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样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课堂要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要精准的定位课堂的落脚点,把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真正作为课堂的宗旨。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强弱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从单元统整的角度出发设计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语言训练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大提高,还能使学生习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足文體设语用训练
《桥》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初识小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桥》这篇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作为一篇小小说,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小说,如何挖掘语言训练点?首先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而且这篇课文环境描写很有特点,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烘托了人物形象。其次,本单元习作安排了“故事创编”,给了学生三组环境和人物特点,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创编一个故事。第三,从教学实际来看,虽然学生已经六年级了,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有意识在习作之中进行环境描写。所以深入研读教材后,立足文体,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基于单元统整的思想,我把语言训练点落实在了学生对于环境描写的运用上。
教学第二课时,课堂中笔者打破常规,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先回顾复习故事情节后。第二环节紧扣课后第二题: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品读,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老支书不徇私情、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第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在品味、体会环境描写的语言特点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环境描写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即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了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性,紧接着出示环境描写小练笔:
初夏的一个夜晚,我在小区的花园边散步。 。多美的夜晚呀!我嘴里哼着欢快的曲调,白天王老师在课堂上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回响起来:“张茗同学在这次区上的数学竞赛中发挥稳定,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我校、为班级争了光……”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
这一课堂小练笔考虑学生实际,让学生根据语境补写一段环境描写。在补写的过程之中,通过点评不仅使学生规范遣词用句,而且明白环境描写要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服从于表达的需要,不仅训练了语言,而且为单元习作的完成做了准备。
立足教材谋篇布局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本组单元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到了六年级,写人的文章练习过很多次了,除了把事情写得更具体、情节更细腻之外,这篇作文还应该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就是教给学生谋篇布局方法的写作范例。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和学生以往学习到的写人的文章比起来,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式的开篇,即“景+人”式的开头。教学时可以从谋篇布局入手,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先朗读、品味、背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景+人”的表达特点,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最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教学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儿时伙伴的开头和我们写小伙伴开头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们一般先写外貌。
师:是的,作者先写景,再写人,写景抓住了景的色彩,写人抓住了人物神态、动作,这样的开头巧妙新颖,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现在,我们也学着作者写一写。
师出示小练笔:先从几幅图片中选一幅喜欢的,注意仔细观察,然后学着课文,运用先景后人的写法,抓住景物的色彩,人物的神态、动作写一段话。
生练写,交流。
在感悟和体验下,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但小练笔完成的非常精彩,在后面的单元习作中许多同学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构思,甚至还有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运用。
结束语
只要教师真正把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作为课堂的宗旨,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发掘教材特点,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语言训练点,学生语言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会再只是一纸空谈。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