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柴册礼政治功能的转变
——以《辽史》为中心

2020-11-19 08:37宋思楠贾淑荣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契丹皇帝仪式

■宋思楠 贾淑荣/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

学界对于契丹柴册礼的探讨多集中于礼仪本身的仪式与内容上,如田广林先生在《契丹自然崇拜礼俗研究》一文中,对契丹人祭祀天、地、日、山及祖先等礼俗进行了研究;朱子方先生《论辽代柴册礼》对辽代柴册礼的起源及诸帝举行柴册礼的细节进行了分析;舒焚先生《辽帝的柴册仪》对柴册仪的重要性、举行柴册仪的记录及柴册仪的仪式内容一一作了考辨。但学界鲜有论著详细论述柴册礼政治功能的转变,笔者拟在前贤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从柴册礼与皇帝即位的关系、举行柴册礼的群体等方面出发,就其政治功能进行简单的探讨,不当之处还请学者专家批评指正。

当命运还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契丹人往往依靠“天”来决定事情的发展方向。于是,发展出了一系列祭祀礼仪,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国礼——柴册礼。据《辽史》记载,“柴册,礼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礼毕,燔柴,祀天。阻午可汗制也”①。即位君主通过“燔柴”来祭祀天神,表明自己是代天行事,强调其君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故柴册礼是契丹原始氏族制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遗迹,在契丹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一、柴册礼与皇帝即位之关系

(一)以往研究中的结论

柴册礼本是契丹部落首领即位之仪式。在《辽史·太祖本纪》中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元年(907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②的记载。由于阿保机未经契丹各部落首领选举就即位,便无需实行契丹传统的柴册礼,仅以“燔柴告天”。他在改变契丹传统皇位继承的旧俗——变世选制为世袭制的同时,又不得不向传统祭天习俗靠拢,所以这里的“燔柴”可理解为一种变相的“柴册礼”。在阿保机之后,已经适应了世袭制即位的皇帝们也都仿照着太祖,举行柴册礼。

在学界诸多学者的论作中,对于柴册礼与皇帝即位的关系,出现了“柴册仪是古代契丹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长的遗迹,是辽帝即位之仪”③、“柴册仪为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代的旧俗,后来成为辽代帝王即位所举行的仪式”④、“柴册仪是契丹原始氏族制时代推选部落联盟酋长的遗制,是辽帝登基即行之仪”⑤、“建国后,传统的柴册礼成了皇帝即位时独有的典礼仪式”⑥等论断。他们认为,柴册礼与皇帝即位关系密切,即柴册礼就是皇帝即位之仪。

(二)柴册礼与皇帝即位之关系

据《辽史》记载,在辽太祖之后,辽代皇帝经常有推迟举行柴册礼或不举行柴册礼的情况出现。表1为辽朝九位皇帝即位与举行柴册礼时间的对照。

由表1史料可以看出,除辽太祖之外,后期皇帝均有推迟举行柴册礼甚至是不举行柴册礼的情况出现,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宫廷政变、后族摄政等有关。如太宗一生中举行过两次柴册礼,这与述律后包办其即位和太宗真正上台掌握实权有关;辽世宗即皇帝位后,忙于与李胡的皇位争夺以及摆脱皇太后的控制,无暇顾及传统习俗与礼仪;而辽圣宗则是在位二十七年后,在承天皇太后死前一个月,亲自掌握政权才行柴册礼等等。我们可以发现的是,皇帝推迟举办柴册礼均是在自己真正掌握实权之后,不难看出,柴册礼已经失去了它起初皇帝即位之仪的功用,而变成了一种皇权的象征。

笔者认为,皇帝们推迟或不举行柴册礼的行为都证明了后期皇帝的即位和柴册礼的举行关系不密切。柴册礼越来越不受诸皇帝的重视,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功用价值,不再是皇帝即位时所行之仪,诸帝只是想通过此仪式来宣扬自己权威。在辽代,它已经从祈求天助的原始意识掺入封建皇权的思想,逐渐成为纯粹是宣扬天、皇一体的仪式之一。所以在学界诸学者的论断中,把柴册礼定义为皇帝即位之仪未免有些不恰当。关于柴册礼与皇帝即位的关系,笔者认为可理解是契丹皇帝宣扬自己君权神授、君权正统的拜天祭祀礼仪,是契丹皇帝即位之后通告天神的重大仪式,而非即位之仪。

二、举行柴册礼的群体

(一)后妃

辽代女性有着不同于中原女性的特点,辽代契丹女性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后妃在皇宫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史料中常有帝后一起祭祀天地的记载,但对于后妃进行祭天上封号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而《辽史·后妃传》中就有两次后妃举行柴册礼的记载,分别是天祚帝的德妃萧氏和文妃萧氏。

原文中记载到“天祚德妃萧氏,小安师姑,北府宰相常哥之女……生子挞鲁。乾统三年,改德妃,以柴册礼,封挞鲁为燕国王,加妃号赞翼”“天祚文妃萧氏,小安瑟瑟,国舅大父房之女……三年冬,立为文妃。生蜀国公主、晋王敖卢斡,尤被宠幸。以柴册,加号承翼”。据《辽史》,天祚帝的四位后妃中,天祚皇后萧氏和天祚元妃萧氏是在跟随天祚帝西狩过程中得病去世,没有子嗣的记载;而举行柴册礼的两位后妃均是在诞下皇子后,进行了柴册和上尊号仪式。由此看来,柴册礼发展到天祚帝时期,俨然已经成为后妃诞下皇子的一种嘉奖仪式。

(二)国舅别部

在辽代,皇族与后族一直都是最受尊重的两大家族,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后族自淳钦皇后述律平之后地位逐渐上升,开始进行政治参与。而作为后族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国舅别部,更是在后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辽史》中关于国舅举行柴册礼的记载有两次,即萧常哥和萧孝穆的儿子撒八。

“萧常哥,字胡独堇,国舅之族。统和初,加太子太师,为国舅详稳。二年……召为北府宰相,以柴册礼,加兼侍中。”贵族萧常哥,在圣宗朝统和二年时便接受了柴册礼并再加官职,这比圣宗本人举行柴册礼还要早二十五年。可见,柴册礼发展到圣宗朝时,对于皇帝来说已经不再是重要的祭祀礼仪,而有了外戚贵族加封仪式的政治功能。

萧孝穆是淳钦皇后弟阿古只的五世孙,其父亲陶瑰是国舅详稳。其儿子撒八,“七岁,以戚属加左右千牛卫大将军……以柴册礼恩,加检校太傅、永兴宫使。”撒八在七岁时便因外戚的身份被封了将军的名号,因深懂朝廷礼数而备受称赞,后举行柴册礼,授予数个官职。从史料分析,撒八此次举行柴册礼,是受到皇帝的恩典,此举可被认为是皇帝对后族外戚的尊重与器重,同时也是为了稳固皇帝背后后族力量的一种手段。

(三)权臣

1、契丹人

在契丹,不仅是后族外戚可以举行柴册礼,部落时代和国家时代的权臣均可进行。关于契丹族权臣的记载,有耶律辖底和耶律术者两人。

契丹的发展经历了契丹八部、大贺氏联盟,遥辇氏联盟,而遥辇联盟的实际缔造者是夷离堇涅里,所以从阻午可汗时起,不仅新君即位要行柴册礼,军事首领夷离堇换代,也要举行这种确定最高权力的特殊礼仪。如遥辇部落联盟痕德堇可汗时期,耶律辖底的异母兄罨古只为迭剌部夷离堇,按照契丹传统习俗,新任夷离堇上任要行柴册礼中的再生仪式,而此时耶律辖底偷梁换柱,在“罨古只方就帐易服,辖底遂取红袍、貂蝉冠,乘白马而出。乃令党人大呼曰:“夷离堇出矣!”众皆罗拜,因行柴册礼,自立为夷离堇。”从辖底行柴册后自立为夷离堇可以看出,他先行罨古只一步完成柴册礼,人们便拜他为夷离堇,可见柴册礼作为契丹人精神层面的礼仪,它具有承认权力合理性的作用。

“耶律术者,字能典,于越蒲古只之后,魁伟雄辨。乾统初,补祗候郎君。六年,因柴册,加观察使。”于越是辽代的官名,有着百官之上的地位,在《辽史》中,仅有十人被授予于越的官职。蒲古只是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贵族,曾帮助消灭杀害迭剌部夷离堇匀德实(耶律阿保机的祖父)的耶律狼德及其同党。辽朝皇帝为于越蒲古只的后裔进行礼恩,可认为是皇帝拉拢人心、维系君臣关系的方式。

2、汉人

在《辽史》中同样也有汉人大臣举行柴册礼的记载,这在少数民族政权中是很少见的现象。契丹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圣宗朝达到了顶峰,汉人燔柴受封号的记录也出现在圣宗朝及之后。在这一时期,宫廷内的汉人官吏地位有所上升,并得到皇帝的赏识。能在契丹政权内进行传统的民族祭天仪式,这除了是汉人的荣耀外,更体现了皇帝对汉人大臣的器重。

萧孝友,原名陈留,汉族,在辽圣宗太平元年时被赐名孝友。兴宗重熙八年,曾帮助招讨使萧惠平定羌夷的叛乱,曾被赐予效节宣庸定远功臣和翊圣协穆保义功臣的称号。“清宁初……明年,复为北府宰相,帝亲制诰词以褒宠之。以柴册恩,遥授洛京留守,益赐纯德功臣。”兴宗亲自颁发文告并赐予柴册礼,对萧孝友的丰功伟绩进行奖赏,此时柴册礼已经有了旌表仪式的内涵。

杨皙,“圣宗闻其颖悟,诏试诗授秘书省校书郎……清宁初,入知南院枢密使,与姚景行同总朝政。请行柴册礼。”南枢密院掌管燕云地区汉人政事,南院枢密使是南院高级官员,“同总朝政”四字可见杨皙在南院的地位不可低估。从皇帝赐予汉人柴册礼恩来看,汉臣在辽代朝廷内的地位有大幅度提升,而皇帝此举也是提高汉臣地位、笼络汉人官吏、维护胡汉友好关系的举措。

三、柴册礼政治功能发生转变

柴册礼作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习俗,不可避免地随着契丹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自阻午可汗定制时起,柴册礼就是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和夷离堇的即位之制。它在于突显皇权的权威性、皇位继承的合法性。随着契丹本民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产生激烈碰撞,一些传统的民族习俗中加入了中原文化的元素,柴册礼的政治功能也发生了转变。

对皇帝而言,柴册礼经历了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它由原始的祭天地、通天神的即位仪式转变成了树立皇权威严的仪式。在遥辇时代,这些当是权力继承者神圣、合法地位的确立仪式,即便是在阿保机取代遥辇氏时仍然是先燔柴告天,再即皇帝位。但是自太宗之后,柴册的仪式举行在即皇帝位之后,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神秘的地位确定变成一种带有代表意义的表演仪式。随着社会封建化进程的发展,契丹人不再是氏族部落时代那种愚昧、懵懂的民族了,他们无需再向上天寻求保护,柴册礼失去了它起初祈求上天保佑的原始含义。

对王公贵族而言,柴册礼已经从神秘的国家祭祀礼仪转变成了加官进爵之仪,这是契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结果。《辽史》中“又有《上契丹册仪》,以阻午可汗柴册礼合唐礼杂就之。”柴册礼包括燔柴祭天和受玉册,而册封名号这一习俗便是来自中原。王公贵族们实行柴册礼的主要目的也是授予官职和加封号,《辽史》中关于他们举行柴册礼的记载也都是在圣宗朝及之后,这是一个胡汉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可以确定的是,柴册礼对于王公贵族而言,俨然成为了加官进位、加封求吉的仪式,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才可进行的祭祀仪式。

综上,随着辽朝与中原交往愈发频繁,其社会封建化进程逐步加深,柴册礼失去原始祭天的意味,而是进行了由契丹民族精神崇拜到国家政治信仰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柴册礼已不再是皇帝即位之仪,它演变成了即位君主的表演性仪式和王公贵族求封加吉的礼仪。随着辽朝社会的封建化发展,柴册礼原始的实际意义逐渐消失,其政治功能也与过去大相径庭,完成了一种实质性的转变。

注释:

①(元)脱脱,等.辽史(卷一一六《国语解》)[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②(元)脱脱,等.辽史(卷一《太祖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宋军.契丹柴册制度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

④郭晓东.契丹古老政治礼俗在辽代长期留存原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

⑤李哲.契丹祭祀礼俗述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5).

⑥田广林.契丹自然崇拜礼俗研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6(3).

⑦(元)脱脱,等.辽史(卷三《太宗纪上》《太宗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⑧(元)脱脱,等.辽史(卷五《世宗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⑨(元)脱脱,等.辽史(卷六《穆宗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⑩(元)脱脱,等.辽史(卷八《景宗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契丹皇帝仪式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寻找契丹族遗迹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契丹喝死外交官
Talking strategies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