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
——“疫情下的学校体育”人物系列采访

2020-11-22 04:11策划执行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员居家体育教师

策划、执行/《体育教学》编辑部

庚子鼠年、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震荡全国。非常时期,面对疫情,全国各地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体育教学》杂志对全国多位学校体育工作者进行采访,让他们描述近段时期所做的工作,并表达了他们疫情结束后的希望。

*努力*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 马凌 樊伟 田晶 李忠诚)

疫情暴发以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带领各区教研员迅速投入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准备、备课及上线等工作。体育与健康学科还创建了“北京体育教研”微信公众号,从2月17日开始,每天为学生推送一课。“北京体育教研”公众号设计了“精彩回顾”“学生秀”和“家庭秀”三个板块,既有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课程,又有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内容。从平台反馈情况看,所推送课程的阅览量已达到1.7~5万人次。累计关注用户4369个。每天有800多次分享。从目前上交素材的情况看,各区体育教师、学生、家长都积极踊跃参与。

为确保平台发布视频信息的思想性、科学性、导向性和专业性,特建立了标准化审核流程:体育教师-区教研员-市教研员-学科专家。凡准备上线的教师,教研室会提前下发“北京体育教研”公众号视频要求、文本体例等,请教师们提前准备,由区教研员审核后提交,市级教研员进行审核与校对,每天8:30准时发布课程。在这期间,各区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积极踊跃,非常令人感动。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体育教研室 何雪)

大疫当前,齐心战“疫”。自2 月2日接到市、区级“上线”备课通知后,我们迅速在研修群发出信息,老师们自愿报名,当天就组成了4个备课组。短短的5天有31位青年教师分别参与了4个项目的备课组。从组建到备课制作、上交成品,5天里老师们夜以继日、无休无眠,按照部、市、区不断更新的要求,不厌其烦反反复复修改,高效率的编排动作、编写文字、制作视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在老师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团队相互协作、相互支撑中坚持将一件事情做完,并将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在这短短的5天,我们成功提交了8份高质量的视频资料,有4位老师的视频通过严格、高标准的遴选在第一批市级课程中上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艺体教研部体育教研员 李玉荣)

非常时期,面对疫情,我和体育教研员邢飞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哈尔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行动起来,以“停课不停练,每天锻炼半小时,遇见更好的你”为主题,开展假期体能天天练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学科名师工作室教研团队研究、指导、辐射的优势,组织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录制居家锻炼小视频,利用学科公众号、网络平台及线上软件等媒体资源,引领九区、九县、学校三级教研团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采取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全市中小学生在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每天半小时身体锻炼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扰,打赢这场防疫、控疫战!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 周晨光)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各种沟通。结合2008年团队在四川汶川地震期间,奔赴灾区进行师生心理抚慰的经验,我们分析疫情期间学生家长社会人群最需要的是什么?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这个时候能提供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又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居家体育,是以家庭为点位,家庭成员为主体,家长为主导,儿童参与的,有情境、有创新、有故事、有温度的居家锻炼与心理抚慰活动示范和引领。帮助、引导大家参与其中,做到生活中来,简单有趣,形象生动的故事化呈现,使之乐于参与、乐于付出、乐此不疲。正所谓扶上马送一程,继而独立策马扬鞭,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心理的疏导与心智的解放。

在只能居家的特殊小环境里,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和手段,为大家提供创新和示范,优质而贴近生活的有趣多彩的体育与游戏,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迷茫压抑和纠结恐慌中的人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第一初级中学 叶海辉)

我们工作室依托体育学科的专业优势,推出《居家体育锻炼指南》系列视频,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章奕(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胡娟(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董瑜(瑞安市外国语学校)、陈婉娜(玉环市坎门一中)四位老师直接参与了微课的制作,并在当地的空中课堂进行播放。制作的微课集运动、健身、趣味、娱乐、亲子互动为一体,满足了日常居家健身需求,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单人做,可合作做,也可一家人一起做。同时,也提供针对初三中考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

(江苏省南通中学 潘雪峰)

在这期间,我组织工作室全体老师进行了“不见面运动会——客厅运动”案例征集活动,要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位成员做好客厅运动的带头人、居家锻炼的指导者。在活动案例征集时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科学性、可操作性、趣味性三者合一,一定要快乐。因为我们考虑到疫情防控战役之中,居家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焦虑、迷茫、紧张、烦躁等不同的负面情绪,如果这个时候还是一种枯燥、单一的练习甚至是任务,那很可能适得其反,所以练习手段和方法必须有趣、便捷,首先就是要吸引孩子和家长动起来。工作室的教学主张是“快乐的体育课堂”,平时在练习方法和设计上有着较多的研究,也特别感谢工作室的成员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把“快乐”从操场带到了客厅,并惠及了千家万户。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仁德第一小学 张世华)

“停课不停学,运动不停歇”,我和我的团队积极行动,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段特点,通过前期与全国体育优秀教师交流,结合地域差异和学生需要,立足于居家小场地(客厅、走廊、阳台、沙发、床),利用居家瑜伽垫、泡沫垫和小物件等创编各种小游戏、设置体能加油站、亲子活动等内容,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身心锻炼;我们还结合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特点,将校园民族集体舞——原地踏点步舞、兔子舞和抛绣球舞通过加工处理移植到家庭环境下,将舞蹈融入运动,结合健身操,通过上肢的举臂、振臂、扩胸、躯干的屈、伸与下肢的蹲、踢、跳跃和移动等一系列动作进行科学有效锻炼,达到锻炼身体和舒缓情绪的目的。我们的锻炼内容更多立足于居家特点,遵循安全(锻炼时应避开障碍物)、有趣、健身、文明(不影响他人休息)的原则下,每天上午9:30—10:00半个小时,开展热身运动、兔子舞(抛绣球舞)、亲子运动小游戏、体能练习(以发展柔软、灵敏协调、平衡性、力量和移动素质等不同运动负荷的单个体能)、拉伸放松操等系列锻炼内容。

*希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艺体教研部体育教研员 李玉荣)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平安无事,是因为有人为你逆行担当。疫情结束后,希望能和学生在操场相见,期待蓝天、绿树、跑道、老师、学生,我们一个都不少。

作为体育工作者,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定要增强自信心,加强身体锻炼,恢复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指导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至少有一个自己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保持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会锻炼,科学锻炼,享用终身!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 周晨光)

放眼望去,我和大家一样都期待疫情早点儿结束。而当疫情结束之时,我最想或是最期待的事情是有多少孩子、有多少家庭、有多少社会人群乐于参与我们提供的这些活动。有多少人养成了积极健康阳光的锻炼习惯,又有多少人开始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有多少老师真正在疫情当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创新奉献社会,通过和伙伴们的融合奋进,真正获得了眼界、视野、胸怀、价值观上的主动提升。而我真正期待的是,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体育,认识到教和育的不同价值、体和育的哲学关系。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第一初级中学 叶海辉)

当下,我国很多学校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并为之付诸积极行动。但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仍然很大,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还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我们都知道青少年体质关乎健康,关乎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为此,经历本次疫情之伤痛,各级各类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做到落地有声,实实在在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上去,而不是找种种借口和理由来搪塞。希望疫情尽快平息,让一切恢复正常,也借疫情之风,让学校体育的春天再次强势到来。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仁德第一小学 张世华)

疫情过后,希望我们的体育教师能够站在科学体育健康生命服务生命的视角,为学生开启一盏指路明灯,“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精彩”——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参与体育锻炼,爱上体育课,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重新认识体育。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将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强健的体魄,人人拥有体育,人人都有健康,人人都懂得珍惜和珍爱生命。

猜你喜欢
教研员居家体育教师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居家的日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