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可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以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根据中组部、教育部党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要求,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总体部署和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经开展并将继续深入开展党支部建设。
小语种系党支部是外国语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一个教师党支部,非常特别,集四个专业的党员于一身,所在系部在全校都处于相对弱势,话语权非常不够。小语种系党支部的党员普遍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但必须更多依靠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党员的坚定毅力和决心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从危转到机,在学校的变革调整期不断强化自身,用实力说话,用实力赢得自身的发展和别人的尊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有实力,实力在哪儿?就在于党强大的领导力,带领小语种系迎难而上寻求突破,发挥教师在学校、在行业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组织力,蓄势兴起。实力就在于党的领导力实实在在转换成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转换成一项项能代表小语种系学科实力的教学科研成果。“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不仅是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本支部所在系部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全国高校党建都在实施“双带头人”工程,党中央有顶层设计,从教育部到各省各高校,有总体的方针、政策出台,也有一些具体的部署、办法推进。小语种系党支部,作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支部,作为这项伟大党建实践的参与人,置身其中,进行探索,应该发出也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支部建设的思路,就是要从实践到理论,形成的好做法、总结出的一些好经验,再回到实践中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是党的建设领域尤其是高校党的建设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这个工程进展如何?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到了具体的学校学院,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和应对措施?从基层党委、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群众等群体着眼,作为这个工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又是怎样?支部书记的修养、素质,党务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能否得到自身认同,上级党委和所在支部,还有身边的群众是否满意?等等。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试点调查、个别访谈、会议调研等形式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会有两面性,一面是好的,一些好方法、政策要凝练出来,形成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法,到别的高校、别的支部交流推广。一面是问题清单,这就要求区分学校办学类型,结合学科专业实际,把握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不同特点,遵循规律,分类施策。让党建工作理念思路、组织机制与专业发展的中心工作能“彼此渗透、互促共赢”,以达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同步促进专业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提升与发展。
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很好的效果,这需要从实践来,再回到实践检验。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业务工作有哪些成果?党员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入脑入心?“两学一做”教育是否常态化?他们的课堂教学、科研立项、国内外访学、学位攻读、职称晋升等是否有量变的积累和质变的突破?党支部的党风、学风、工作作风有没有根本好转?这些都是体现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硬指标和成果。
强党建,就是要突出政治建设,聚焦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要求从党支部书记到每一位党员在“双带头人”培育中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使高校党员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抓业务,面向工作实际,与目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大局紧密相关,与系部调整和定边定岗定责的人事改革紧密相关,在变革和调整中提升党支部的领导力组织力,团结帮助党员同志主动作为蓄势而起,党务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真正做到双融合、双促进,工作中的很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具体措施:
(1)按照学校党支部“五化”建设手册,狠抓“三会一课”,把党建的每一项工作一一落实,对标争先。同时,“双带头人”工程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有长远规划。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在各系部教师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小语种系部在职教师33人,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经过有步骤的推进,日语、法语系主任副主任均已发展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俄语系的党员力量也非常强大,未来一届的支委会委员、支部书记就会从这些人中诞生,“双带头人”工程具备了较好的组织基础和可持续性发展保证。
(2)学院党委委员组织关系下沉支部,作为普通党员到教工基层支部过组织生活。以往,学院党委成员隶属于行政党支部,分别联系指导各个支部,各个支部向联系领导汇报工作。现在,学院党委成员组织关系直接转到各个支部,学院党委书记就是小语种系党支部的一员,跟支部全体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这极大增强了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便于学院党委更好指导和帮助支部建设,便于党员教师及时向学院领导沟通建言。
(3)建立小语种系支部系部工作交流机制,支部积极对接各系部。小语种系党支部书记主动联系日法朝俄系主任。以往,支部书记仅限于在支部党员中开展工作,跟各个系部主任没有交集。2019年“五化评估”意见反馈中就有一条,支部要积极对接系部,支部和系部的工作要有联动。日语系2020年4月推出“霓虹物语”微信公众号,支部第一时间和日语系主任、公众号创始人沟通,一起学习学校新媒体管理文件,规范其管理运行。支部要充分支持系部申报各级“一流学科”“一流团队”“一流课程”,为系部提供政策指导和人才支持。
(4)开展特色活动,分阶段责任到人。教学科研传帮带活动。高级职称党员教师下课堂、面对面指导青年教师党员授课,使所有党员成为合格的教师,并成长为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专家,支部涌现出了一批省级青年教师讲课能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主讲人、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或成果奖的教师,要分享自己的申报经验和成果,带动支部所有党员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中逐步突破,近年来,支部党员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省教科规划项目等多个省部级科研立项,公开出版了一批优秀著作和论文。2020年6月,以小语种系党支部教师为主干,吸收英日法朝俄翻译五个语种六个专业优秀教师的力量,成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这一校级科研平台,就是希望集思广益整合资源,提升小语种系部整体的业务水平。
倡导经典阅读活动。本支部党员通晓汉语、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等语言,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依托多语言优势,一起分享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一起读各个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等。
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省内外合适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所有党员重温誓词,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与学校、学院其他教师党支部座谈,或到兄弟院校外语教师党支部调研,尤其加强与“双一流”学科团队的联系,交流互鉴,互帮互助,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落到实处。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在小语种各系常规教学中,在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实践课程中,党的组织力都要及时跟上,党员教师要用党的纪律党的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通过课程思政竞赛、课程思政重点难点前沿性问题研究等方式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
(5)推动党员教师自我提升。鼓励党员教师克服困难,走出固定的生活工作轨迹,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或攻读学位。支部党员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访问学者、教育部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校级青年教师国外交流等项目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经过三年的建设,支部党员教师博士化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要求党员教师将个人成长规划与学校学院建设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抓住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的利好,不断自我提升,早日加入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经过三年的建设,支部应该形成一个10人左右的小语种系研究生导师队伍。
要求在岗党员教师积极面对学校定编定岗定责的工作部署和职称评审,以不变应万变,狠抓自身能力建设,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积跬步成千里,在申报学校青年科学研究项目,省部及以上教改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专著(译著)、教材,各类奖励表彰等方面不断突破和进步。
总书记引用郑板桥的的话说,“咬定青山不放松”。小语种系党支部就是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狠抓党建,以党建为突破口,把教师安身立命的教学科研一一抓牢抓实,为学校教学科研大局,为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小语种专业,为党和人民培养优秀外语人才贡献小语种系党支部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