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11-18 06:31戴丽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流通业劳动生产率生产率

戴丽君

(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

引言及文献综述

流通产业是连接我国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重要枢纽,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助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流通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流通产业的应用,流通产业发展呈现出向某些中心城市或地区集聚的现象,为地方零售业发展和降本促效起到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既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包括技术进步,要探明流通产业集聚是否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要厘清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即流通产业是通过哪些渠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有关流通产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大体来看,主要聚焦于流通产业发展对不同类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流通产业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

张龙(2018)运用杜宾空间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临近省域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利于内贸市场一体化,继而能够对临近省域旅游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产业建设来改善区域旅游市场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区域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刘玉萍、彭丽、李晓宁(2020)从流通产业技术进步视角研究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正向溢出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存在,并据此提出要加快西部地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陶婷婷和杨静(2019)则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和资本是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的最根本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形成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的第三要素,最后从推动流通产业技术进步、引导流通产业资本流向以及提升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提出如何缩小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黄雨和文雯(2019)基于我国285 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流通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自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要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 “虹吸效应”,鼓励本地流通产业发展,鼓励不同地区流通产业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

进一步地,出现了一些关于流通产业(或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研究的文献,譬如,刘芳(2018)运用PVAR 模型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剖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Grange 原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非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Grange原因,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动态分析则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杨向阳、杨璨、童馨乐(2019)基于2003-2016 年我国283 个城市经验数据研究批发零售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认为,批发零售业会通过拉动消费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企业降本促效,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继而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李薇(2019)通过最小二乘法对2016-2017 年我国不同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流通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传递到就业,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视角提出推动流通业发展来助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但纵观这些研究发现其存在共性是,普遍都采用流通产业(或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事实上,流通产业发展可能确实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但流通产业集聚是否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现有研究显然并未涉足。进一步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流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性?或者说是否存在影响效应?显然,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研究均未深入进行。据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测算出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的基础上,探讨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二是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进一步考察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细分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

模型设定与实证研究

(一)实证模型设定及数据变量说明

建立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细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提升的影响效应实证模型,如式(1)-(3)所示:

其中,Laborit、Techit、TFPit分别表示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Aggi(t)表示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变量,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μit为误差修正项。

劳动生产率(Laborit):采用各省域实际GDP 与就业人口的比值予以衡量,各省域实际GDP 数据根据物价指数对名义GDP 进行平减得到,就业人口来自于《中国就业统计年鉴》,GDP 来自于各省域历年统计年鉴。

技术进步率(Techit):技术进步率采用各省域研发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予以近似衡量,数据根据历年地方统计年鉴测算得到。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的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六。

全要素生产率(TFPit):全要素生产率衡量其他各类要素投入水平既定情况下,所能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即包括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参照一般文献的做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 指数)进行测算,所涉及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出指标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得到,数据来源于历年地方统计年鉴。

流通产业集聚(Aggi(t)):流通产业集聚采用区位熵方法进行测算,其测算具体公式如式(4)所示:

其中,Aggij(t) 表示某省域i 在t 年第j 产业的区位熵全国第j 产业在第t 年份的就业人数,表示t 年份全国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式(1)中第j 产业为流通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因此,测算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量Aggij(t)可以改写为:Aggi(t)。具体测算时,各省区市三大流通细分行业就业人数以及全国就业人数均来自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控制变量(Controlit):控制变量包括产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变量含义和数据来源如表1 所示。

表1 实证研究控制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说明

表2 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

表3 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基于GMM 估计)

上述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取对数处理,以减小异方差性。

(二)实证估计及分析

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期选择2010-2019 年,样本区域为全国31 个省域面板数据。在模型估计方法选取上,通过Hausman 检验和F 检验,最终确定为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对模型(1)-(3)进行估计(基本回归),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显示,流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在统计上为正,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原因可能是,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中存在内生性问题,据此进一步在模型中纳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滞后一期,采用系统GMM(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作为对表2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表3 模型估计后得到流通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且进一步进行内生性检验,得到Sargan 检验统计量显示已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稳健性,后文根据表3 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

由表3 可知,流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正向促进效应依然存在,且变得更为显著,影响效应也由0.0849 略微提升到0.0937。同时,流通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变得非常显著。这也预示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论是对劳动生产率还是对技术进步率均会产生显著提升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四个方面:一是降本促效效应,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流通产业相关要素资源的聚合,有利于人力、物流和流通相关基础设施的充分优化配置,降低商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易成本,帮助流通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商品交易效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也产生积极正向效应;二是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消费,流通产业要素资源的集聚提高了流通效率,促进了流通发展,能够帮助消费者提升消费体验,激发消费者消费活力,释放消费者消费动能,继而为消费者对更高要求、更高品质消费的追求,起到反哺生产的作用,倒逼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研发投入,带动技术进步,继而促进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是就业带动效应,流通产业集聚和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就业劳动力的需求,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同时,流通效率提升也意味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继而带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四是流通产业集聚的技术外溢效应,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支付、智能仓储等技术应用带动了技术进步,信息技术和高人力资本的密集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终对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起到驱动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此外,产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但影响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相对而言,控制变量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对劳动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无论是产业结构优化、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较为直接,而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基于技术进步的基础,更多产生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技术进步的中间传递损失了部分效率(动能),最终传递到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就变得相对较小。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滞后的影响,即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存在一定惯性。

结论及启示

产业集聚会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传递到经济,继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我国2010-2019 年省域面板数据,以流通产业为例,通过测算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和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细分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数据,研究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得到:流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在统计上显著,但流通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经过系统GMM 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的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应均变得显著;流通产业集聚会通过企业降本促效、消费撬动、就业带动和技术溢出四个渠道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驱动作用;相比较而言,流通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驱动作用,产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样能够产生积极正向推动作用。

实证研究结果启发我们,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细分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提升,政府应该重视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种正向驱动作用,并据此制定有利于流通业集聚和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

一是要积极制定有利于流通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鼓励流通产业头部企业来整合产业链、集聚产业链,以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创新链延展产业链,实现流通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与延展,促进流通产业集聚,优化流通效率;譬如,政府通过政策奖励机制,招引大量流通业企业往某一区域集聚,使之形成具有规模集约、效率提升的流通业产业发展空间,或者通过建立流通产业集聚园区,内育外引相结合,孵化流通产业,打通流通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流通业产业的快速集聚。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流通市场主体,壮大流通业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业企业,通过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手段和措施来支持中小流通业企业提高组织化水平和管理化水平,促进流通业企业集聚与高水平发展双轮驱动。

二是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移动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对流通产业的赋能和应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来分析流通业发展规律,把握并应用流通业发展规律,基于大数据建模来实现流程改造、管理效率提升等,不断推广和提升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促进流通产业发展走上现代化之路,为流通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

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能动性作用,加大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和集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贸流通业网络,为流通企业快速便利实现货物的运送奠定基础,帮助流通企业降本促效。

四是畅通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四大渠道,发挥流通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赋能作用,助力流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作用的发挥,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继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铺垫扎实的基础。

五是建立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制定有利于流通业集聚和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把重要流通业发展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目标,严格考核,建立流通业发展奖励和惩处机制,同时将流通业发展奖励和惩处与流通业发展要素相挂钩,对于流通业集聚和发展有重大突出贡献的地方政府和部门给予税收、土地要素资源等奖励和倾斜,对于那些流通业发展滞后、集聚效益不明显的给予相应的惩处,营造全社会大抓流通业发展和集聚的良好氛围。

六是加大流通业相关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解决流通业发展中面临的管理水平低下、职能弱化、人手不足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通过学校培养和专业化流通业职业人才培养等手段,提高流通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提升,强化流通业发展管理水平,建立一支与流通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流通业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流通业劳动生产率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