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 孟岩梅
摘 要:评价理论体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发展出的三个子系统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主要应用于对语言的“评价”,意图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立场、情感和观点[1]。本文采用该理论对中国人文景观介绍的英文版和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文景观介绍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景观介绍语篇的目的就是吸引潜在游人,其中一定包含不少的评价性语言,中国人文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更是丰富而多样,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参观,但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人文景观介绍中的评价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本文将对中外人文旅游指南中的词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旨在揭示如何透过评价资源实现人际功能,为中国的旅游类语篇的提高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人文旅游语篇;评价系统;对比分析
一、前言
许多学者,包括语言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都对旅游文本做过很多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例如多模态角度、科学旅游文本角度、社会语言学角度和功能角度。Janice Yui Ling Ip 基于中国香港旅游手册评价了旅游语篇特征。她从多模态的角度分析了 Splendid Tours&Travel Limited中的多种文本,聚焦文本的微观层面,主要关注了文本的语言特征[2]。Dann指出旅游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沟通交流方式,旅游文本是一种结构清晰的、独白式的、多策略的交流体裁,语言学家很少研究旅游文本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文本的复杂性和杂糅性[3]。
二、理论体系
评价体系植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是由语言学家韩礼德在1960年于英国创建的理论体系,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相比,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社会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研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语言如何在社会语境下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是一种描述性质的语法,而是全面研究语言现象的理论[4]。三个原则:客观、系统、明确。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精确的、科学的、多层次的系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词汇语法方面有三个元功能:概念、人际、篇章功能。每个元功能都代表着句子含义的不同方面,三个元功能伴随着语言的发生同时生成。概念功能是关于广义上的自然世界(包括人类意识)是如何在句子中体现出来的。
三、研究过程
为了更加准确,本文使用UAM语料库工具来辅助分析语料库。该工具的使用保证了UAM语料库工具而不是凭直觉进行研究中计算的准确性。本次分析所采用的UAM工具2.8.12版本是目前最稳定、最准确的版本。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开发了许多工具来方便人类对文本进行注释。它是一套对文本进行语言注释的工具。每一个分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注释层,迄今为止,它发展了两种注释。一种是文档编码,文本作为一个整体被赋予特征。文本类型层用来区分英语文化旅游文本的两种变体。在对分别从中文网站和英语国家网站中选取的文化文本的评价资源进行比较时,旅游文本分为两组,如图1所示。
除此之外,系统中还有其他三层。第二层是态度层面,包括19个相关特征。
四、文本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根据图2,我们可以得到三大资源的分布情况,ctt-c和ctt-e的姿态资源总数分别为159和185。在三大资源中,鉴赏资源在ctt-c和ctt-e中所占比例最大,判断资源最少。这是由旅游文本的本质决定的,旅游文本主要起到宣传、介绍的作用。因为旅游文本主要讲景点、住宿和与目的地相关的历史故事,作者欣赏这些吸引更多游客的地方。
当详细研究这三种资源在ctt-c和ctt-e中的分布时,可以发现这两种语料库在情感运用和欣赏方面的差异。从表中的“意义”可以看出,两种旅游文本在情感和欣賞的分布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判断的差异性很弱。ctt-c中的欣赏比例高于ctt-e中的比例。然而,ctt-e中使用情感的比例远高于ctt-c。ctt-c中情感资源的数量为13个,而ctt-e中的情感资源数量为57个,大约是ctt-c数量的4倍。判断的采纳在文化景观中是相等的来自中文网站和英语口语。由此可见,ctt-c更注重对事物的评价,而ctt-e更注重人的感受。在文化景观旅游文本中,英语写作者采用更多的情感资源,使文本更具吸引力。他们善于描写人的情感来影响读者,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相似的感受和对目的地的兴趣。ctt-c的作者很少注意情感的使用,而他们倾向于评价事物。虽然ctt-c的作者也采用了情感资源,但是情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20篇选择的文本中只发现了1篇。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喜欢表达对文化的情感,如“欣赏,惊讶,让我流泪”。然而,中国人在旅游文字写作中忽视了情感资源的运用。在介绍文化景观时,通过对人的感受的描述,可以激发读者的类似情绪,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潜在游客的目的。因此,中国写作者可以从本族语者那里学习,多运用情感资源来强化宣传效果。
英语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吸引读者,把他们变成游客。因此,让读者了解文本中隐含的评价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读者不能领会隐含的评价,那么旅游文本就不能发挥宣传的作用。White(2000)指出,语言资源被称为表征,其态度价值是由表面上中性的概念意义触发的。但是,这种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读者的思想立场、所熟悉的社会文化语境、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5]。
五、结语
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我国和英语国家网站上的英语文化旅游文本的评价资源进行了分析,这是一个在以往的评价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类型。通过探究,找出了评价在英语文化旅游文本中分布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虽然系统分析了从中文和英文国家网站中选取的英语文化旅游文本的评价资源,但并不是对这一领域的全面探索。本文构建的语料库相对较小,这些文本都是从权威的热门旅游网站中选取的,没有经过任何修改,有助于得出分析目标的结果。但样本的不足仍限制了结果的准确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大的样本,这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可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0–21.
[2]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3]Dann,G.The language of tourism: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Wallingford:CAB International.1996:117–118.
[4]Janice,Y.L.I.Analyzing tourism discourse:A case study of a Hong Kong travel brochure.2008:214–216.
[5]White,P.R.R..Appraisal:an overview Retrieved August,201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