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科
【摘 要】现代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而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也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道德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观点,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途径
当代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从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入手,而将两者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思想和行动会有更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德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熏陶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心理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自我和本我意识的理解,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将两者结合,有利于教育模式更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一)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德育和心理教育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德育以规范学生思想道德为主要目的,而心理教育则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并提出建议。其次,针对方面不同。德育主要是通过社会外部环境提供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层次社会主流意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本我和自我,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不同学生内心动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内心存在的不良问题,从源头制止学生不良意识的出现。此外,两种教育立场不同。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角色,将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状态监督,通过对话交流或通过观察细节,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2]。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根据实际实施效果来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交叉点。德育范围大于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心理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个人性格、思想、行为的解读,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从目的上看,两者都是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并且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将心理教育结合德育的正确价值引导,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明确人生目标,为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成就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影响。在中学德育中渗透式地融入心理健康辅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一方面,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为德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为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中学德育面向不同性格、人格、状态的学生,要想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必须对学生心理状况有很详细的了解。而心理教育的渗透性融入正是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非常有效和合理的办法。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渗透开展的有效方式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行。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方案,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要发挥模范榜样作用,提升学生的信任度,成为学生在学校的信任对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负责任,保障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要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定期培训和考核,以不断提升教师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专业有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学校对教师团队的培训更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专业形象。
(二)充分重视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中学是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教师的重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非常适合成长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良性发展。所以,中学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改善等多方面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采用多种专业方式,将其合理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以健康的眼光看待世界,帮助学生快速发展。
(三)采用合理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渗透性教育
中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有自己的思维,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和行为,过分干预教育反而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柔性教育。首先,教师要加强班级氛围建设。和谐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有非常好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关心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促使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学习《考试的心情》这一课时,关于如何调节焦虑心情,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能力良好以及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考试心态上的不同,并采用不同的教育指导方式,了解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调节考试中的心理状态,以此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用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肯定与表扬,即使学生提出的建议存在错误,也要采用正确方式进行纠正,切不可对学生进行一味地指责。
(四)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特别需要德育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任何情况都应该有积极平稳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理智情绪出现,要做到冷静分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例如,《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这一课主要是教导学生用正确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重现场景,播放学生周边发生的故事,增加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以直观的资料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情景表演活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的渗透性开展。在学生快速发展,形成人格特点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潛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长远发展,使之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
[2]许贞信.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
[3]尚君利.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式及实践意义论述[J].新课程,2019(32).
[4]李广慧.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体系建构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8).
[5]温俊城.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体系建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6]朴海鸥.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体系建构分析[J].新课程(中学版),2019(06).
[7]刘惠云.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浅谈[J].读与写,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