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金课”课程内容的建构

2020-11-18 23:45董宁杰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内容双一流

■董宁杰/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中国高校的建设目标——“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国际社会中大学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国不遗余力地争相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凯瑟琳·莫尔曼(Kathryn Mohrman)等人归纳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八大要素,即“具有全球使命感、科研力度强、教授角色新、基金多元化、招聘全球化、复杂度递增(increasing complexity)、新型政府—企业—学校关系以及合作全球化”[1]。韩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先后于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10年各自开启了“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卓越计划”和“卓越大学计划”[2],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进行探索,效果显著。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对当前高校落实“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的具体指导,指出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无论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国家级一流大学,都必须实现知识获取与实践活动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培养一流人才。因此,改革和发展高校的英语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3]。

二、实现目标的关键在课程——“金课”的提出和建构

2018年6月12日,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一词。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金课”首次被写入教育部文件。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在中国大学教育论坛上就什么是“金课”予以详细解释并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4]。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指出,“要从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思行合一五个方面打造中国金课”。“金课”建设,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建设中国“金课”,是国家教育部在宏观层面上对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具体到每个学科该如何提高本专业课程含金量,还有待各专业教师学者进行符合本校实际的深入研究。

三、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金课”建设

在世界各国竞相角逐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中国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下,依据各自实际情况,相继启动了各具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一流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内容更是课程含金量的最直观体现。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根本立足点,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对大学英语“金课”的课程内容建构进行探索式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基础,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教学内容初步构想如下: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思政课+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在英语课堂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呢?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双语学习为例,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医疗、外交等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中国大学生了解国计民生的教科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

(二)缩短教材使用周期,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以往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生活脱轨的情况较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必须紧跟科技的发展步伐,与时代发展同步。同时,缩短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周期,一方面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时代发展同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充,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获得“新消息”,学习“新知识”

获得“新消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收听阅读英语新闻。英语新闻是了解本国及世界动态的窗口,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通过听读英语新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学习“新知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狭义上讲,“新知识”就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关新生事物的知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经济”概念的提出使得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产生不断加快。中国大学生要了解代表先进生产力尤其是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代表时代发展主题的新观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从广义上讲,一切没有学过的知识对于学习者而言都属于新的知识,亦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涵型知识,涉及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2015年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要求中国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对国外的社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中西方文化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交际能力,实现“民心互通”的愿景。另一类属于外延型知识,这一类知识主要通过听读新闻以及学习狭义意义上的新知识获得。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对于外延型知识的可信度,学习者需要基于内涵型知识加以甄别,树立是非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四)研读经典

国内学者使用SPSS Statistics 21 软件对复旦大学通识课程的5种教学内容和通识收获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课堂上研读经典文本与通识学习收获有较大关联。南京大学从2006年起将经典阅读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切入点,效果显著。“‘经典作品’是关于人类本性和行为的经验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经典文本都是完美的杰作与典范。”对于经典文本的选材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经典,应广泛取材于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拓多元视野。

(五)学习“职业英语”

英语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语言始终是知识的载体,是学习者进行跨学科多领域多途径获取知识的工具。英语的学习必须服务于拓宽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其受益终身。因此,用英语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是“金课”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增加与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英文材料的学习,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是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大学英语“金课”课程内容的建设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更为优质的高水平的综合性更强的大学教育,为此,大学英语课必须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改革,以“金课”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标准,以学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全面提高课程含金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内容双一流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