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0-11-19 09:48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舞台舞蹈

■吴 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艺术领域已经空前繁荣,音乐舞蹈专业已经冲破了原有的阻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的特点,但在该背景下,社会对于行业人才的标准也有所提升,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固有模式,所以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高职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本身便是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多层次音乐舞蹈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虑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当前音乐舞蹈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加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出能够与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转变以往传统的办学理念,加大力度开展改革,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计划等。此举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效地将教、学、用结合起来。新时期,社会知识呈现出飞速更新的状态,再加上社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所以高职院校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冲破陈旧的教学状态,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文化艺术市场输入复合型人才[1]。

二、高职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一)构建“舞台课堂一体”模式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应构建起“舞台课堂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此举有助于将课堂和舞台结合起来,实现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舞台实践是表演艺术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舞台本身作为艺术表演的重要时空载体,是表演艺术的灵魂,若是没有观众以及舞台的加持,便无法切实提升表演艺术的价值,更难以展现出文艺服务的生命力以及实际作用。而“舞台课堂一体”模式的构建能够将教学与演出以及课堂与舞台联系起来,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上。

1、把课堂当作舞台

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围绕着舞台表演来展开,将舞台实践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用舞台表演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然后再通过舞台汇报演出进行考核与评价。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舞蹈专业中,音乐表演以及舞蹈表演属于比较核心的课程,所以既要高效完成部分专业基础的训练课程,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其课程内容同舞台表演内容一致性,为学生营造出高度模拟舞台环境的艺术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加强对于课堂教学作品的重视,在对其进行评价与评分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展现在校内舞台上,让更多的观众进行观摩。

2、把舞台当作课堂

舞台实践是音乐舞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也能够高效实现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对于学生来说,舞台是最好的课堂,而观众则是对其进行评价的老师,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应重视观众的评价。可以直接设置“舞蹈作品创编与排练”以及“演出策划与组织”课程,直接采用舞台表演的形式以及项目演出的手段开展实际课堂教学。学生在进行舞台创编以及演出的过程中便能够高效完成对于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手段,最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观众与舞台的检验。采用这种真实舞台体验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进行课程学习,此举不仅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其完成更加深刻地课程难点掌握。

以某高职院校的舞台艺术实践晚会为例,该晚会中包含了京剧演唱、舞蹈小品以及歌曲串烧等各种形式,教师与晚会组织者在其中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而学生则主要负责了晚会的形式内容安排,歌曲舞蹈的编排以及小品剧本的创作等,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整台晚会的合理布置,既有助于提升其专业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学生统筹全局协调能力。该晚会在最终呈现上总的来说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舞蹈编排凌乱以及歌唱表演水平不足等问题。但学生能够从这些观众的反馈中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完善,对于学生音乐舞蹈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二)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高职院校也应在音乐舞蹈专业教学中加大力度引入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其本身具有着集图、声、色一体的优势,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舞蹈教学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学生往往需要大量的案例学习,基于此,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表演视频,使其能够在其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并吸取经验,以便于学生后续更加理想地完成舞蹈编排。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审美水平,学生能够在其中更加明确地体会到歌曲以及舞蹈的魅力,进而实现自身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创造出更加有生命力的作品。

当前,我国国内舞蹈爱好者比较少,而且整体的舞蹈市场不算成熟,使得舞蹈专业人才的心血与成果往往只局限在小部分群体当中,但是近几年来,各种舞蹈节目开始出现,并开始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舞蹈、喜欢舞蹈,甚至投入到舞蹈专业的学习中。以湖南卫视《舞蹈风暴》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一节目,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节目片段,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些动作配合相应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动作技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舞台风格,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舞台风格,进而实现其舞蹈水平的提升。甚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积极报名,在校园之外更大的舞台上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此举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下我国内的舞蹈市场,以便于后续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高职音乐与舞蹈课程的融合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若想提升教学水平,应深入挖掘二者的关联性,并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向融合,实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音乐舞蹈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社会需求。音乐还可以称之为声乐,是生命体自身声源的释放与唱演,尽管人的音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但是后天培养也能够实现其声乐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有着音乐基础、基本乐理以及视唱练耳等声乐课,对于学生声乐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教师应从实际的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课程的教授,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对于演唱技巧以及因素等内容的掌握,再以演唱的形式实现自身情感的抒发[3]。

舞蹈与音乐相同,都是强调人的作用,但舞蹈讲究的是用肢体动作来完成情感释放以及思想表达,表演艺术以及形体训练等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舞蹈水平。良好的训练能够强化表演者对于情绪的把控、表演台风构建有着理想的效果。尽管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了音乐与舞蹈课程融合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专业教育呈现出轻基础、重技能的特点。再加上高职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不长,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精通,而且高职院校通常会安排不同的专业教师分别开展声乐授课以及形体训练,这使得学生难以达到试听同步以及声形合一的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务必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有意识地将声乐与舞蹈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出音乐舞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高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紧开展教学改革,能够切实提升相关人才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能促使其加快适应市场就业的需求,对于我国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起“舞台课堂一体”的模式,同时加大力度引入信息技术,实现高职音乐舞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舞台舞蹈
钢琴舞曲在音乐舞蹈课伴奏中的应用探究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高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从艺术欣赏角度初探成都永陵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