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宴饮描写的文化内涵

2020-11-18 02:07龙晗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龙晗

摘 要:宴饮描写作为唐代小说中重要的情节单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文人士子在宴飲中相聚,在宴会上赋诗写作,宴饮描写的背后,彰显着开放自由的大唐气息,是唐代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缩影,也体现了复杂的唐代政治生态。

关键词:唐代小说;宴饮描写;文化内涵

隋唐五代正处于传统的分食制向合食制发展的关键阶段,合食制的出现和宴会的盛行是当时饮食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唐代小说中有诸多宴饮场面,它们频繁地出现,成为独具特色的情节单元。在作家精心地打磨和有意识地布置下,不少宴饮描写呈现出高超的艺术魅力,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文士交往的重要方式

初盛唐时期,宴饮活动虽然仍以宫廷贵族为主,但出现了下行趋势,中下层文人士子开始参与各类宴饮活动。唐代继承了隋代的科举制度,文人士子纷纷奔赴都城。在考试前,他们与王公贵族结交,加入文学宴饮活动中,来增加学问和提升知名度。考试后,也发展出一系列的进士宴会,从二月放进士榜开始,一直到六月左右皆是庆贺游宴的时间。

宴饮描写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进士及第后的庆贺之宴。《独异志》中讲到及第的三十八名进士在举行船宴时,因暴风忽起,均落水而亡,其中就涉及了船宴中的场面,进士们在装饰华美的游船上举行宴会,船上歌妓弹唱,别具风趣。不仅宴会形式丰富,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为进士宴会服务的“进士团”,人数众多,所备颇丰。“凡今年才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宴之费,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文中涉及的关宴则是为新科进士进行关试后所准备的宴会,规模庞大,以至于今年春末夏初的关宴才结束,紧接着就要为明年做准备。无论公卿权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到曲江畔来观看这一宴会,可见宴会之盛大与重要。

不单是科举前后,平日里宴饮活动也承载着文人之间或文人与家人之间交往的喜怒哀乐。《大唐新语》中有几则与郭暧有关的小说,均涉及他宴客之事,宴会盛集文士,有绝代美人弹筝奏乐,李端即席赋诗以娱宾客,赢得了美人,构成了轻松愉悦的文人宴会氛围。

二、开放自由的大唐气息

唐代社会夷夏观念淡薄,广博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与多种多样的风尚文化,在宴饮描写中均有所体现[1]。《游仙窟》讲述了张生奉使河源,邂逅十娘、五嫂,共同宴饮猜令、赋诗调情的故事。这场三人宴饮,涉及了多种饮酒方式——巡酒、歌舞送酒、雅令、双陆赌酒、围棋赌酒和著辞歌舞饮酒,体现出时代的开放与自由。第一处是巡酒,“遣小婢细心酌酒,并不肯先提。……酒巡到下官,饮不尽”。这段夸张的写法,不仅反映了唐人数种精美酒器,也透露出唐人饮酒方法之一——巡酒,三人依次饮酒,为宴饮拉开序幕。第二处为“十娘曰:‘遣绿竹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反映了唐人以弹奏歌舞的形式给他人敬酒、劝酒,称为“送酒”。第三处是五嫂提议行酒令,撷取古诗中的名句,来与当前情势相和,而所选取的诗句,促成了十娘和张生的一夜之欢。十娘撷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表达了对张生的心意,催促张生表达爱意。张生回答说:“南有樛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展现出想要表达爱意但是没有恰当的理由。这时,五嫂表现出愿意为两人做媒、撮合二人的意愿。至此,这场宴饮活动所展示的感情线已经明朗。而宴饮的最后五嫂和十娘一同起舞,并邀请张生同来作舞,张生边舞边赋诗,“千看千处妩媚,万看万种?妍。今宵若其不得,刺命过与黄泉”,这种形式被称为著词歌舞,是宴饮进入高潮后的饮酒形式,在唐代多为流行,喧哗场面,艳词戏谑。

三、三教融合的文化缩影

儒、佛、道三教的关系经过前朝数百年的斗争和交流,在唐代由矛盾攻击转变为包容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底色,佛、道二教兼容并重的三教融合成为主要趋势。大量小说作者既是宗教徒又是小说家,或者与宗教关系密切,裴铏便是弃道入仕者。而三教融合的思想出现在唐代小说的宴饮描写中,意味着三教融合的普遍性,也表现出了宗教的世俗化和现实化,更加贴近人生,体现了宗教修行和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

《袁滋》一篇讲述了袁滋发达做官之前,偶得一位卖药儒生的引见,携酒谒拜清溪山的五位道士。儒生为道士列席致酒,谓袁滋志诚可赏,且是道流,使袁滋得以加入宴饮。在宴饮过程中,众人对袁滋的长相产生了兴趣。五位道士认为袁滋像西华坐禅和尚,一问年龄恰巧对得上,和尚去世四十七年,袁滋时值四十七岁,佛学轮回转世的观念在对话中显露无遗。小说中既包含了重要的中间人儒生,也有隐居清溪山的道士,还有轮回转世的西华和尚。小说结尾众道士为袁滋指明立功扬名的前途,既包含了佛教的利他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入世思想。

唐代佛、道二教发展达到极盛,文人普遍深受其影响是必然趋势。在唐代小说中反映求仙问道追求的颇多,通过对仙人宴饮场面轻松愉悦的描写,体现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萧旷》讲的是萧旷与洛浦神女、织绡娘子宴饮弹琴论学吟诗之事,体现出人们对美女的思慕,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在小说中,女仙和凡人之间没有太远的距离,相反,通过宴饮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四、唐代政治的深层体现

唐代小说宴饮描写带来轻松愉悦之余,也离不开对于政治的体现与反映。《辛公平》一文选自《续玄怪录》,是《续玄怪录》中唯一一篇未被收录到《太平广记》之中的作品,而宋代书商却在复刻《续玄怪录》时,把此篇放在第一篇的位置。经后人考证,《辛公平》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暗示着某位皇帝被内官所弑的事实,这一扑朔迷离的故事由四处宴饮描写贯穿而成。王臻的身份,在第三次宴饮时彻底揭开,他是为天子上仙迎驾的阴吏,辛公平可以随他前去华阴观看迎接天子上仙的过程。辛公平随他前往,可迎接天子上仙并不顺利,五路人马在皇宫前聚集,已经等到时间期限将至,但天子身边还有众神驻跸守护,无法接到天子,使天子如期上仙。这时,第四次宴饮便发挥了作用,王臻想出主意——在宫中举办一次夜宴,夜宴时满是腥膻,众神必定昏昏欲睡,到时即可动手。夜宴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灯烛荧煌,丝竹并作。正在众人沉醉其中之时,一人手持金匕首突然出现,拉长声音说时辰已到,音乐骤停,将天子扶入西阁,沐浴更衣,完成上仙。小说以“辛公平知其事,秘不敢泄,更数月,方有攀髯之泣”结尾,暗示天子实际死期和宣布死期不符一事,《刘禹锡丛考》中也指出“元和初,李谅在彭城县令任内,写了《辛公平》上仙传奇,表达顺宗被杀隐事”。虽然也有其他学者提出文中所指是唐宪宗,但小说以宴饮为线索,表现出深层的政治隐喻是非常明确的。

唐代小说中常以嘲谑作为宴会的娱乐方式,官员在宴饮之时相互嘲谑,甚至互相攻击[2]。例如长孙无忌和欧阳询的互嘲:“赵公无忌嘲欧阳率更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声曰:‘缩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3]两人之间虽是赋诗嘲谑以为娱乐,但其间也充满了逞才颉颃的气息。这种嘲谑多从相貌家世入手,背后隐含着唐代重视出身门第的思想。《东阳夜怪录》中,敬去文要为自己辩解宗祖之实,都受到当时文士重视门第之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良宏.唐代小说中的宴集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2]崔海妍.诗意想象与世俗书写——唐代小说中的酒宴场面描写[J].作家,2011(06):153–154.

[3]刘餗.程毅中点校.隋唐嘉话[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