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东海

2020-11-22 02:34
雨花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东海水晶朱自清

仲夏时节,天蓝蓝,草青青,我与丁帆结伴驱车一路北上,直奔东海——一个暌违已久却未曾忘怀的地方。

时间闪回到半个世纪前,我曾有过一次东海之行。县城设在牛山镇。那是一个秋雨缠绵的日子,我在此盘桓。街道宽仅丈余,从东到西逛一趟,不足一支烟的时间,两旁小商铺、小作坊倒是不少,却难见一幢像样的楼房。行旅零落、市面冷清,汽车难得一见,连自行车都少得可怜,交通要道上常见的是商周时代流传下来的铁轱辘牛车,慢吞吞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滚动着……总之,依稀能感受到,小城的色调是灰暗的,节奏是悠缓的,仿佛仍未走出古老的农耕时代。

一直以来,我总困惑,从地理位置看,这座县城明明临近黄海,为何叫东海县呢?这次,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渤海、黄海和东海处在中国大陆的东边,历史上统称为中国东海。秦始皇一统天下,设立三十六个郡,其中就有东海郡,辖今天之山东临沂南部、江苏连云港(含东海县)、宿迁东部、淮安、盐城等周边地区,其方域范围远大于如今的东海县。秦代以降,下逮民国,因朝代兴废,东海县治名称虽有过变更,但多数仍不脱东海二字。这个县名格局大,有气魄,跃动着生命的活力,彰显了逐浪前行的内蕴,着实好!

东海这个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博人眼球、令人叹为观止的秀美景观随处可见。我自然不会放过游览观赏的机会,但说实话,此番东海之行,我是冲着朱自清来的。

在我看来,东海对咱们中国有两大贡献,一是水晶,一是朱自清。水晶的事,留待后面再谈,先说朱自清。

1898年,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的低层官宦之家,四岁随父迁居扬州下辖的邵伯镇,两年后又迁居扬州城内,先后在扬州生活了十四年。朱自清曾行文《我是扬州人》,这也成了大家把他视为扬州人的依据。于是,他到底是东海人,抑或扬州人,长期争论不休。诚如周恩来出生于淮安,他本人却说“我是绍兴人”引发争论一样,窃以为这样的争论委实没有多少意义,倘若夹杂着争抢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谋划,未免就有点商业意味了。其实,朱自清是东海人、周恩来是淮安人是铁板钉钉的事,如果直面现实,乃一常识也,却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正确的说法是:“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放眼中国,这种争抢名人的事已屡见不鲜。其实,有什么好争的呢?顶顶重要的,他们是中国人,是我们的先贤,民族的脊梁,与其相关的地方,似应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多作交流,目的在于让先贤的业绩和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我感觉,东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多处纪念朱自清的场馆、公园,不是徒具形式,而是已融入百万东海人的生活,朱自清与他们同在,在精神层面启迪、导引着他们走向未来。

至于我与朱自清,真还有一点缘分。

打开记忆的闸门,少年时代,我寄居在南京门西的胞姐家,此地距夫子庙很近,我常去闲逛。其间,读到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文章中写到的景点,我几乎都去过且熟悉。因而,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作者笔下尽现浓妆艳丽的秦淮河的风采,游船、绿水、灯光、月色、大中桥、弦歌……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梦幻一般。作品将自然景色、历史影像、真情实感交织在一起,不由得让人产生眷恋、忻慕和追怀的强烈感受。自然,这样的感受在当时还是朦朦胧胧的,然而,文字魅力所产生的冲击却是强烈的,稚嫩的我心想,往后,某年某月,我能否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这个想法说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是,朱自清先生已在一个少年的心中撒播了文学的种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有意思的是,距他写出这篇传世之作七十六年后,我出版了百万字规模的《秦淮世家》三部曲(《钞库街》《乌衣巷》《桃叶渡》),追随前贤,我也成了“秦淮文学”家族的一员,我焉能忘却朱自清的影响?

后来,我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习,语文课本里收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适巧,校园里有一汪荷塘,莲叶田田、荷花绽放,拜读先生清新、自然、典雅的作品,受其“蛊惑”,在一个月夜,我居然独自来到荷塘边,坐在茵茵草地上,观赏起眼前的景色。我让自己沉醉在先生描摹的意境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反复咀嚼先生的这句话,我觉得无比惬意,且有少许陶醉,很久,才不舍地离去。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背影》了。这就要说起我的父亲了。父亲十五岁外出学徒,成年后赡养父母,先后资助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成家,自己有了家室后,又要抚养五个子女长大成人,一生辛劳,难以言表。时间定格在1969年,我随省级机关大批干部到农村锻炼,在镇江西郊的一处蚕种场养蚕。一天,我正在给蚕宝宝添加桑叶,蓦然间,父亲出现在我面前,我又惊又喜,老人年近七十,除中年在蚌埠皮革厂干过年把,从没出过远门,二十年来,连南京都没再去过。此番事先也未告知,怎么就来了呢?于是,我请假,找个地方让父亲休息,他说不累,想看看蚕种场。我带他各处走走,他说:“你个把月没有家信,你妈跟我商量来看看,这里环境还不错,我也就放心了。”斯年,我已三十一岁了,单身,他又问起交友恋爱之事,多有叮嘱。午后三时,我送他到附近的四摆渡火车站,父子边走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快到站了,他不让送,催我快回蚕种场,说:“别耽误养蚕了,可,可也别累坏身子,来日方长啊。”我望着他日渐衰老的样子,微驼缓慢的背影,不禁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写的是父亲送他去火车站,而此刻却是儿子我送父亲去火车站,不同的时间段,出现的却都是父亲的背影,父爱如山,我从来没有这样深刻地体悟过。父亲的背影仍在我眼前移动,我受不了了,拼命地向前奔去,搀着他的臂来到车站。少顷,火车到了,我送他上车。火车只停留两分钟,转瞬起动了,老人凭窗向我不停地摆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潸然而下,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朱自清的《背影》情真味浓,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因自己的经历,对这篇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岂不是一种人生况味吗?

关于朱自清作品对我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言了。先生外表温润、斯文,一介谦谦君子,他甚至认为自己性格中还有一份“懦弱”,然而,他却有一副硬骨头,在时代血与火的淬炼下,每当关键的时间节点,他都义无反顾投身到正义进步的斗争中去。1926年,北京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当天,他的身影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五天后,他满怀悲愤写下了《执政府大屠杀记》,揭露真相,控诉暴政,他写道:“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间执别人之口!”不久,他又写了《哀韦杰三人》赞佩学生的英勇,认为韦杰三君“年轻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后来,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和1946年的“一二·一”惨案中,他都置身其中,无畏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1948年,朱自清拒领美援面粉的事,因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广为人知。朱自清何以有此义举?且听他本人是怎么说的:“春秋时气节之士黔敖坚持不吃嗟来之食活活饿死,傲骨可嘉,足可为人师表。故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有侮辱性施舍的美援面粉。”正因为他有此傲骨大义,毛泽东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唐代诗人温庭筠用“其莹如水,其坚如玉”颂扬水晶的高洁品格,用来诠释朱自清,那是最恰当不过了。东海是朱自清的出生地,他是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成就不凡的一生的,东海人自当为家乡的这位作家、英雄感到无上的荣光和自豪。

在我国悠久漫长的历史上,从来都看重人品和文品的统一。朱自清是个楷模,更别说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先生鲁迅了。然则,检视当今,文人普遍“缺钙”。知识界有一种人,一脸媚态、唯利是图、随机应变,唯一缺失的就是气节与操守。丁帆曾为此撰文,对这类人作了揭橥和针砭,呼吁知识界(包括作家)注重人品和节操的修养。在现今社会风气下,或许,这是空谷足音,却令人深刻反思。但不管怎样,向朱自清学习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是形容水晶的,好,下面就来说说水晶。

东海真是幸运,亿万年前激烈的地质变迁,在这里造就了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造物主的眷顾,使这片土地成了水晶孕育、生长的温床。水晶乃六棱柱状石英结晶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多为无色透明,却也不乏粉、紫、灰、茶、烟等多种色彩,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原石和加工后的制成品。东海旅次,我先后参观了规模宏敞的水晶博物馆、水晶大市场和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一路走来,目不暇接,所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多年来,众多文人(作家、记者)来到东海,写了水晶,类似的表述,我就不再“克隆”了。我注意到一个称谓和两个数字,称谓是“世界水晶之都”,数字是: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纯度为99.99%。什么也别说了,就这便足以表明东海水晶的地位之重和品位之高,足以傲视水晶“群雄”,名扬四海了。再有,便是它早已从农耕社会粗放无序的开采跃升为规范的高科技的开采、制作、销售、科研、中外合作已形成完整的水晶产业链和供应链。小打小闹早就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东海水晶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阔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好了,有关水晶的文字到此打住,让我宕开一笔,勾勒一下西双湖。

或许远古,东海就是水乡泽国,故号称“万湖之县”。一早,如丝的细雨已收起帷幕,苍穹碧透清明,我们来到西双湖。因是东西两湖,又位于县城西侧而得名。此地人把它看作是“东海风情万种的眼睛”,可见宠爱之程度。其实,它是一座湿地公园,倘若只论其规模和自然景观,自然不好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相比,它的一些游览设施也与别处大同小异,但我看中的是它的原生态和野性美,湖面开阔,碧波微荡,天水合一,云蒸霞蔚,四围草木丰盛,白鹭点点。漫步其间,似有饮咂地产桃林酒的微醺之感。倘若再多植芦苇、莲荷,置几只扁舟,载游客湖中欸乃而过,一番古意,几多闲情,那会是怎样一种意境呢?

写罢西双湖,青松岭林场不能不说。

这片林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出县城向西约二十公里。相传春秋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休憩。老夫子是否真的来过这里,面对一片参天古木生发出何种感想,对随行弟子又说了些什么,这一切都难以考证,只能凭想象去复原那般情景。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1963年夏秋两季,林场急需人才和技术,一百余名徐州和东海本县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乘坐解放牌大卡车,意气风发地来到这里战天斗地,吃的是红薯面,住的是筒子屋,与部分下放职工、在场职工一道风里来雨里去,筚路蓝缕、胝足而行。到80年代中期,这批知青在这个原名“李埝林场”之地造林三万八千亩,树种包括刺槐、黑松、赤松、晚松、麻栎、火炬松等七十多种,其中饶有兴味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赠送一批名贵树种给中国,李埝林场有幸得到四十七株海岸松,刨地入土。数年下来,经知青长满老茧的手栽下的树蓄积量达三万多立方米。我来到这里,目视手摩,惊叹这片林海的壮阔气势和葳蕤葱茏的景象,情不自禁地想到知青们在这里度过的艰难岁月,是的,当年,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憧憬,夹杂着迷茫和不安,在这里栉风沐雨,淬炼意志,有泪水,有欢欣,有遗憾,有收获,从稚嫩走向成熟,他们青春的身影已化作一棵棵伟岸的林木,汗水、热血也已溶入其壮硕的躯干之中,听,那树叶簌簌作响的声音,是不是他们在私语?

听林场概况介绍,也只有“这些树木是当年知青栽的”,而无更多内容,听了,我多少有点失落。这批青年,如今也都七八十岁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在这里献出了青春,作出了贡献,共克时艰,书写了一段历史,后人是不该忘记的。

东海历史悠久,故事很多,这里有鲧(大禹之父)的纪念地,有孙膑、庞涓大战的马陵道,有西汉曲阳古城遗址,尹湾村有汉墓群,博望村有西汉大将张骞的传说,这里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更是著名的版画之乡……其山乡野菜,果园鲜果,四季不衰,备足供应……总之,兴之所至,你可以尽情观赏品尝。因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回顾,假若再有机会重游东海,我想,我大抵还会写点什么,抒情遣兴,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东海水晶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东海采风作品选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李东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