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2020-11-21 07:45李建东
河南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复学传染病矩阵

丁 浩, 李建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形势的好转和全国各地学校通过开学条件检验,教育秩序正有序恢复. 学校人员数量多且易聚集,与社会接触面大且极具流动性[1],在全球新冠疫情紧张严重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复学后学生和老师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成为现阶段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学校复学后进行风险评估,有助于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对学校现有防控工作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判定,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防控,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和老师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

我国在传染病风险评估方面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国家推进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风险评估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2];2005年新的国际卫生条例通过并把风险评估列为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一项关键能力[3];2012年,我国颁布《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对传染病的风险评估[4]. 但因为传染病在病理性、流行性和传播性等方面比较复杂,当前的评估方法多以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5]. 张应涛等[6]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广东省重点传染病进行研判,得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高风险传染病;徐恭贤等[7]建立SEIR模型,对非典疫情进行研究,模型输出结果经科学分析与实际状况相符;夏静等[8]将风险指数模型评估法和风险矩阵法相结合,对国际航行邮轮传染病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总体来看,目前有关于传染病的风险评估研究,但有关学校疫情风险的研究文献较少,无法为当前情况提供思路.

本文提出改进的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建立学校复学后的科学风险指标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Borda序值法、AHP法等方法,对学校复学后的校园风险进行客观评估,旨在研判学校风险水平,分析其防控薄弱点,为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进行科学决策、防疫物资配置和推进学校复学后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1 风险矩阵评估模型

风险矩阵法,即风险值法,是在专家将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量化的基础上,以矩阵的形式展现风险等级的方法[9]. 传统的风险矩阵法具有两个缺陷:一是专家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断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二是易出现风险结,使得两个或多个因素处于同一等级时无法细致区分.

鉴于风险矩阵法自身的缺陷,提出改进的风险矩阵法,构建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得到学校复学后各风险要素的发生可能性和结果严重性,并依据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进行风险分级(表1)[10],分析判断各个风险要素的风险水平;使用Borda 序值法对各个风险要素进行排序,以消除风险结,同时将排序数据提供给专家,以得出更客观的指标权重;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最终运算得出学校复学后的风险总值和各一级指标的风险值.

图1 风险矩阵模型Fig.1 Risk matrix model

表1 AS/NZS 4360:2004矩阵评估指数表Tab.1 AS/NZS 4360:2004 matrix evaluation index table

1.1 确定指标体系

实现客观评估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11]. 考虑到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复杂性,首先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安全隐患出发,查阅各类风险评估与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防控的文献,同时结合近年来我国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因素分析和相关文献研究,考虑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按照传染病防控工作,可具体分为人员风险、管理风险和信息风险3个方面[12],由此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准则层. 其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参照传染病风险评估“重要性、相对稳定、相对独立和易于评估”的四大基本原则[13]和WHO提出的疾病风险指标评价体系[14],结合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影响传染病的各方面考虑,对准则层指标进一步横向展开. 确定指标层的各个指标作为备选指标,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在备选指标中确定最终指标. 最后,基于准则层和指标层全面建立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Tab.2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fter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1.1.1 人员风险维度指标(PR)

1)学校现有成员数量(PR1):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任何年龄阶段人群都具有被感染风险,人群一旦聚集,便加大被感染风险,因此学校具有疫情暴发的风险[15]. 学校现有成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防控工作的难度.

2)学校人员流动情况(PR2):人口流动是影响疫情的重要因素之一[16]. 疫情暴发之后,各地采取“封城封村”措施,其意义就在于减少人口流动,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异地到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PR3):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潜伏期为1~14 d,学生、国外留学生或教职工与外界接触会加大自身感染的机会,一旦携带病毒或者间接接触无症状感染者的学生、留学生或教职工入校,将带来严重后果.

1.1.2 管理风险维度指标(MR)

1)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MR1)、学校防控工作联系网络(MR2):疫情防控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因地制宜又因时制宜,在考虑国家制定的防控制度下,仍需要学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的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建立对学生进行严格健康管理的学校防控工作联系网络[17].

2)学校应急处理机制(MR3):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应急演练的开展使得应急措施和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耗费最小的人力和时间做到最大程度的预防[18].

3)防疫物资储备情况(MR4):国家对于疫情的有效防控在于“可控手段”和“保障措施”. 可控手段是指在疫情发生前消除一切可能性,而保障措施则是指在疫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医疗支援和科学救助. 防疫物资是进行有效防控工作的物质支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控阶段所需的N95 口罩、消毒液、手套、核酸检验设备等和保障时期所用的防护服、医用药品等物资的储备情况,也是阻止疫情传染和扩散的因素之一.

4)专业校医配置情况(MR5):“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目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流行的关键处置措施[19]. 设置专业的校医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隔离,控制住疫情传播.

1.1.3 信息风险维度指标(IR)

1)学校安全健康教育(IR1):学校安全健康教育本为学校一项日常工作,其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疫情期间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宣传,使其具有安全防范意识,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学校发生疫情的可能性.

2)学校对家长的传染病防治宣传(IR2):健康教育是传染病防控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学生家长同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家校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和学生的安全保障情况;培养家长预防传染病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做好家庭疫情防控工作.

1.1.4 外部风险维度指标(ER)

1)学校所在区域及相邻区域发病情况(ER1):学校所在区域或相邻区域的发病情况是影响学校疫情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在疫情防控阶段整体环境较为封闭,人员相对集中,若区域有确诊病例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校,这对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将是很大的威胁.

2)复学后的气温情况(ER2):有科学研究表明,气候温度与病毒的存活、繁殖具有关联性. 当气温达到22.5 ℃以上时,感染病患数量减少. 因此,注意复学后当地的气温情况,对学校采取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学校所处区域情况(ER3):学校所处区域情况包含经济程度、人口规模、交通便利程度、整体居民素质等方面,这间接显示了该区域在社会上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力度和对疫情反应的速度. 学校若发生疫情,城市的医疗救助力度、医务人员的质量和各方面防控组织的反应速度等对学校疫情的控制和人员安全的保障有很大影响.

1.2 利用Borda序值对指标排序

设定风险因素总数为N ,预先设定的准则为k,某一风险用i 表示,某一学校用α 表示. rik表示第i 各因素在第k 个标准下的风险等级,则学校α 的第i 个风险因素的Borda值为:

Borda 序值法的实质是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例如将各风险因素按照Borda 数从小到大排列[21],则每个风险因素相对应的Borda序值为0,1,…,N-1.

1.3 设定指标权重

结合Borda序值排序结果,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法设定指标权重. 专家打分法是一种定性指标的量化表达方式,即将指标的特征值以具体数值的形式表述[22]. 首先邀请与研究对象相关领域内的多名专家,凭借其经验对每个指标的有关特征进行评估并对指标重要程度按照1~9比率标度法赋予其相应分值. 然后将所有专家的评分值汇总作为基础数据,录入到层次分析法软件中进行数学处理,从而确定各个指标的实际评估值,得到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检验合格的指标权重.

1.4 计算风险总值

将各项风险因素对应的风险等级量化值与其相对应的权重相乘、累加计算得到风险总值[23].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 为风险总值;α 为某一学校;Gi和Wi分别表示第i 个指标的风险等级和风险权重. 将计算出的风险总值定位到风险管理标准中,即可确定学校复学后的风险级别.

2 实例分析

选取某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从该市选择4所代表性学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查询、访问和现场考察对大学(学校Ⅰ)、高中(学校Ⅱ)、初中(学校Ⅲ)、小学(学校Ⅳ)进行相关数据采集.

2.1 学校Ⅰ复学后疫情风险评估

根据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信息,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可能性序值和风险严重性序值. 根据以上数据,结合评估指标标准对各个指标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

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酶解产物通过80%乙醇萃取后可获得丰富的多肽信息,上清液中多肽分子量分布均衡,各种分子量大小片段都存在。乙醇相再经过异丁醇萃取,上清液中主要是小于5 ku的多肽片段,3种酶解产物异丁醇萃取上清液均含有>94%的小于5 ku和>57%小于1 ku的多肽片段。

本文所研究风险因素共13个,故N=13;风险矩阵中有2个准则,分别设定k=1表示风险可能性,k=2表示风险严重性. 根据式(1),经计算实例中学校I复学后i=1风险因素的Borda数如下:

由此对余下的12个风险因素进行计算,得到Borda数,进而确定Borda序值. 将Borda序值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参考元素提供给打分专家,专家匿名对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23]. 采用AHP法计算得到指标权重,且专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详见表3.

表3 学校Ⅰ复学后风险评估矩阵Tab.3 Risk assessment matrix of schoolⅠafter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根据风险等级和相对应的指标权重,依据式(2),计算风险总值:

将风险评估矩阵中数据代入(4)式计算得PI=11.239 0 . 按照风险管理标准知,学校Ⅰ复学后风险水平为4级,即为高风险级别. 为了对学校的风险一级指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防控工作进行分块治理,参照风险总值的计算方法计算各一级指标的风险值,结果如下:

依照风险管理标准,人员风险和外部风险处于高风险级别,管理风险处于中等风险级别,信息风险处于低风险级别. 究其原因在于高等院校人口基数大,且聚集于一处,高校所处位置多为市区较为繁华地段或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校内人员与社会人员联系来往密切,且异地学生返校人数多,造成高人员风险和高外部风险.因此,必须调整防控工作,针对性预防人员风险和外部风险. 在防控疫情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专业校医配备等管理方面,高校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办法,但学校储备的防疫物资因大量使用而短缺,导致管理风险较高,需采取必要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 关于信息风险,高校学生思想较为成熟,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较为快速,并且会遵循学校建议,进行自我教育和家庭宣传,故信息风险处在较低水平.

2.2 学校Ⅱ复学后疫情风险评估

依照对学校Ⅰ的风险分析过程,对学校Ⅱ进行风险评估研究. 风险评估矩阵见表4.

表4 学校Ⅱ复学后风险评估矩阵Tab.4 Risk assessment matrix of schoolⅡafter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依据式(2),对学校Ⅱ的总风险值和各一级指标的风险进行计算,结果如下:总风险值:PⅡ=11.086 7. 各一级指标风险值:

学校Ⅱ复学后风险水平为4级,属于高风险级别,其管理风险为高风险级别,其余3项为中等风险水平.我国高中采取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期,将学生长期聚集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学生健康管理是一大挑战;而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的不完善和防疫物资的短缺,同样增大疫情期间的管理风险,高中类学校应降低或消除管理风险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安排工作. 与高校相比,高中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学校人员和外界的接触减少,降低了人员风险和外部风险;信息风险为中等水平,风险较高,原因在于学生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参与率不高,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防治宣传力度不大,为保证高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安全,还需采取一定措施防范人员、信息和外部风险.

2.3 学校Ⅲ复学后疫情风险评估

对学校Ⅲ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其风险评估矩阵见表5.

表5 学校Ⅲ复学后风险评估矩阵Tab.5 Risk assessment matrix of school Ⅲafter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依据式(2)进行计算学校Ⅲ的总风险值和各一级指标的风险,结果如下:总风险值:PⅢ=8.113 7 . 各一级指标风险值: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学校Ⅲ复学后疫情风险水平为3级,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学校的人员、管理和外部风险皆处在中等级别,信息风险为低风险水平. 由数据表明,初中生多数为走读生,上下学过程造成人员流动,且在此过程中与他人的接触产生外部风险,与高中学校类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粗略化和防疫物资的浪费使用,使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极大风险,学校亟须制定办法以进行合理科学的防控疫情. 关于信息风险,其风险与高中学校相比要小,关键原因在于,这一阶段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健康安全教育,吸收安全知识,培养传染病防治意识.

2.4 学校Ⅳ复学后疫情风险评估

对学校Ⅳ进行风险评估研究,评估矩阵见表6.

表6 学校Ⅳ复学后风险评估矩阵Tab.6 Risk assessment matrix of school Ⅳafter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依据式(2),进行计算学校Ⅳ的总风险值和各一级指标的风险. 计算结果如下:总风险值:PⅣ=9.042 7,各一级指标风险值:

学校Ⅳ的风险总值和各一级指标风险值均处在中等风险水平. 与初中生相似,小学生同样是走读生,并且多数学生上下学由父母接送,这在增大学校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增大外界人与人的接触或间接接触,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学校卫生领导班子的临时组建、防疫物资的浪费和专业校医的缺失,造成学校管理风险较大,学校应首先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 在健康安全宣传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接受程度低,导致安全健康教育效果差,信息风险较高,再加上小学生身体免疫能力弱,种种情况对学校的防控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旨在提出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确定对我国学校复学后的疫情风险水平,为防控工作和科学复课提供理论支持.

1)改进风险矩阵法,构建风险矩阵评估模型. 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的严重性两方面,使得学校复学后风险评估更具有科学性,更贴切实际. 采用Borda序值法,消除传统风险矩阵法出现的风险结问题. 专家打分法和AHP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 利用加权法原理,计算学校复学后风险总值和一级指标风险值,以判断学校风险等级和薄弱处,进而整体改善,针对性加强.

2)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卫生机构有关政策规定和相关文献研究,从学校人员、管理、信息和外部4个方面,确定了学校复学后风险指标体系,并评估了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依据风险管理标准确定风险因素等级.

3)应用改进的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对某市的四所代表性学校进行实例分析,证明模型的可操作性. 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帮助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对学校疫情防控进行评估分析,落实防控工作.

3.2 建议

依据当前我国疫情实际情况和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可见疫情防控仍处在紧要关头,这对学校复学后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提出更多要求. 根据上文实例分析,得到学校风险等级水平和防控薄弱点,并以此提出针对性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疾控中心相关规定、政策和要求,开展精细化防控工作,如坚持人员流动检测和每日定期汇报制度.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成立相关责任领导班子,扎实做好学校基础医疗保障工作,采购所需防控物资并实名登记申请使用,充分利用学校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

3)加强防病知识普及宣传,通过开展网上卫生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分发防治传单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学校与外界医院或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疫情发展趋势和最新疫情防控信息,有助于医院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并对突发事件迅速应对,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安全.

猜你喜欢
复学传染病矩阵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