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审题立意及内在要求

2020-11-20 02:02张丽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仰身份审题

张丽娟

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想要写好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最重要的是审题立意。经常有教师说学生作文审题不清,立意不准确,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有得出结论的能力,更要有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笔者以2020年银川市高三年级语文统测的作文为例,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材料再现

浙江杭州建兰中学的一名班主任给自己的学生写了一封信,这位班主任在信中写道:

“这几天有一句诗在我做饭的时候,在我拖地的时候,在我陪孩子玩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都有信仰,它不是你平日里高喊的口号,它不是你挂在朋友圈的签名,它,贯穿了你一生。而我的信仰,就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因为我爱脚下这片土地,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们,它也应该是你的信仰!”

通过互联网,更多的人看到了这封信,被其中的真诚打动。

在灾难中,应如何认识爱和信仰?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审题立意

1.读懂任务确定身份进入情境。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一个特点即鲜明的情境性。材料在给出特定情境后,就会设定任务。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应找出任务,确定身份。首先提取句子主干即“高三学生在灾难中如何认识爱与信仰”,“高三学生”就确定了身份;其次,确定这一身份的特性。“高三学生”是即将要参加高考的一类人,这一类人是未来的栋梁之材,在古代,称之为“士”——身份决定着你的爱与信仰的认识程度。

2.特定身份決定角色意识。确定好身份,接下来就要考虑什么是爱和信仰。爱和信仰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首先,回归材料,从材料中寻找。材料第二自然段“在我做饭的时候,在我拖地的时候,在我陪孩子玩的时候,在任何时候”全部是表示时间的状语,这些状语想表达什么?不难看出重点是指任何时候、每时每刻,“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正是因为我爱这土地,所以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其次,材料第三段“它不是你平日里高喊的口号,它不是你挂在朋友圈的签名,它,贯穿了你一生”。“口号”给人的感觉是空的,“朋友圈的签名”是用来标榜自己的,“贯穿了你一生”说明它是你的支柱,那么如何体现支柱呢?从材料来看是指你对这土地深沉的爱。角色意识是写作主体的三大意识(角色意识、文体意识、读者意识)之一。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在写文章,一定要有代入感。语文阅读与写作应注重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展开。

(二)选材

1.甄别素材。读懂材料,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后便开始选材。首先回归材料,材料第五自然段写着“在灾难中”,何为“灾难”?指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比如地质、气象、生物、战争、环境、瘟疫等。那么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仍然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可不可以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灾难是民族、国家、地域等所经受的,而司马迁的遭遇是个人经历,只能说是苦难或者说困境。所以,学生一定要练就一种能力,即在备选材料中能够甄别哪些材料适合本篇文章的写作要求。

哪些个体人物可以用呢?比如语文教材中学生所熟知的烛之武、荆轲、杜甫、文天祥。烛之武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把国家大义放在第一位,虽年事已高“夜缒而出”,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对国家的感情;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之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正是向我们诉说着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诗人的责任和担当,因为他对国家的感情,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所以肩上扛起了责任,内心更多了份担当。这就是贯穿我们灵魂始终的精神。材料之中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有群像,比如西南联大的教授,当祖国在烽火硝烟中飘摇时,他们用知识点亮爱的火把,把责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当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那些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华儿女,他们不远万里,怀揣一颗赤诚的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背井离乡,忍饥挨饿,为了祖国,把爱和信仰贯穿其一生。

2.组材。在选择好素材之后,就是如何把这些素材进行排列组合,在文章中达到最优效果。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情境式命题无疑是对“新课标”有力的践行和回应。

(三)写作教学的内在要求

1.正确认识角色意识。学生能够从材料中确定写作者的角色是审题立意的第一步,角色意识决定着学生以什么身份写这篇作文。以往的写作训练中,部分学生会忽略角色意识,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从材料中找出自认为的关键词展开空洞的论述,自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角色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中找准写作者的位置,从而展开写作。

2.提高思维意识。“新课标”以任务群的学习为课程内容,把各种语文活动融入其中,作文再不是多背好词好句就能得高分的时代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系统地设计任务群的学习任务,把阅读、思维、自身生活以及情境性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各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认识不断加深,经过分析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新课标和任务群设计写作专题学习,让学生真正走进写作情景中,从审题到立意再到组材充分锻炼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增强积累意识。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关键。学生的平时积累很重要,应做到分专题进行阅读、摘抄、总结。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比如,前面的材料中关于爱和信仰的事例你知道多少?哪些材料可以用在这篇作文中?而在你知道的这部分当中又有多少是符合“在灾难中”这一特定背景的,等等,都离不开积累。

综上所述,对于作文审题、选材和组材,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引领学生审题立意,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材料所给内容进行审题进而给出符合要求的立意,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素材容量进行恰当的选材使论据和立意相贴合并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度。从而,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猜你喜欢
信仰身份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信仰
漫画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跟踪导练(三)(5)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