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委党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中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精准提炼,从而让普罗大众可以根据该思想约束自身行为,并参与到社会发展中。该理论体系的起源、推行、发展和变革中,会通过对于各类信息的使用,方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对中国现状的一种研究、分析和融合,后续的解读和发展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过程中,更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构造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过程的基本性路线,同时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说明了中国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价值主张,可以视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灵活使用[1]。正是由于基础理论内核符合社会发展状态,所以我国的社会发展理念、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能够顺势而变,同时不会和社会基础脱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时期内,我国同时开始了社会供需矛盾的调整工作,通过恪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诞生伊始,就具备和普罗大众的对接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普世价值观的高度提炼,同时顺应民众期望的道德水准,所以从诞生就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包括规范社会发展路径、引领社会的发展、协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引领着我国的后续发展,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深刻反映“中国人”这一形象,如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遵守法规等,在对外开放中,也可起到为中国人形象正名的作用,社会发展作为一项既追求理论体系建设,也追求深度实践的综合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提振民众精神,最终让建成的新型思想作用于物质,提高各类商品的制作质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定位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体现,既尊重普通民众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提炼了普通人整体的精神状态信息,又相当于提出了个人精气神的创建和升级目标,以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理论的定位是保证社会基本道德体系和工作素养的传承、升级和创新,该过程中可以体现社会民众的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和个人素养,以更好体现人员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准和价值定位。此外在我国过去的发展中,虽然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人文文化、社会文化和道德文化发展中长期未能得到革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发现了这一缺陷,通过建成的综合理论体系指明现有问题,让整个社会取得更好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改革传统,该思想已经贯彻到了我国社会发展和运行过程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都会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缺陷,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具有明显的前瞻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可以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针对社会问题的一个主要填充项目,即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运行管理要求,通过了解社会普罗大众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缺陷的基础上,给出的一个具有清晰指导作用的改革举措。另外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民众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形象做出一定的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出于这一目的,为后续的变革方法和路径指引方向。
中华民族的精神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个则是近代以来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这两者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但是如果不对其作出同时升级,则在后续的发展中其中的糟粕无法去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源、推广和传承过程,首先是对社会可接受程度方面的全面考量,从而让所有个体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找到自身在道德体系和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缺陷,之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填补[2]。其次是更加重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要能够让这两者获得全面性的平衡,人自然是其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中国人精气神,还是中国人对外展示的形象,都是对于原有形象的一种全面性升级。最后是能够更好引领社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要求所有的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历史变革过程,同时也会对个人道德水准和核心素养方面提出的要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既面向现在也面向未来,让普罗大众通过个人思想道德体系的填补,找到当前工作过程中的缺陷,并能够更好参与到后续的社会变革过程。
社会发展过程,不同时代产生的社会精神自然有所差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协同统一,一方面研究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路线,既要能够成为经济的发展核心,又要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外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帮助中国人重建形象的工作过程构成了文化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更好地理解了时代精神,即能够让中国在新时期更好地抵抗外来干扰,并且遵守价值主张,可以说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的今天,通过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个人的能力和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形成了社会体系的协同发展形式,则对中国的整体国际形象提升有极大帮助。
我党在社会发展的推动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针对意识形态的维护、宣传和协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我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作用。另外由于当前党组织已经深入到了各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团体机构中,所以已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奠定了基础[3]。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讲解以及传递力度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社会职工以及基层人员都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高个人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的模式,既提高了各类普通民众的从业水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思想获得升华。
榜样是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人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通过树立榜样,能够让被影响的人员更为生动地了解社会道德体系核心内涵,可以说树立榜样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价值认同、思想认同、政治核心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的榜样要根据价值观中的核心要求,研究其道德水准是否能够达到树立榜样的目的,另外榜样并不是一个符号化的图腾,而是要能够在解决社会矛盾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身说法、持续精进工作水平、提高思想完善度等模式,更好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有益指导。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起源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两个方面,而这是由于在恪守这两条基本性社会思想,能够更好找到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后续的发展过程进行精准预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通过对个人思想、个人道德体系方面的影响,让个人以及团体能够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