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提升高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0-11-18 09:54陈瑞瑶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反拨作用表现性评价教学实践

陈瑞瑶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目标为背景,指出当前高一英语听说能力评价体系的不足,先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和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行阐述,继而从表现性目标、任务和量规等三方面论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要素,最后介绍了笔者在运用表现性评价于教学的实践之路,以之证明运用表现性评价是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反拨作用   评价量规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215-03

引言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大大地扩展学生学习结果的范围,颠覆了传统习惯下我们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比较狭窄的考查方式。在此背景下,高一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价,不再是以学期末统考的听力形式来评定,而是以超越纸笔测验的表现性评价代替之,以期达到评价方式之间的平衡。本文作者尝试从引领的角度,带领高一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训练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笔者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以及实践之路等方面,对有效提升高一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索,试着弥补一直以来将期末考试中总分为20分的听力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使表现性评价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表现性评价,也称为 “表现性评定”。瑟络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去创造一个答案或成品来展示他们的知识或技能。”阿特和麦克泰支持瑟络的观点,还补充了“进行一个论证”这一点。(周文叶,2019:44-45)在国外专家对表现性评价给出的不同界定中, 笔者倾向于两个专家的看法,一个是萨克斯的观点:“表现性评价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强调被试执行一项任务的能力,而不是回答问题的能力”。(吉尔伯特·萨克斯,2002:161)另一个则是斯特朗,他宣称:“表现是探索学生理解的核心,评价是要求学生做出一个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反应,要求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及相关技能,主动完成复杂的任务”。(转引自:哈维·席尔瓦,2003:84)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表现,不是通过对所给选项的选择来评价,而是通过观察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的反应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表现性评价的反拨作用

2009年,周文叶就在她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平衡的评价体系,呼唤一种能检测复杂的学习结果,并促进教与学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周文叶,2009:1 )表现性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评定,更重要的是做出反馈从而具有帮助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然而,高考听说考试,或者某地区在某个阶段进行的统一考试,都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的评价,目的往往只是在于选拔、认证甚至是监测。成绩单并不能告诉学生自己的具体问题何在,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完善。表现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各种任务完成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吴维宁,2004:172)

表现性评价在测量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上,是科学教育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也是选择式的纸笔考试所无法企及的。在高一听说能力的评价方面,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评价与教学的统整,引导学生对评价结果积极反思,进而实现表现性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

三、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和评分量规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一)表现性目标

高一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需从语音知识入手,参考《新课程标准(2017版)》第四章关于语音知识内容要求,笔者确定了高一英语听说能力表现性评价的目标。1.学会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辞人的意图、态度和情感,同时表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2.通过听力练习、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等方式,形成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3.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等活动,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新课标,2017:20)

(二)表现性任务

目标的实现与否往往取决于任务的设计是否恰当合理。高一英语听力能力训练的表现性任务主要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表现性任务表别是:1.听音辨意 (以北师大版为例,1至12单元中的第二课,都有一个语音语调训练的练习);2.情景对话(在掌握语音语调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根据所给情景,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传递自己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3.课前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描述个人经历、阐述事物特征或者就某个话题发表看法);4.话题讨论(针对时事热点,进行小组内简单形式的对话,交流看法)。课外表现性任务分别是:1.模仿朗(读)诵(课文、高考听说考试第一部分跟读或诗歌朗诵模仿);2.配音(配音可分为个人的趣配音、独白或团体的配音表演)。

(三)表现性评价量规

任务与目标匹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或结果中理解目标界定的具体要求。评价量规的制定,就是评价的具体化,决定了表现性评价是否具有操作性。因为评价量规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活动各环节的具体得分,“所以严谨科学的评价量规制定是表现性评价能否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的最关键环节。”(王川石,2019)再如Arter 等人所言:“评分规则的内容规定了教师和学生借以决定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获得成功的依据”。(Arter,2005:50)笔者在研读了2017版高中新課标后,尝试着对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目标不断分解细化,制定评分规则,使之成为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中的工具。

评价量规可分为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两者各有优缺点。整体评分容易执行,评价快速,费时较少,评价者综合考虑规则中的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总体的权衡,最后拟出一个最能概括整体表现水平的总分。但是,当两个学生分数相似时,他们各自的得分点可能有所迥异,此时,整体评分无法体现学生表现的具体优缺点。因此,分项评分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这种方式耗时长,教师将要评价的目标分解成若干要素或维度,对每一项要素进行单独评分。当师生的关注点是诊断性或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预期目标时,这个具体的层次是有用的。(周文叶,2009:109)

笔者在高一听说能力训练的评价量规中,所给予的评价是为了支持学生学习的持续进步,促进学生学习以期取得下一个甚至更多的目标。下面以电影配音团体表演为例,从整体(表一)和分项(表二)两个维度制定评价量规。

1.语言:30分

a.发音清楚标准,语调准确(20分):

非常好20分  好16分  较好12分   一般8分   差4分

b.声音清晰,音高合适,表达自然(10分):

非常好10分  好8分  较好6分   一般4分   差2分

2.内容:共20分

a.角色合适(角色是否能充分展示选手口语水平及情感)(5分):

非常合适5分   合适4分   较合适3分    不太合适1分   不合适0分

b.内容健康向上(5分):

健康(5分)   不健康(0分)

c.主题鲜明,有启发意义,内容充实,能吸引人(10分):

非常好10分  好8分  较好6分   一般4分   差2分

3.表现能力:20分

表现力强,感情饱满,引人入胜,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

非常好20分  好16分  较好12分   一般8分   差4分

4.创意发挥:10分

创意新颖程度,是否符合情理

非常好10分  好8分  较好6分   一般4分

5.团队合作:10分

协调统一,有默契度:

非常好10分  好8分   较好6分  一般4分   差2分

6.现场气氛调动能力:10分

非常好10分  好8分  较好6分   一般4分

四、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之路

在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下,高一英语听说能力的评价不再是纸笔测验的结果,而是以表现性目标为导向,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并依照评分量规自我监控发展的学习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的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新课标,2017:4)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先的“听说读写”,变成“听说读看写”,传统的文本阅读或教师口头传递的单一模态互动方式,转变成观看电影,欣赏歌曲,品味歌剧等多模态的输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看”的方式,其中,视觉模态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这种“看”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笔者在年初的网课中,对听说训练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不再是朗读课文,而是电影配音,或是唱一首英语歌,朗诵一首诗歌,学生通过班级小管家,趣配音等小程序提交作业,或者用剪辑的方式,自制视频,各显其能,最后,不仅完成了听和说的训练,还让自己学会了更多的实践技能。这样的方式,远胜于在学校朗读文本。

复学以后,笔者还在班级进行了配音比赛和课前演讲。在配音比赛中,学生自由分组,5-8人不等分为一组,组员各司其职,语音语调优美的组员被推为配音主角,语音语调欠佳的成员,不但有配音任务,而且也是技术支撑。活动的宗旨在于力求每个成员,在活动结束时,不仅(下转第218页)(上接第216页)仅是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自信心,特别是原来由于害羞或自卑而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都有机会让别人看到其闪光的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及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对于课前演讲环节的准备工作,笔者尤为重视。通常都会与学生一起先把内容梳理一遍,对照评分细则,指出其不足之处,在班级展示前,多次修改,以期臻于至善。评分量规为学生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他们用之来了解自己的进步,跟踪自己的发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

五、结语

实践证明,表现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可以促进高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但是,表现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为教师对评价量规的把握,对等级评定的拿捏,都是表现性评价能否客观落实的砝码。评价方式的改革,需要我们躬行实践,在执行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评价的公平性、成本和教师评价素养等问题,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研课题“高中校本英语听说能力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成果(课题编号:SDJK2014016)】

【参考文献】

[1]Arter, Judith & Mc Tighe, Jay.课堂教学评分规则[M].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0.

[2][美]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理尼.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4.

[3][美]吉尔伯特·萨克斯,詹姆斯·W·牛顿.教育与心理的测验与评价原理[M].王昌海等译,董奇审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61.

[4]王川石.表現性评价促进地理实践力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66-67.

[5]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72.

[6]周文叶.表现性评价:指向深度学习[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7):1.

[7]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09.

[8]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9:44-4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20.

猜你喜欢
反拨作用表现性评价教学实践
雅思口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调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网上阅卷对英语试卷书面表达分析的反拨作用
四六级听力调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