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合唱团音准的有趣的训练方法

2020-11-18 08:43林灵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音准合唱团训练方法

林灵

◆摘  要: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造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合唱则是一门使人获得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的艺术,而音准是合唱这门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要想在世界级的比赛中脱颖而出,音準是首要的一项评判标准。音准就好比一颗大树的根基,只有根扎得牢,才能再谈用优美的音色和歌曲的情感,让大树枝繁叶茂。由此可见,训练合唱团员拥有优秀的音高感是合唱训练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与音准有关的常见因素,针对不同的因素。在对小学合唱团训练中进行有趣味性的练习,并对提高学生音准的训练进行总结和心得分享。

◆关键词:合唱团;音准;趣味性;训练方法

音乐在文化艺术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而音准作为音乐表达的基本元素,是一个合唱作品完美演绎的灵魂。一个合唱团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音准问题,那么作品唱得再多,歌声再优美,也注定失败。既然音准这么重要,如何有效的训练音准,成为所有合唱团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其实,合唱时的呼吸,歌唱位置,速度与力度,和声以及歌词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音准,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更需要针对性的做一些训练,让团员和指挥可以更好地配合,从而使歌曲的诠释更加的完美。

一、音准与呼吸

音准往往与呼吸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当合唱团员气息支撑与声带振动处于合理比例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音准。但是在平时训练的现实情况中我们会发现,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1.在演唱时值很长的乐句的时候,很多合唱团员为了唱够时值,会出现过饱吸气,大力的吸入过多的空气,反而使得音准偏高。

2.很多合唱团员无法掌握好气息的使用,等到气息全部都用光了,再吸气,导致需要更多的时间吸气,破坏了下一个乐句的状态也影响了音准。

3.年龄较小的团员则会自行的快速吸气,这种吸气方式如果出现在乐句的尾巴,就容易造成吸气浅,影响音准。

所以,在训练中,我针对气息进行了一些有趣的训练:

(1)“笑声练习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双手插腰,做大笑的动作,下巴自然的向下保持在一个位置笑,感受到肚子往外撑,声音的位置要高。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腹部发力,之后训练学生在腹部发力时候蹲下,利用弹起的瞬间帮助腹部更好的发力。

(2)“狗喘气式练习法”:大家都知道小狗可以发出响亮的具有爆发力的声音,肯定不是用喉咙来叫,而是通过腹部发力。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并仿狗喘气时候腹部的变化,将舌头伸长,嘴巴张到最大,模仿狗喘气。双手叉腰身体前倾,四下一组,每次训练做四组。学生训练完会反馈说肚子很酸,那正说明腹式呼吸得到了训练。

(3)“快吸慢呼法”:这项训练则是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有意识地控制吸气和呼吸的速度。合唱团员根据指挥的手势,进行快吸和慢呼,快吸,空气从鼻子和嘴巴同时进入,肚子有撑开的感觉,进入歌唱准备的同时要求面部表情和状态的到位。慢呼则发出“si”的音,慢慢缓缓地呼气,保持气息的平稳和均匀。

二、音准与歌唱位置

歌唱位置往往会影响音准,高位置的歌唱状态是获得良好音准的重要途径。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高位置,积极的发声状态来演唱。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声部的发声状态和位置不统一,都会影响整个团的音准的发挥。有的指挥为了寻找低声部的胸腔共鸣,过于强调声音位置的低,往往忽略了不同声部之间的融合问题。这样一来,其他声部都要改变发声位置来迎合低声部,就会造成整个团音准的稳定性丧失,音色自然不能统一。针对歌唱位置的训练,我总结出以下几个训练方法:

1.“打哈欠法”:让合唱团员保持一个松弛的身体状态,模仿睡觉打哈欠的声音,先用“a”发声,要求尾音向下,下巴自然下放,牙关打开到最大,唇舌下翻。训练四组之后,再带入标准音,用“en”来发音。在这个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打哈欠状态下的咽喉的感受,嘴巴里面的空间最大,这个时候发出的声音位置是正确的。多数合唱团都能在此项训练中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2.“开飞机哼鸣练习法”:先让上下唇制造持续的震动,用上牙抵住下牙,发出的震动声音要结实,均匀。再加入音高,随着指挥的手势变化起伏,好像飞机缓缓飞行的路线。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嘴唇发麻,气息不均匀的情况下会出现震动不持久等问题。要有耐心,让学生训练的时候要专注,眼睛始终看着指挥的指示。

除了要训练好学生的头腔共鸣的发声位置,更要学会扬长避短。在合唱团训练中,不难发现,男生的声音较容易出现音准问题,而女生的气息支撑不够,有的孩子高音区上不去,但是在低声部里就有较好的音准。这就需要指挥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对合唱不同声部进行协调。

三、音准与速度节奏

通常情况下,演唱速度较快的歌曲,或者节奏复杂的乐句,都容易产生兴奋紧张感,使得听觉降低了灵敏度;而演唱舒缓轻柔,节奏较松散的歌曲时,状态容易随着喉咙发声器官的松弛而变得松散,这些都会造成唱歌时音高的偏高或者偏低情况的发生。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趣味卡农”: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个声部,指导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一个神圣的意境。卡农曲作为训练音准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趣味性很强。卡农曲这首音乐节奏不会很快,但是要注意各声部之间的纵向音准,对于锻炼合唱团的横向音准也很有帮助。

2.“有趣的节奏训练法”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就算没有音高,只有节奏的存在也可以成为音乐。节奏的差异性往往会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表达产生重要的意义,不同节奏下音准的把握也是训练中常见的难点。我在训练节奏的过程中,会针对性的训练一些合唱作品,合唱团员一开始训练会出现声部错乱,节奏乱套的情况,但是坚持训练下来,学生参与时积极性很强,觉得非常有趣,自然而然对于节奏训练就没有恐惧和枯燥感。

例如以上这条节奏训练,我要求低声部保持稳定的节奏,前面四个小节由不同的团员念读,在第五小节开始分三个声部先后进入。在节奏念读完成得很好的情况下,我再加入旋律。

合唱团的团员们每次训练这些节奏感很强的练习,都格外专注,生怕错过了进入的时间点,训练中充满了欢乐。每次成功完成训练,都非常有成就感,就像完成了一件作品一般。可见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要想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合唱指挥必须在训练时注意清楚表述自己的意图,循循善诱,同时注意使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才可以最终达到训练的效率提高的目的。在节奏和速度上进行变化的训练可以避免重复机械训练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配合意识。

四、音准与和声

多声部的合唱作品里,本身就是音乐织体的纵横交错,在声部关系上是以旋律声部为主导,以和声为运动为基础的,可见和声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贯穿始终的。要想达到声部的和谐,色彩的变化,都离不开和声,当然音准的把握也需要和声基础。在日常不同声部的训练中,较容易出现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合唱水平层次不齐,分声部演唱能完成,一旦各声部合唱,就会出现严重的音准偏差。

2.二声部和三声部的合唱歌曲,通常主旋律声部识别度较高,曲调较为流畅,学生易听易记,而其他声部学习难度较高,学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的兴趣较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合唱团唱不好多声部的作品。

3.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和声感和音响听觉得培养,声部之间和谐不和谐,合唱不同旋律声部有没有跑调,很多团员是听不出来的。这样长期训练,等于捂住了耳朵训练,效果自然不好。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对于学生和声感觉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此,我分享一些和声训练的方法:

(1)“听辨和弦小练习”:要唱好多声部合唱,没有灵敏准确的听觉是不行的。在日常合唱团训练中,我会将合唱团分为三个声部,进行音阶训练。三个声部同时唱音阶,根据指挥的手势对不同声部做出保持音的要求,從而构建不同的和弦。在训练过程中,构建出主和弦,明亮的下属和弦和属和弦等,让学生唱音阶听和声效果,提高听辨的能力和和声的感觉。

(2)“贴着唱的小窍门”:和声首先是服务于主旋律的,唱好和声的窍门,就是要用耳朵听和声效果,贴着主旋律进行练唱。要尽量使用“轻声高位置”演唱,控制住个体声音的个性,从而发出与其他声音相融合的声音。这种和声的意识,要始终贯穿于训练之中。

(3)“先难后易”原则:学生和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在歌曲合成后期,或者发声训练中完成。在训练一首二声部作品的初期,很多老师都是先教唱第一声部,再教唱第二声部,等到两个声部都熟悉了之后再进行二声部教唱,这样的顺序往往导致二声部的失败。在合唱教学中应该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也就是说,哪个声部南渡江较大,要从这个声部入手,要有先后有主次的做不同的安排。

(4)“组团合作”:合唱团作为一个大团队,还可以拆分成6—8个人的小团体,小团体中包含了高中低三个声部的成员。在训练多声部的歌曲时,可以以小团体为单位,进行训练。不同团体中出现的声部之间的问题是不同的,有利于老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孩子,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提高训练的效率。小团体的训练也有助于合唱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

五、音准与歌词

合唱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歌词的表述往往对音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在演讲和主持的时候都会强调咬字需要字正腔圆。清晰的吐字,饱满的音色都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合唱中演唱歌词时,在歌词变换速度快,声母韵母转换交替频繁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歌唱状态的不稳定,气息上浮,从而影响音准。所以音准的稳定性和歌词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在不容易发声的辅音“f”“h”或者闭口音“i”等,容易造成咬字,吐字不自然,发音阻塞,从而造成音准上的不稳定。针对歌词的发音问题,我进行以下的一些有趣味性的训练:

1.“母音接龙”: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母音接龙的练习,如“a,I,o,u,e” 的单母音练习,也可以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学生在读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加入旋律练唱。

2.“吊嗓子说话”: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头腔或者鼻腔共鸣运用于说话吐字中,一开始合唱团的训练中,很难在读歌词时保持共鸣位置,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团员基本都能在吊嗓子说话的状态下,读准歌词。

要想训练好一个合唱团的音准,在一定的时间内寻求改进和突破,需要教师花心思去研究和不断的学习,运用大量合理有效的训练手段来提高合唱团的水平。所以对于提高合唱团音准的有趣的训练方法,还需要继续钻研,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实用合唱训练[M].安徽文艺出版社版社,2012.

[2]儿童合唱基础训练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3]童声合唱训练实用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音准合唱团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青蛙合唱团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好戏正上演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