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2020-11-18 05:05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功利化不端升学

罗 霞

近期,小学生基因研究连获省级、国家级两项科技创新大奖,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此探索提振了人们防治癌症的信心,好奇者也纷纷借助网络一探究竟。在翻拍学习小学生晦涩高深的研究报告后,有的网友不淡定了,除了羡慕其享有研究员父母的资源禀赋,还纷纷质疑:“连专业医学生都难以接触的项目,竟然成为小学生的研究成果,是别人太差,还是神童太强。”

网络质疑小学生获奖成果“移花接木”,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代写论文产业链堂而皇之地上线交易,前端有客服,后端有写手,只要下单支付,“订制式”产品就随心如愿,难怪有高校毕业生在论文查重中纷纷集体“踩雷”“中枪”。此外,撰写文稿或工作文案“天下文章一大抄”也是公开的秘密,出版部门不得不对作品原创有约在先。甚至,此类“共享智慧”也渗入高端研究领域,让学术不端走出国门丢人现眼。据悉,2017 年,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外某刊物上的107 篇论文,因评审造假被撤回,100余人受到处罚。另有调查显示,截至2017 年,中国贡献的科研文章数量占据全球的8.2%,但撤销的论文数也占到全球的24.2%。学术不端引发的学术腐败,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沉疴痼疾。

反思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现象,追名逐利的功利化倾向是一大推手,诸如为晋级升迀、职称评定、职场谋生、毕业升学走捷径等。小学生基因研究获奖的后面,也许就掺杂了为升学“加分”的功利动机。原本,家长让子女在耳濡目染科研过程中启迪兴趣,甚至尝试实践都无可厚非,只是一旦导向偏移,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比如,把成果让渡给孩子所有,不真实的褒奖荣誉不仅误导认知,揠苗助长还惹得祸不单行。目前,小学生两项到手的荣誉已被撤销,家长和学校也被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其代价之大令人唏嘘。

科研的初心是探求未知,推动社会进步。已创设40 余年的全国青科赛,为激励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导向,其成果曾为不少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的依据之一。也许,正是“种瓜得豆”的名利诱惑,导致家校携手的参赛动机发生偏移。诸如,一些选题就从身边的小发明小创造,演变成高精尖的大项目。据有关梳理,该赛事近年的获奖作品中,有多项涉及生化领域前沿科研,似有违中小学生学识积累的常态。再加上相关部门求奖心切,对作品层层筛选、评比把关的环节形同虚设,使赛事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近年来,国家相继取消多项与升学挂钩的赛事加分政策,去功利化无疑是导向之一。

现实当中,充满奇思妙想是青少年叩响科学大门的天然动力,坚守初心,引导树立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才是科研启蒙打开的正确方式。昆明一所中学的实践就可圈可点:因参加学校兴趣活动小组,一少年痴迷上了古生物研究,课余时间不是跟着指导老师翻山越岭采集化石标本,就是一本本啃读专业书籍。浓厚的兴趣和逐渐积累的标本,激励着少年勤奋求教于前辈专家,奔赴相关学术研讨会分享成果,年方十七,从事地质研究的理想已坚定不移。无独有偶,今年以676 分排名湖南高考第4的钟芳蓉,因“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报考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她以为敦煌文化研究奉献一生的樊锦诗先生为人生偶像,“选择为考古献身,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小女生志高存远,国内考古界前辈纷纷热情鼓励,“未来你就是乘风破浪的考古小姐姐”。一些考古研究机构还送来重要研究成果荟萃,助力她专业成长。

坚守初心,创新求索,严谨治学,这是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应该扣好的“第一颗扣子”,也是未雨绸缪防止学术不端的第一抓手。为此,需要家校共育的责任情怀,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净化科研幼苗成长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功利化不端升学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升学啦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