峰楼》)

(4)倚云轩槛夏疑秋,下视西江一带流。乌簇晴沙残照堕,风回极浦片帆收。惊涛隐隐遥天际,远树微微古岸头。只此攀登心便足,何须个个到瀛洲。(《贵池亭》)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这些诗歌涉及地区就有“杏花村”“九华山”“贵池亭”“林泉寺金碧洞”以及“清溪河”等。虽然池州景区不止于此,但这些诗歌的流传吟诵也让这些地区名扬千古,引得无数游客欣然前往。

(四)杜牧诗歌对于池州区域文化的影响

池州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池州学院地处“牧之路”,而“牧之路”的名称就取自于杜牧字牧之。由此可见,杜牧的影响不仅仅在诗歌文化、教育文化与旅游文化上,区域文化上也深受其影响。

五、结语

池州自然风景优美,经济政治发展相对落后,这为其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杜牧贬到池州做刺史时,不仅为池州风景所吸引,更在这生活节奏缓慢的江南之地,展开对仕途和人生的思考,因此创作出很多不凡诗篇,这些诗篇丰富了池州本土文化,激起了当地诗人的诗歌创作热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使当地区域名称更富诗情画意。池州当地的文化对于杜牧的诗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杜牧池州诗歌的宣传广度,使得当地人乃至更大区域内的人,都对于杜牧池州诗歌印象深刻。

猜你喜欢
池州杜牧诗歌
诗歌不除外
安徽池州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清明
池州印象
山行
遣怀
谁让池州如此妩媚风雅
《池州抗日战争史稿》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