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普外科,辽宁阜新 123000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是其主要疗法[1]。但LA 为创伤性手术,术后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2]。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血液粘稠度较高,加上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建立,也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3]。临床研究报道,LA 老年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预后效果[4]。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现代护理模式,目前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5]。本研究就针对性护理对LA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控制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 例LA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模式将其分成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64~78 岁,平均(68.20±2.35)岁。研究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64~79岁,平均(68.35±2.4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6];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者。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检测生命体征,术后给予切口护理、生活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个体化宣教及心理指导: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让患者做好控制并发症的心理准备。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干预,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树立治疗的信心。②风险评估: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等,结合检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身体整体状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肥胖、心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水肿等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提前做好预防措施。③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术前患者戒烟戒酒,多饮水,以高蛋白、粗纤维、低盐及低脂食物为主,减少刺激的食物。
1.2.2 术中护理 ①术中尽可能取平卧位,患者头部稍微抬高,足部稍微放低。②术中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以减少冷刺激;并在静脉输液时使用加温器,注意避开下肢静脉穿刺,以防静脉血栓或静脉炎。③术中关注气腹压力,避免压力过大损伤下肢静脉。④术中可给高危患者穿弹力长袜,必要时肝素抗凝治疗;术中避免下肢固定带过紧,并配合下肢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l~4 d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观察有无条索状静脉、静脉充盈或浅静脉疼痛,告知家属切勿按摩血栓部位,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反应,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生产批号20160522)抗凝治疗。术后4 d 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以免损伤静脉壁。术后为患者定时翻身并行下肢主动运动,术后8 h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①出院前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比较两组的术后1、3 及7 d 的血清D-二聚体 (DDimer,D-D)水平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抽取晨起空腹静脉3 ml,分离血清,对D-D 和FIB 水平检测。③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百分制为标准,<60 分为不满意,60~84 分为基本满意,>84 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8例),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0%(2 例);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
两组术后3 d 的D-D 水平与术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的D-D 水平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D-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及7 d 研究组的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 及7 d 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术后的D-D 和FIB 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的D-D 和FIB 水平的比较(±s)
与本组术后1 d 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D-D(μg/L)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 FIB(g/L)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330.5±103.7 342.5±101.5 0.523 0.301 295.3±100.2 336.7±100.4 1.846 0.034 202.2±89.5*255.7±80.6*2.809 0.003 3.6±0.4 4.1±0.5 4.939 0.000 3.5±0.3*4.0±0.2*8.771 0.000 3.4±0.1*3.8±0.2*11.314 0.000
表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相关研究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7]。在腹腔镜手术时患者要建立CO2气腹,这会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升高,易引起下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影响凝血功能。同时在术中气腹增压时会造成静脉承受强大压力,进而引起下肢静脉扩张,导致下肢血液流速减慢,易引起血栓[8-9]。因此为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在围术期加强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10-12]。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模式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孙合芳[13]的研究中,在慢性阑尾炎经LA 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的D-D 和FIB 水平显著降低,且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贯穿于LA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改善凝血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在术前干预加强对患者心理指导,能减少不良情绪对机体各项功能的影响;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和风险评估,能增加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而做好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而开展饮食和生活指导则能为手术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14-15]。同时术中实施手术体位干预、肝素抗凝、穿弹力袜、避开下肢静脉穿刺点输液等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此外术后监测体征、给予早期活动指导和抗凝治疗等针对性护理也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LA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