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题材到热策划,我们这么做粮食报道

2020-11-21 07:19周楠
中国记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编辑室刘江视点

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粮食话题、农业话题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偏冷的话题,往往费了很大力气,但传播效果一般。尽管艰难,但作为三农记者,我和王建、宋晓东还是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机会,通过我们的报道让更多人关注粮食、关注三农。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我们的这份执念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相关消息一播发,我们三人就在讨论如何抓住热点,把粮食的“冷题材”炒热、炒火、炒得香气四溢和众人皆知。

就在这个时候,新华视点编辑室就递过来“绣球”,征集关于粮食浪费的线索,并强调可以打开思路,不局限于餐饮浪费。我们三人一合计,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餐饮外的浪费”,跑农业这些年,我们在农田的收割现场、在储粮的简陋仓库、在粗放的加工车间,见过太多太多粮食浪费的场面,心有戚戚矣,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把它们呈现。

我们主动联系编辑室,首席刘江老师很快给我打电话,询问了我们了解的情况后,她干脆利落地定了思路:“我相信你们的判断,就聚焦‘餐桌外的浪费’,做深度报道!”说实话,这些年在新华视点做的报道,以形式主义、基层减负、个案调查为主,农业话题做新华视点,对我而言还是首次。刘江老师还请到央采的“大腕级”三农记者董峻老师指导帮助,我们很兴奋,连夜开工采写,周末也没有休息,用了两天时间就拿出来初稿。我们担心编辑看了不满意,做好了修改的准备,没想到刘江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稿件很不错,内容很扎实,看出来你们意犹未尽,很多料还没有拿出来,干脆你们做一组三篇,收割、储存、加工各做一篇!”

这个惊喜确实很大,不过压力也不小,原来按一个章节做的采访,现在要扩展成一篇,伙计要当掌柜了。我们三人当时几乎没犹豫,长久以来想写的话题,如今有人递给你一个个大大的画板,谁不愿意在上面画得五彩斑斓呢?这次给的时间只有三天,我负责的收割环节浪费是打头第一篇,连续三个晚上都工作到凌晨1点。王建、晓东也是一样,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卡在截稿点交了稿。

扫码阅读《农户储粮损失达8%!设施普遍简陋,虫害霉变堪忧》

扫码阅读《颗粒归仓为何难实现?我国粮食收割环节损失惊人》

扫码阅读《有一种极大的浪费普遍存在!看看你有没有添柴加火》

刘江老师、杨丽萍老师一边表扬,一边对我们的稿件精心修改,反复核对细节,探讨最佳表述,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会斟酌再三。这种极富匠心的编采交流,沉淀于传统媒体时代,跨越媒体转型变革,历久弥新,无比珍贵。最终三篇稿件定稿,我们自己也惊叹于粮食报道可以这么好看。

可以说,这一组稿件做到了三个结合:调查分析与权威数据的结合,既有翔实充分的调查,又有专业部门的权威数据支撑,两者互相印证,得出的观点才站得住脚;生动现场与专家解读的结合,既有田间地头、粮库车间的现场直击,内容鲜活生动,可读性强,又有业界权威专家的分析解读,让生动的现场跳出了一时一地的局限,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两者相互支撑,兼具了可读性与可信度;热点话题与冷门调研的结合,既抓住了舆论关注的热点,让相对冷门的粮食话题借船出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又发挥了三农记者长期耕耘基层的业务积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深度报道,让“热点”不仅仅是“热点”,还被赋予了深度和厚重。

□7月16日,湖南省岳阳市一处大面积倒伏的稻田。(新华社记者 周楠/摄)

在新华视点编辑室力推下,这组报道通过聚焦“餐桌外的浪费”概念,独家披露粮食从生产到加工全链条上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的惊人浪费,以其主题独家、调查深入、数据详实、解读权威,脱颖而出,成了“刷屏之作”。最高单篇采用430家,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就达到了600万+,全网阅读量1000万+,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机构组织研讨,着手研究如何解决本报道提出的产后浪费问题。

猜你喜欢
编辑室刘江视点
旧轮胎,新财富
智取“私了协议”
2017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公示
How to Write a Cohesive Essay
视点
刘江“话疗”秘诀:我“胡汉三”是这样养生的
《四川地震》编辑室邮箱变更通知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撤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