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岗 王泽松 蔡海涛
/青岛黄海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很多成年人收到西方婚姻观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很多人追求生活的幸福感,许多家庭一旦产生矛盾,处理的办法是选择离婚,而没有考虑到成人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现在高校也就存在了一部分学生——“离异家庭学生”。作为一名民办高校辅导员,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现状探访,分析其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根据问题寻求适合离异家庭学生的对策。
父母离婚后,家庭破碎,温馨的家庭荡然无存,孩子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的学生对比,性格上会出现如下表现:不信任他人,易冲动,易愤怒,对周边同学谈话比较敏感,容易胡乱猜疑他人,自卑感强,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做事情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听取他人意见,一意孤行。
在离异家庭中,子女会选择和爸妈其中一方生活,这样会形成家庭成员不全,无法形成全面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不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以手机、游戏等为依托,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社会现象表现冷漠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全面部署,民办高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学生日常管理柔性化,二是教学方法针对化,三是教育观念理解化,从而做到特殊学生教育要关心个人、爱护个人、尊重个人、成才个人。
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一方为了家庭生计,在工作中会加班加点挣钱,孩子基本上在托管或祖辈的指导下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再加上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心灵有一定的伤害,这些孩子在学习中就会有自卑感,思想上就会对群体活动有抵触,想法设法逃学或者旷课,初、高中正是孩子心理、身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父母离婚,给孩子造成无心学习,成绩下降,德智体不能平衡发展。
一个完整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不同但是能够相互弥补。在孩子心中,母亲多是温柔、多愁善感、会关心人,这些会教会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有善良的一面,父亲在孩子心中是伟岸、坚强、有责任感,是男子汉,从而影响孩子男子气概的形成。很多孩子的心中英雄多是父亲,父爱是伟大,神圣的。所以说,离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平衡的。
当前,在离异家庭中,有近1/3的家庭是在孩子初中或者高中阶段破裂的,这个时间正是孩子叛逆或者心智不成熟时期,他们需要父母的疏导和关爱,但离婚父母无暇顾及孩子,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特别是初中阶段,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大脑正处在一个转换阶段,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面对家庭的变故,在生活上、学习上无法适应。
离婚之前父母会以为各种原因发生争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离婚后,子女只能跟随父母其中的一方,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缺少父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办事不果断;缺少母爱的孩子,在性格上易出现缺陷离,如没有爱心与同情心良、没有安全感、心胸狭隘等。
离婚后的父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上也会给孩子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爸爸或妈妈认为由于大人的原因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宠爱,孩子就比较自私,听不到别人的建议;还有的父母自己带孩子,会将自己的期望值强加给孩子,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内心消极、被动、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受教育水平低的父母,不懂的与孩子进行交流,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使孩子的性格表现的很压抑,长大后容易出现过激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对于“普通”与“特殊”,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来处理它们的关系。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离异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特殊,容易变得敏感多疑,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不满情绪,在学校中,如果辅导员对他们过分关心,会让他们觉得给予了怜悯,如果同学过度关注,会让他们感觉受到排斥,这两种方式就会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压力。从保密原则上,老师按照正常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从行做法上最终他们即可。
当前在很多城镇或农村,离婚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孩子就会以父母为耻,别人的议论就会产生猜疑,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存在偏见,一旦这些孩子在行为道德等方面出了问题,孩子就会被贴上标签,用特殊的眼光看待他们,更有人会夸大其词的描述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类型复杂,教育类型多变,从新生报到时就建立详细的离异家庭学生档案,档案中应统计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跟随父母一方的信息、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式、学生性格和爱好等。这类学生考入大学后,就会有意识的离开原来的环境,重新转换一个新的环境,可能学生会回避一些问题,民办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入校时知心谈话,逐渐完善信息。同时这类学生也是最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辅导员多用心观察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快乐成长。
这类大学生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民办高校辅导员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与其进行交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帮扶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从而开展学生自我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生第二课堂时间,利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组织这类学生参与到一些游戏、沙龙、拓展培训等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来自同学、老师的温暖,提高受挫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建立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
同学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会给离异家庭同学造成心理刺激。在日常的班集体建设中,要体现尊重、自立、温馨等平等的班级氛围。同时辅导员要多用共情的教育方法,在批评教育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出现刺激、侮辱的字眼,在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赞扬,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建立良性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宿舍里,可以安排班级性格开朗的同学与这类学生生活在一起,利用朋辈共情,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觉得没有被班集体抛弃,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民办高校中,学生大都是异地求学,与父母不能面对面交流,学生报到时建立家长微信群,有问题多与家庭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改变,这样家长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就会有欣慰感,在和学生交流时,态度方法都发生变化,从而学生和家长共同改变,学校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双方都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爱,学生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行走。
从以上来看,民办高校辅导员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辅导员除了关注学习、生活、纪律、就业率等,也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更要有爱心、耐心、诚心,让这类学生通过在大学里的自我改变,能够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进入社会后,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面对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建设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