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菁菁/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深入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当方面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和频繁,企业及政府机关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是输送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教育系的英语人才,还是社会型的英语人才,亦或是开展的英语必修课,都应更重视英语教学和教学改革,但目前许多高职英语课程尚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入优化英语教学,构建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英语教学体系,将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密联系起来,并集合英语专业的核心素养进行综合性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综合能力及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进行了许多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如郭慧珍提出应以职业岗位的需求,来开发教材,并结合岗位实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指出英语教材开发,应打破原有教学体系,从自身教学和社会岗位调查开始,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目标明确的工作体系,以能力本位选择教材,重构英语教学的教材体系、内容,使其更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又如何炼在其研究中提出,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应首先构建合理的职业技能体系及完善鉴定体系,然后根据具体的职业能力制定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强化英语教学的目的性,将教学与工作直接融合链接。相关的研究十分多,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创新性,许多教师已在积极尝试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
但就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而言,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职业性、实践性,或目标不明确、具体,或教学效果差,造成教学职业属性或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差距大。笔者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英语教学应当立足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素质,构建实践性、开放性强的英语教学,培养出高工作能力、高综合素质的英语学人才。因此,接下来本文着重探讨、分析如何有效构建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体系。
构建以英语职业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首先需要对英语职业所需的能力、素质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高职英语课进行准确、具体的定位。高职英语基于学科的特殊性,应更关注英语技能的实践培训,但应建立在较好的理论知识之上,同时不同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当将英语与学生就业发展相结合,科学的确立教学目标、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重,首先需要提高社交技能的目标,在要求学生拥有灵活沟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职位,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进行职业英语的表述,且能够进行相关领域的无障碍倾听,以确保与业务相关的社交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造职业环境,以职业视角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文化、技能、职业沟通能力。其次,应提高协作能力目标的培养标准,因为职业环境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而高职学生普遍疏于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因此需要加强协能力方面的教育,同时强化职业素养、职业文化、职业视野等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不同于专科、本科的英语教育,更偏向于培养技能型、复合型的英语人才,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应当突出高职英语的职业、实践、应用等性质,设置对应的课程结构,遵循打牢基础、强化专业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多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实现从基础英语到职业英语的转接。笔者认为,课程设置应适当突出地域职业特色,删除老旧科目,合理增加职业环境下的听说读写教材,使教学更具适用性、职业性。
在构建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的同时,应当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构建职业情境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块;其次,构建分层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的教学模式、方法,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习惯开始培养,逐渐向专业词汇、业务技能进行教学。
为确保教学质量,需要投入资金完善多媒体、实训场地、网络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构建翻转课堂、开展微课,便于学生深入职业环境、利用零散实践自由学习。在教学评价上,首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构建对应的笔试和听力、口语相结合的测试,如酒店管理英语专业应当强化酒店接待、预定、电话应答等方面的口语测试;其次应强化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学习表现等纳入考评。
综上,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牢职业发展的基础。职业导向的教学策略拥有自身的目标特点,要想提高职业导向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构建对应的教学体系,在深入、具体分析教学现状、学生综合能力、社会岗位需求的同时,科学准确的定位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多元的教学方法,层次化、目标明确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