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业林
兴业县葵阳镇大恩中学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锻炼学生逻辑思考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具有单向性、重复性、低效性的缺点,已难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对书面表达能力水平需求大幅提升的环境,如何建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重视写作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只是简单地认为作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于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训练与引导作用,从而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了内容空泛、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听教师不断传递重复的、乏味的写作知识。为了弥补课堂的低效率带来的负面效果,教师往往会在课后布置数量较多的写作练习,数量庞大的课后作业与单调刻板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作文学习较易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氛围日趋恶劣的恶性循环。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身心健康诉求,没有认真对学生接受作文知识的阈值与承受能力进行思考,从而采用了忽视学生个体感受的教学方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自己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与改进,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层面上的需求。
日常生活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灵感发源地之一,而现阶段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脱离课堂去全身心地从生活中发掘灵感,导致学生的眼界与思路被空间范围所限制,不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表达。脱离日常生活的写作内容往往是空洞且虚无的,繁重的课业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难以抽出多余的时间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目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师缺少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累的引导,学生缺少对课外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仅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与记忆力来写作,最终生产出来的内容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缺少真实性的文章,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在语文与生活割裂开的那一刹就已成必然。
要想最大程度地提升初中作文课堂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让学生在高效率的学习中正确地认识到作文对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或课后访谈,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和学生群体讨论较为热烈的事物,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收集并讲解写作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节专题写作课,在课上为学生讲解相关背景,引导学生对特定专题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观察学生在不同写作背景下的表达能力,还能为学生减少课外负担。除了课堂设计方面,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将工作量较大的作文写作练习替换成阅读加读后感练习,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能锻炼学生发掘与转换作文素材的能力。学生基于兴趣点进行写作时更为顺畅,掌握的主动权也更大,更能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
除了从教学材料中为学生发掘写作素材之外,教师还要将注意力放到学生日常生活素材的积累上,脱离现实素材的写作成果往往质量较差、内容较虚。“纸上谈兵”的写作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重点放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记录与思考,积极地从生活中挖掘闪光点,让学生的心灵走出课堂,真正地做到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拟定写作主题时,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生活化气息更为浓郁的题目,如学习中的感受、生活中的见闻等,或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地写日记,鼓励学生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对生活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从中得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当精心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究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一个高效率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学习氛围与写作素材上发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