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云 彭超红
[摘 要]笔者发现,中职学校思政课存在单一理论讲授、套用老旧故事的现象,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是思政课的分支,结合思维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准职业人,在案例教学的运用颇有特色,值得借鉴,让我们一同探究案例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思政课;职业素养;案例教学
一、现状引发思考
1. 被动接受,被动教育
笔者在中职学校听思政课时,发现大部分老师还是沿用书本里的案例,套用老旧的故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极少参与到思政课程当中。基于这个现象,笔者对于案例的重要性与如何选取案例进行了反思。
2. 表里结合,高度吻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围绕企、事业所需人才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而开设,与思政课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要求、價值观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要求吻合,对学生思想起引领作用。职业素养课程表面是职业精神塑造,内涵是思想态度的引领。
案例教学是职业素养课的特色之一,思政课背景下的职业素养课选取案例的策略,能有效实现课堂目标,既是职业素养课程的特色,也是思政课改变课堂形式的尝试。
二、上好课先取材
案例教学源于“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素材为载体,采取分析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性学习。
一个好的案例,首先从选取着手,把好素材关是成功课堂的关键,就像一个餐厅的菜肴好不好吃的关键是食材是否新鲜、应季、符合客人的胃口。一个餐厅受欢迎往往是因为有特色菜吸引客人,引人入胜的课堂也是如此。
案例选取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如今年学生疫情返校后,在高二级职业素养课讲授《问题解决》课程时,老师发现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戴口罩,然后老师在导入课程的内容上,选用了近期6月13日中国发生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冰鲜三文鱼案板上有新冠病毒”的时事案例。此案例有两大特点:刚发生不久、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就疫情现阶段来说是适时有效的、具有典型性、真实性,让学生警醒疫情尚未结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面对事实,“从自我保护做起”。
三、案例取材遵循”三贴近“
如何选取案例,方法是符合“三贴近”原则的案例为优选案例。
1. 贴近生活
发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大大小小的案例,老师要善于观察和收集,并整理成教学上适用的案例。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思维导图》工具课程上讲“思维导图的制作规则”时,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性案例,以“我的早餐”为主题, 让学生讨论“where”吃校园早餐还是校外早餐;“how”怎么吃(解决吃早餐的困难);“why”吃与不吃早餐区别(吃的好处与难处、不吃的好处与坏处)等等。生活案例的优势在于贴近学生心理,深入学生生活,既能让师生在踊跃互动中掌握制作规则,又让学生提升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并探讨出解决吃早餐难的最佳方案。
2. 贴近对象
我们的受众是中职学生,所以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其认知水平,可以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青少年常遇到的困难、该班学生现阶段想解决的问题等。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问题是指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老师在课堂上以该班学生最近掀起“健身风”为主题,列举了“我要瘦身”的问题,在现场找一位想瘦身的同学模拟情景对概念进行了形象的描述。“现状是我现在体重150斤, 目标是减到120斤, 那么我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减肥30斤?”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真实感。
3. 贴近时事
像国家时事、区域性事件、热点新闻、对象近期的问题或困难,均属于贴近时事的案例。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老师在讲授对待问题的态度时,用真实的数据表述中国武汉疫情起与落,并观看战疫纪录片。“2019年12月1日武汉新冠病毒的首例病人发病,到2月12日共确诊59882例疫情最高峰,再到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疫情为绿色安全线”,学生说“直观感受到全国从习主席到人民,是从上到下一心备战新冠病毒并赢得战役,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老师又运用对比式案例列举美国疫情走势,“美国2月24日确诊60例到7月17日止创下新高77255人,美国的国民仍有众多不戴口罩”。老师抛出议题:“面对问题是解决它,还是逃避它?请结合实际例子来发表观点”。学生发言表示“更加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深刻认识到积极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所需态度。”贴近时事的设问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思想得到升华。
职业素养课程的案例教学不仅是思政的体现,而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更是深入思考的开启。案例教学的使用策略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探索,让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结出美丽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陈友芳. 教学如何贯彻“三贴近”原则 [J], 教育科学论坛,2011(5):18-21.
[2]陈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式教学研究[D]. 福建省: 集美大学,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