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本科“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探析

2020-11-19 08:41刘伟亮
关键词:联动机制校友端口

刘伟亮,谢 红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增质提效的新阶段,一流本科教育驶入快车道。一流本科教育要有一流的生源、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就业质量和一流的校友发展。在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构成了既独立完整又相互支撑的“全链条闭环式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1]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概念,也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人才培养参与者与全要素的协同融合。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四者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与制约。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如何吸引到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报考、如何树立招生品牌与特色、如何确保充足而高质量的生源,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教育培养环节是整个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串联人才培养的入口与出口,直接决定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招生与就业工作质量、校友群体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出口环节,是人才培养价值的实现渠道,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的重要评价指标;校友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自然延伸,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性保障。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打通高校人才培养的“任督二脉”,实现人才培养全流程,使各环节、各要素有机衔接、互联互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是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此次高考制度改革被称为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倒逼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做出针对性的连锁反应。改革后的招生评价方式和录取方式,对高校的本科招生与人才培养产生直接影响,具体体现在四点:一是,重点高校将失去原“一本院校”拥有的批次“优先选择权”,所有高校同台竞争,生源质量之争更加激烈,倒逼高校重视招生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部分省份已经采用的“专业+学校”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将导致高校招生“热门专业更热,冷门专业更冷”的现象,部分专业将出现严重生源危机,倒逼高校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三是,高考改革后,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导致考生基本素养与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倒逼高校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新对接,同时也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工作也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四是,设置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等招生考试方式,将对学校人才测评和选拔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究竟应该如何设置选考科目、如何设计综合评价指标等,都需要组建专家团队进行深度研究。由此可见,高考改革影响的不仅仅是招生,而是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抓住人才培养改革契机,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科学应对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倒逼形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是深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是破除新时代‘高校失灵’的窘境,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途径”。[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化、机构职能划分日趋细化,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但同时亦造成了整体人才培养工作的条块化分割。招生、培养、就业、校友等各项工作独立运行,缺乏有效的协同联动,人才培养工作“碎片化”。高校对国家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反应不够迅速,学科专业建设滞后,学生知识结构与现实要求错位,人才培养质量受限。因此,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在明确职责分工基础上,强化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四位一体的联动,建立目标协同、信息共享、动态调整等机制举措,使学校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资源配置能够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直接对接,有利于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效能。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质量目标导向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应坚持以立德树人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为检验标准。以基于高校自身办学定位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联动与衔接不足问题,集中办学力量与办学资源,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保障度、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和结果满意度。

(二)强化改革创新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00”后学生的新特质,都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内容出新、手段革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应坚持将改革创新理念根植于从入口、培育、出口至后期服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本科招生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工作机制改革,激活校友资源,强化质量评价保障制度,改进激励约束机制,在优化体制机制中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发展动力。

(三)注重协同育人

“多元参与的体系要形成协同运作效应,除了要有共同的目标、共享的资源和信息系统之外,更需要强有力的协同、整合和保障机制”。[3]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应注重做好系统谋划与顶层设计,既要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又要有机统一、协同育人,强化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的信息、资源、政策、考核互联互通,打造相互支撑、无缝衔接、动态平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三、“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运行机制

“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运行模式图

(一)基于“招生端口”的工作联动机制运行

“招生端口”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中的角色与作用有三点:一是,结合各高校办学与人才培养定位,紧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树立招生专业品牌、优化生源结构,深入研究高考改革带来的利弊,第一时间向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端口做出反馈,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改革预案;二是,加强招生工作队伍建设,组建包含专家学者、在校师生、校友群体在内的宣传队伍,强化学科专业宣传,形成“全年、全员、全方位”的宣传态势和“立体化、精准化、系统化”的宣传体系;三是,建立基于联动机制的“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按自然年度对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专业进行招生、培养、就业与校友工作的评估,将就业质量、生源质量、学科专业评估质量、校友发展情况作为制定分专业年度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设立由专业“招生一志愿报考率、净转学生比例、学业警示率、初次就业率”四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大、年度协议就业率较低、志愿填报率低的专业减招、隔年招或停招,逐步实现招生专业与计划设置同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竞争力。

(二)基于“培养端口”的工作联动机制运行

“进口畅,出口旺,中间环节是保障”。[4]“培养端口”是“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的核心。建好“教育教学阵地”,严把“培养关”,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招生与就业工作质量提升、校友长远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培养端口”应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周期性优化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科专业的最新动态、不同招生类别学生的特质与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跟踪调研。发挥好校友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校友继续教育服务。“培养端口”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中的关键,是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学校专业供给侧改革,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就业质量、招生指标和校友发展状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作用,构建科学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发挥好学科专业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增强、配优功能,提升学校学科专业竞争力。

(三)基于“就业端口”的工作联动机制运行

“就业端口”是“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体系的落脚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质量体现的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就业端口”应建立就业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深入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以招生类别、培养专业等为分析维度加强,就业质量的分类分层分析,为招生专业与计划设置、学科专业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就业端口”要根据人才培养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全程化、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个人学涯与职业生涯,提升职业能力素养。同时,稳就业位居中央提出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首,应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好专业教师群体、校友群体在学生实习与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基于“校友端口”的工作联动机制运行

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中,“校友端口”是重要的资源服务与保障环节,具有反哺作用。“校友资源为高校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广阔的社会资源等,是开拓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力量”。[5]校友是高校招生工作的“形象大使”,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美誉度。校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友的发展现状可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方案调整的重要参考。校友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助手,其可以作为“职业发展导师”介入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可作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践、签约就业的重要资源。校友工作是人才培养的自然延伸,应建立“校友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将校友意识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针对校友需求提供高质量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形成校友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保障

(一)组织领导保障

“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涉及内容面广、业务部门多,高校应加强联动工作的顶层设计,深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成立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建含盖招生、培养、就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统筹推进联动工作的科学运行。

(二)制度建设保障

建立招生专业与计划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周期性优化机制、就业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校友发展跟踪服务机制等为核心的联动工作支撑体系。建立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单项报告须以另外三项工作为分析维度,为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整体联动提供科学支撑,强化在具体政策制定环节的互联互通。

(三)评价体系保障

强化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考核,注重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采用年度目标完成率的方式对院系人才培养进行个性化考核,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配置,进一步调动院系等校内二级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深化高校内部治理改革,强化“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优化链条体系内各环节的有机联动,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不通不畅、供需失衡问题,从而实现“1+1>2”的人才培养质量倍增效应,有助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破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校友端口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硬件解耦三端口变换器的软开关分析与仿真
多按键情况下,单片机端口不足的解决方法
校友风采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