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得趣贵真诚
——试评张海鸥《水云轩诗词》

2020-11-18 08:17练文颖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海鸥诗词

练文颖

(作者系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语文教师)

在当代诗坛,张海鸥教授是学院诗群的领军人物。他主持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和“蒹葭杯”诗词邀请赛十余年,为高校学生搭建了一个旧体诗词创作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诗词在高校的复兴。自2009年以来,他又多次主持暑期诗词学校,聚集高校本、硕、博学生中的诗词英才,延请名师传道授业。此举有“诗词黄埔”之美誉,培养了众多诗词俊彦。

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较高艺术水平,更具深厚的文人情怀。其《水云轩集》2005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2014年,花城出版社推出“广东当代诗词丛书”数种,《水云轩诗词》亦列其中。在2016年“诗词中国”评奖活动中,张海鸥获评“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水云轩诗词》分三编:格律诗120首、词102首、自由诗(新诗)50首。

作者自述“是从四十岁到复旦大学读博士之后才渐渐写作旧体诗词的”①张海鸥:《水云轩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203页。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但《水云轩诗词》中,最早之作是1985年的一首《贺新凉·负笈吉大》,之后是1989年5月作的《江城子·悼胡耀邦》。格律诗开篇之作《伤逝》写于1995年,作者时年41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几首作品均为新韵。作者说自己从2000年以后基本使用旧韵。

张海鸥不是高产作家,他对诗词创作要求极为严格,认为“写诗要力避绝对低度”②张海鸥:《水云轩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206页。“作家和作品都不宜多,历史需要精品,读者只需要经典”①张海鸥:《水云轩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203页。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按其出版的诗作数目总量平均下来,每年只有五六首格律诗或词,自由诗更少,仅两三首。这或许也与他须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有关。他很熟悉韩愈的诗句“余事做诗人”,所以他主编的当代高校教授诗词选就取名《余事集》。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们基本不关注当代旧体诗词,而古代文学研究又基本不研究当代作家,因此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一直未被学术批评所正视。张海鸥既作新体诗又作旧体诗词,又非专业作家,故其各体诗歌创作均未得到应有的学术批评。

张海鸥有深厚的古典文学涵养,加之对自我诗作高标准严要求,笔者评其诗歌实在诚惶诚恐,生怕功力不深,玷污其质洁清香。然感其佳作,不能自已,阅读心得不吐不快,斗胆置评,唯愿客观实在地表达所思所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关注。

纵观《水云轩诗词》,可见作者游离于入世与出世之间,集洒脱赤子与重情重义于一身。其格律诗词有三分之一属于赠、贺、谢、酬等题材,与他人交流、互动、祝福,诗人入世之深可见一斑。另有三分之一的题材为行游诗词,作者行走大江南北,有着怜爱惜物之心,见美好事物总爱歌咏一番,或见景抒情,或怀古咏史。余下的诗词较难定义其题材,或为应景之作,或为胸臆之感,后者最见心性。

读其作品,大有舒畅淋漓之感,这可能与张海鸥的性情和为人是分不开的。诗如其人,张海鸥性情率真坦诚,“直若砥矢,直率豪爽。然胸无城府,喜怒形于色,爱憎征于言”。①吴承学:《水云轩集·序三》,见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张海鸥:《水云轩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205页。如《少年游·步醉师韵斥宵人》,仅从题目即可明白这首诗歌是斥责宵小之辈,且醉时所作,可谓率性之作:

余多年勤于授课,却横遭暗算。醉兄作此调为抱不平,因次韵。

幽兰无意惧霜秋。何必总飕飕。森森刀笔,营营心计,氓犬吠高楼。 飘零季子心已老,身倦远绸缪。惟任孤怀,徜徉逆旅,冷眼对残丘。

词的小序阐明作词之由,以笔为剑,用词抒发内心不满。从词的内容可知,词者对宵小之辈的陷害没有尽情解释,洗脱冤情,相反,任其事态发展,随它自去。选择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不代表“我”害怕,个中缘由,其一“心已老”,不想再与人纠缠,对勾心斗角的生活早已厌倦;其二“惟任孤怀”,内有傲骨,甘愿孤身一人抵挡明枪暗箭,迎难而上。词人理性地用一个“冷眼”应对小人暗算,既有冷静、客观、理智之意,也深含轻蔑,它意味着“我”对此事的态度,不气盛轻狂,淡然放下,颇有鲁迅先生遗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品读全词,让笔者更为感慨的是,这词是“步韵”,也即和词,醉兄用词替“我”抱不平,该有多坚固的友情,才能做到挺身而出叱骂系领导?词人也丝毫不避讳罪魁祸首为系领导。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吸引与你品质相同之人,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何其幸也!

《水云轩诗词》中有大量与友人相关的作品,张海鸥身处高校,周围大多学富五车、喜爱诗词创作之人,因此不乏应酬之作。人逢喜事精神爽,收录其中为他人恭贺喜结良缘的有4首诗8首词,祝寿类8首词1首诗。“他乡遇故知”之作更是常见,匆匆一见,又匆匆一别,相聚分别之场景在他的诗作中屡见不鲜,如《诸城初识周裕锴兄赠别》《秋山归兴兼别樱林诸诗长》《满庭芳·留别王伟勇王伟建兄弟》等。另有与友人唱和之作,赠送他人之作,上述作品的总数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再一次证明作者诗词影响力之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诗词中呈现的人物,多是高校著名学者诗家,因而这些相关诗词,就像一幅幅当代名士画卷,从许多侧面展现了当代高校或诗词界的雁影萍踪。喜爱诗词之人以诗词为媒沟通彼此感情,互赠诗词,这本是自古以来的高雅文化传统。

张海鸥一直坚持诗词是精神贵族的产物。他说“诗歌从来都是、永远都是精神贵族的产品和消费品,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高贵、高雅层面的审美内涵”①吴承学:《水云轩集·序三》,见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张海鸥:《水云轩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205页。,精神贫乏之人断断不可能有心性写诗词,诗词的创作往往需要创作者有着丰沛的精神情感,喷涌而发或厚积薄发或绵长隽永的真情实感也是评价诗歌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之一。张海鸥恰恰就是多愁善感之人,对诗词的感悟过于常人,“酒席上,酒宴间,往往诵之,动情时,不能自抑,流涕拍案,旁若无人”②吴承学:《水云轩集·序三》,见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他在课堂上吟诵诗歌,动情之时潸然落泪。

张海鸥是一位游走于新诗与格律诗词之间的诗人。他对诗体的选择有明确的考量:情感特别激动时就选择自由体,因为自由体诗歌更适合情感无拘无束地挥洒;而祝寿、贺婚、朋友交往应酬之作,则宜用更多雅正之气的格律体。

就创作内涵和修辞而论,他的诗词新体和旧体分界并不清晰。古典诗词中有自由诗的痕迹,如《临江雪·梦雪》中的两句:“谁信洪荒开辟后,此间无雪无冰。”若不认真细看,定会以为这是首自由诗。他的新诗中也有格律诗的味道,常用古代文化典故,喜欢押韵。或许这是诗人有意试验,又或是无意中惯性使然。但笔者倾向于前者。

读他的诗明显感觉到他刻意追求简洁、雅致、字斟句酌。比如《仰望星空》:

我轻轻地叩问天穹

屈大夫上下求索的那条路

是否还装点着银河仙浪

李太白醉后是否就睡在月宫

苏东坡在儋耳的苍颜微笑

是否依然温润着海角天涯的风

“屈大夫、李太白、苏东坡”都是古典文学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屈原曾写诗句“吾将上下而求索”,月宫也名广寒宫,对应着上句的“银河仙浪”,苏东坡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海角天涯也是海南岛的著名景点。诗人完美地延展想象,时间上跨越古今,空间上由虚幻天穹至真实的海角天涯,意象跳跃之间便将思维极大地扩张,让读者有着脑洞大开之感。如此精妙的构思,不可能是无意之举。在自由诗中融入古典意象,毫无违和感,此举为诗词创作开示另一番境界。

张海鸥自认为他的创作总体上远山水而近人文,但有意思的是《水云轩诗词》一书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均为行游题材,《珠江夜游》《黄州行》《当涂行》《九寨行》《潮州行》《秋风红叶行》《春到隐湖》《芳山花雨》等等,从题目中即可明白大江南北都留有诗人的身影,然作者即使对景物有所触动,诗词中也会不自觉地加入哲理性的思考。如《高阳台》这首词,词起缘于与诗社成员至增城采风,发现小楼镇何仙姑家庙有颗桃树长在屋顶,兴之所至,欣然作词:

毓秀钟灵,餐风饮露,仙姑允绽奇葩。一树凌空,怡然云里生涯。曛风半倚开红萼,问此间,谁与横斜。但凭高、漫道孤芳,自许清嘉。 平沙远水南飞雁,算曾经眷顾,几度流霞。阅尽悲欢,依然采采蒹葭。当年王母席间客,若倦游,且驻云车。对庭荫,醉卧何须,故土桑麻。

一颗生长于屋顶的桃树,根系不像平常树木般深扎大地泥土之中,靠雨露滋养,如有神助。作者描摹这株特立独生的桃树,不停地转换审视的维度,先联想桃树象征的清高品性,后又联想停留此树的大雁。“王母席间客”引用典故,王母用仙桃款待玉帝,玉帝品尝后亦想种此桃树,王母答曰桃三千年结一果,中夏地薄,无法种植。玉帝乃止。由桃树及人,好比桃树不需要种植于大地,人醉后休息也不一定需要回到故土家乡。不管是这株生长异常的桃树还是这首词的铺叙和叙事性,都颇有趣味。

有趣,是张海鸥诗词的一大亮点。他在日本秦野会馆仿效《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写了一首《樱花行》,大大夸耀一番樱花,后来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并非樱花,而是早春的梅花,于是又写了一首《樱梅辨》来记录此“张冠李戴”之举。“一番挥洒方存意,几度吟哦已忘形。始悟诗心原有道,传神得趣贵真诚。”无心之举竟让作者悟得写诗的正道,不仅要传神生动有趣,更是贵在真诚。真心待人,真心入世,真心写诗,张海鸥的人生似乎一直都在践行着。《康园夫子艳歌行》《九寨行》均为记录听闻的“艳遇”,感其情之真切。《戏和谭步云兄剃头语》则讽刺夸下海口要剃光头的人,却始终没见他们有所行动。

张海鸥尤擅苦中作乐,“作”是真正的“写作”,一次肠胃炎让他不停地往返卧室与厕所,且不能进食,身为人师,晚上还有三节课要上,戏作病诗《三月康园病中作》。身体如此虚弱,还有重任在身的张海鸥不忘写诗自嘲,“聊凭浅醉慰诗魂”,酒不醉人人自醉,病中的他该是“诗不醉人人自醉”。肉体的痛苦敌不过诗歌创作的热情,他爱诗爱到了骨子里。

“酒”于文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如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不羁,有“醉侯”之称,李白斗酒诗百篇,《将进酒》流芳千古,女词人李清照亦爱喝酒,“浓睡不消残酒”“断香残酒情怀恶”“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张海鸥也不例外。“君癖酒,逢酒必饮,期于一醉”①吴承学:《水云轩集·序三》,见张海鸥《水云轩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哪怕没有条件喝酒,也会创造条件喝。火车上没有饮酒的器皿,他和朋友用牙签瓶替代酒杯饮酒,其诗《乘火车用无脚杯饮五粮液》趣味别致。实在无酒可饮,则写酒诗聊以自慰,如《满庭芳·负笈复旦》:

除夕夜复旦南园十博士雅集,有叹清贫者云:古人对酒当歌、借酒消愁。今博士多无酒钱,但写酒字耳。

岁月蹉跎,沧桑世事,西风衰草斜阳。负书游子,寂寥对寒窗。天教衣冠人物,斯文尽,扫地堪伤。凭谁问、儒生自古,忧患半书香。 凄凉。千里外,佳人独坐,细数流光。望断云中雁,疑是归航。欲效古人狂饮,却无奈,搜遍空囊。漫写尽千秋酒字,权当是醉乡。

除夕夜仍在异乡求学,勾起作者思妻之情。求学生涯经济较为紧张,无法借酒狂饮消愁,唯有用文字寄托思绪,以诗消愁。《满庭芳·负笈复旦》作词时间较早,但已可看出作者词之风格,当下的“我”跟千里外的佳人,两个时空的交接,叙述视角的转换,由此及彼。张海鸥擅长在词的铺叙中跳跃性和转换审视的维度。俗世交往,饭桌上必离不开酒,酒可助兴,能短时间内迅速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与吴承学、彭玉平二学兄把酒》《醉时歌》都可证酒为诗人日常生活交际中常见的存在,酒也带有着礼尚往来性质,如《永遇乐·戏说茅台高粱》:“伟勇伟建兄赠我金门高粱玉液,报之以茅台琼浆”,颇有《诗经·木瓜》的味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茅台酒回赠高粱酒,还作词戏说,与“酒友”惺惺相惜跃然纸上。自由诗《桃源的酒坛》写道“酒醉酒醒,深尝人生百味,怎一个酒字了得”。化用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流露出作者对“浊醪妙理”别具会心。《醉红颜》“没有美酒红颜,何必江山”,美酒与红颜处于同等地位,甚至高于江山。在他看来,酒大概远远不只是酒,更是生命之激情。生命若没了激情,人何以堪?这大概才是他总是把诗与酒融洽无间的真正原因。从他“酒诗”的智慧来看,我宁愿相信他是苏东坡式的“诗酒趁年华”,而不相信他是个酒精依赖者。

张海鸥还特别喜欢用诗词记梦。梦是虚无缥缈的,人往往睡醒后就忘记曾做过的梦,但他对梦有不一般的情愫。《青玉案·记梦》《鹧鸪天·深秋寒夜复旦南园记梦》《临江仙·梦雪》《行香子·梦回东吴》《雪梅香·记梦寻梅》《行香子·玉梦兼呈诗友》,六首均为词。张海鸥说情绪最浓烈时,常采用自由体创作,若情感比较沉潜则选择旧体。笔者由此想到,或许他是用自由体印刻情绪,用词捕捉感觉。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梦是潜意识的反映。上述梦诗,大多呈现一种寻找未果的姿态。如《鹧鸪天·深秋寒夜复旦南园记梦》“无端锦瑟今何处”,《青玉案·记梦》“孰料飘零多阻隔。也无踪迹,也无消息”,《临江仙·梦雪》“林中难觅海棠情”,《雪梅香·记梦寻梅》“泥途万里觅芳踪”。

“找寻”是人生的哲理命题,人终其一生,寻觅人生的答案,或许也无法得知。以失败告终的寻找,会给人带来一种挫败感和孤寂感,尤其是孤身一人想找寻寄托之时。“举目苍茫何寂寂”“飞鸿何寂寂”,叠用“寂”可见内心孤寂之冷,但张海鸥究竟在寻找什么?他的内心一直在渴望什么?笔者斗胆猜想,诗人所渴望的,怕是能读懂他内心的知己吧!毕竟,个性成熟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孤傲独立也是张海鸥人格的一部分,这样就不难理解他的孤寂了。

“诗人都是寂寞的啦”,愿有更多人细读其人其诗。

猜你喜欢
海鸥诗词
保护海鸥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万鸟岛
《海鸥食堂》里的食物怎么做出来的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棕熊与海鸥开展追逐战,以惨败告终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