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普及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开始对文学研究产生影响。对此,文章简单介绍互联网并阐述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提出几点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文学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与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文学研究;机遇和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不断融合,人们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的做法与想法在互联网科技影响下已经发生變化。所以,正视与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现代化文学研究工作已经成为所有文学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1]。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主要涵盖各种规模、类型、独立管理与运行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于1969年在美国诞生,其最初设计仅可以提供通讯网络。到1989年出现了检索互联网,可以为民众提供形式多样、简单便捷的信息检索方法,主要在于可以为民众提供大量服务资源与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民众能够交流思想、分享信息,并且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经验与知识。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点与实践,均能够借助网络传播信息,世界人民互相传达知识与经验,分享见解与意见。当前,随着互联网广泛普及,更多的人也开始接触、应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也由此到来[2]。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研究机遇
首先,互联网充分促进了文学创作。基于互联网背景,文字传播渠道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文学创作已经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转变,一些文学爱好者也能够进行创作。因为互联网具有的创新性特点,读者能够借助网络随时阅读新作品或是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向创作者提出建议与意见等反馈,创作者也会根据读者的具体反应及时调整创作方向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作品创作产生影响。基于互联网背景,读者开始从以往被动阅读转变为文学创造主动参与者,具有创作者与读者两种身份。对于传统文学,创作者和读者之间始终存在一条沟壑,难以跨越,而互联网就是沟通两岸的桥梁。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实现了有机结合,才能进而实现长远发展[3]。
在文学创作中,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重塑文本;②重塑语言;③重塑作者;④重塑叙事;⑤重塑读者;⑥重塑文学。上述六个方面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在创作者和读者共同作用下,促使文学作品更加优秀。
其次,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发生变化。互联网是一种全新传播媒介,相比于电视台、电台以及书报等其他传统媒介,其交互性、参与性、游戏性以及开放性更加突出。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民众基本上通过报纸杂志、书本方式获得以及传播文学或是文学作品。而现在,民众能够通过互联网终端,借助WPS以及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构建文本即能够实现文学作品获取。数字文本由于具有承载信息量丰富、保存时间长等特点,而被称为超文本。此类型文件能够便捷地传播到互联网中,同时能够进行超级链接,借助构建关键字能够对文档中各个部分链接起来,有效提高信息搜索的交互性,该信息结构具有全局性特点。
三、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研究的挑战
首先,文学创作人员缺乏人文精神,致使文学创作出现商业化、肤浅化以及非功利化等现象。
其次,阅读方式出现变化,快速浏览模式已经开始替代慢品的阅读模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以及其他网络终端在不断普及过程中使得民众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开始由纸质印刷品转变为电子产品。民众不再需要捧着书籍阅读,只需要通过电子产品即能够随时随地阅读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民众能够有效借助零散时间进行阅读。因为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人们没有大块时间进行阅读,并且互联网中数据信息非常庞大,因此民众逐渐通过零散时间快速进行文学作品或是知识浏览。此种阅读方式存在急功近利行为,也有可能属于一种消遣行为,无法充分获得文学作品精髓[4]。
最后,网络文学在流行过程中,导致“知识沟”不断增加。由于不同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研究者与读者对于网络语言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导致“知识沟”持续增加。
上述问题使得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出现困难,也导致文学研究活动需要面对一些挑战。所以,能够对互联网在文学研究方面造成影响进行正确认识,并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显得非常重要。
四、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调整文学观念
现阶段,数字化生存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民众重要的生存方式,在文学方面文学数字化已经成为客观存在,要想改变当前文学现状,应该积极调整相应的文学观念。数字媒介力量已经导致文学接受方式、传播方式、表达方式以及创作方式发生变化,使得文学社会影响力与价值取向也发生位移,所以,需要以思维方式、理论构架以及概念范畴等角度创新传统文学观念。
调整文学观念时,网络文学应该积极遵守传统精神价值承诺,在千年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学传统应该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的源泉,应该坚守,即便文学观念发生转变,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
(二)提升艺术质量
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包容性,使得网络文学无法保持单纯性,而是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此种特性,使得长期处于文化边缘的群体获得艺术理想表达机会,所以在此种环境中的网络文学具有特色鲜明的艺术特点。
相比于传统文学形式,网络文学具有“草根性”特点,与经营特点完全相反。创作门槛较低、创作方式较为随意,不仅让文学整体水平下降,同时也无法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平。此种草根作品,主要优点就是让文学再次回到民间,充分解放文学心灵,将传统文学很少接触的边缘群体与底层群体实际生活状态充分表达出来。缺点就是互联网自由性较强,导致网络文学的提炼不足,能够通过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5]。
所以,在对网络文学传播性与包容性优势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艺术素养。
(三)构建调控自律体系
互联网多元化和包容性,造就全民创作现状,所以会存在良莠不齐以及泥沙俱下等问题。互联网自由性滋生了大量不良现象,比如恶意炒作、黄色信息、肆意剽窃以及其他不良现象,所以应该积极构建调控自律体系。
国家调控法规应该对网络文学进行有效约束,涵盖监控不良信息以及其他内容。此方面可以保证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良好外在规范,要想获得根本规范应该构建网络文学的自律体系,以及培育创作者不断提升自身互联网信息的伦理思想,通过自我约束将文学“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出来。文学创作者应该具备此种观念,即网络文学依旧是人们精神食粮,但是应该构建健康灵魂。互联网中的自由创作需要保证道德制约和个人自由的和谐统一,创作过程中要遵守传统创作要求与规律,网络文学创作需要促进科学进步、文学创新以及人性健全等理想,充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建设,而不是将人文精神发展成技术奴隶,因此,应该将网络文学转变成人文和科技的艺术桥梁,将人文与科技之间的互补充分体现出来。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数字媒体和文学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特点,另外,也带来阅读方式与文学作品缺乏人文精神等挑战。如何更好认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学,同时充分应对其在传统文学方面造成的挑战,已经成为文学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应该展开深入探讨。文学研究人员当前的使命就是对网络文学中的价值力量进行充分协调,将其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在社会文化中充分展示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屈波.互联网时代文学写作的新变化——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J].新闻爱好者,2018(01):100.
[2]付德文.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文学教育(中),2017(04):59.
[3]傅燕婷.大数据时代比较文学教学改革探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03):41–44.
[4]毛晓蕾.基于互联网时代文学形式的变化与文艺学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09):252–253.
[5]王玉英.互联网时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定位與特色——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