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定焦 实践改进
——以《周长的认识》活动单的设计与实践为例

2020-11-19 09:4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李惠琦
小学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周长导学图形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李惠琦

一、从点出发,了解模式

“活动单导学”以“活动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一般含四大模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经过几年的强势推进,“活动单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慢慢盛行。尽管大多数教师已认同了这种教学模式,但由于老经验的牵绊、参考材料的匮乏、设计方法未掌握等问题,终不能精准地设计导学活动。以下,笔者就以《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活动单的设计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活动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导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精准。

二、基于多点,设计活动

1.基于前测点“认识周长”。《周长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才能对今后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前测题目:

被调查的学生中,87%的学生能用彩色笔描正确图形的周长。在188位学生中只有35.5%的学生能正确表示出周长的含义,还有64.5%的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通过前测还发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关于周长的知识,但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由此可见,学生对“周长”虽不陌生,但没有准确的认识,需要通过丰富的、多层次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体验。

2.基于概念知识点设计活动单。什么是周长?小学阶段是这样定义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高等数学是这样定义的:“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

对比两种概念,我们发现一:在一个有限面积的区域上,有面积就有周长,两者相互依存,割裂两者的教学反而容易造成面积与周长概念互相混淆。

因此,设计了活动单一:

(1)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画的是它的周长。

(2)说一说:不是周长的理由。

(3)理一理:总结周长概念。

对比两种概念我们发现二:“一周”不能静态地去看待,“环绕”一词生动地阐述“一周”是从某一点出发,沿着周界回到起点的动态形成的封闭路线。

因此,设计了活动单二:描一描

把你认为有周长的,请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

3.基于教材素材点设计活动单。翻阅我国部编和省编的六套数学教材,通过分析发现: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之后,重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加深学生的体验。

于是,设计活动单三:量一量

(1)选择身边任意的三件物品进行测量。

(2)小组内想好要用的测量工具和使用方法,做好分工。

(3)及时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

三、从点出发,不断改进

1.寻找问题点。在课堂实施中,活动一在9分钟内还没有引出正确的周长的定义,完整的定义要在20分钟左右由活动单二中M 图形才呈现给学生。在活动三中,多数学生选择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来测量。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素材太单一,测量方法得不到总结。

2.讨论整改点。活动单一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会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活动单二的目的是完善周长的概念,突出“封闭”。因此,尝试将活动一和活动二进行整合。有两个图形的错误属于同一类型,可将其中一个图形改成不封闭图形。把活动单二“描一描”放在练习部分,以练习的形式呈现。

针对活动三素材比较单一、测量工具单一的问题,将要求改成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封面、等腰三角形、爱心(老师提供)。这样素材比较丰富,学生可以利用图形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

3.实践改进点。经过再次实践,发现数学书太大不方便测量与读数,活动开展不够有序。所提供图形均为对称图形,缺少了一般性图形。因此,尝试将数学书换成了长方形卡片,将等腰三角形换成了一般的三角形,这样所有测量的物品都各有使命。在明确了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后,追问:正方形呢?学生能进一步利用图形的特点来求它的周长,通过测量使周长概念进一步得以内化。

实实在在地实施活动单,不断调整活动单,才能对导学活动带来有用的参考价值,将好的想法变为好的做法。慢工出细活,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正是这一个个不起眼的“一点点”问题探究,使数学课堂承载更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教师自身成长的力量。也只有在实践后,才能不断找到问题,更好地改进。

猜你喜欢
周长导学图形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分图形
找图形
我是小导游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