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细燕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动态性而又相互作用的两大因素,他们的关系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正确理解他们的关系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它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现代的教学系统结构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活动主体同学习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师是教的主体,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学主体同学习主体只有相互合作、协调发展,通过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作用,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主导;主体
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可以说,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教学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教的活动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环境等中介客体,变革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道德结构、审美结构和生理心理结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学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新知识、新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获得一般发展。在现代的教学系统结构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活动主体同学习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主体同学习主体相互合作、协调发展,通过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作用,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因此,随着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教学的关系必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
二、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辩证统一的
教和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不复需教”而“自能读写听说”。要达到这一共同目标,教师必须把“立足于自己怎么教”转移到“立足于指导学生怎么學”,变如何讲授为引导,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了教学应该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这三个方面,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如我在上《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①(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识记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狼和小羊的话,在品读中体会狼找借口一次强于一次的狡诈凶恶本性。②(过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体(狼和小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凭借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关注小羊命运,续说故事。教学时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能看拼音读准字音,有一些识记字形的技巧,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生字,在小组间交流识字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交流时,学生基本能正确读出生字字音,一些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我在着重指导。如“狼”的字形,“脏”的读音。这样学生能更好的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又如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对话,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读书解疑。学生读懂了,想清楚了,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师生的作用是双向的,应该力求各得其所。如果过分强调“主导”而削弱或否定“主体”,则可能变成教师“主宰”课堂而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反馈或者反馈的信息不真实;如果过分强调“主体”而削弱或否定“主导”,则可能缺少教师的适当控制而出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预定目标的现象,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
总之,要使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平等的教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而进行有效的控制;学生必须增强主动求知的信心,积极思维和发表意见,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教师的指导。这样,师生的关系和谐,教学的步调一致,效率才会提高。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不是“绝对平衡”的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和思路,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师了,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自己获取一些新的知识。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可以划分为这五个阶段,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乃至课程中的一章一个单元)往往也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一些质的规定性:第一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第二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第三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四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五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完全由学生自学。
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功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发挥主导作用。“主导”者,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导没有顶峰,没有绝对权威。导的内容丰富多彩;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导以兴趣,导以意志,导以目标,导以理想。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开展民主、平等、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始终把自己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会学能做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实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师的讲,是传授知识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导”。高层次的“导”是潜在的,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组织形式上,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不再是高高在上,扮演“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主讲为主导,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时间安排上,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把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施教,以教导学,问题——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突破,学法——让学生归纳,评价——让学生参与,而不是越俎代庖,过把瘾地唱“独角戏”,满堂灌。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崔峦曾说:“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互动地学;根据学生的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教师的‘导还体现在:课堂教学要丰富学习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要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2)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构建知识。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在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一位颇得教学真谛的中学校长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不去想办法让学生活动起来,不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不去抓学生的落实和消化,那么,即使这个教师知识丰富,口才出色,到頭来,他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表,渗不下去,流跑了。这话形象地道出了忽视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弊端。
2.学生要坚持自主学习,坚持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形成多层次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在性质上包含接受性学习因素。然而根据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建构现实的过程,是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参与的过程,因而语文学习也就应该是自觉地理解世界和健全人格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语文学习成败的关键。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所以,学生要切实实现自身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另外,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结合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发展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玛央金.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9):281-281.
[2]池达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师生关系探索[J].考试周刊,2018(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