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德育课程与绿色评价体系的微整合

2020-11-18 04:05叶燕惠
清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评价课程

文_叶燕惠

新时期,学生的关注度、兴趣点、研究力,是不容小觑的,他们或有着对某项学科浓厚的兴趣爱好,或具备某种特别突出的能力。现在的课程评价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与发展,学校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制课程评价方式。应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校基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明天”的办学思想,将“灵动校园,幸福成长”作为打造五彩课程评价的目标,积极尝试“一轴五环”教育发展模式,以“幸福教育”理念为主轴,“幸福湾”五彩课程评价为载体,建构课程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评价架构,推进课程评价实施不断开发并完善“绿色课堂”“红色律动”“蓝色印象”“金色空间”“橙色合力”等绿色评价体系,以促进特色德育课程与评价体系的微整合。

聚焦“绿色评价”,引领主动学习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石鼓中心小学以“绿色指标”为引领,以构建绿色师生关系为切入点,开展课堂转型改革,积极实践“基于课程评价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不断推进等第制综合评价机制,关注多元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德育课程中采用等第制与评语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的方法,书面作业和纸测试卷均设计为分项评价,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寓教于乐的阶段性评价”,即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采用主题游戏活动多方位考查一、二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编辑“智慧闯关,快乐成长”一、二年级阶段学业评价手册,开设说、唱、画、练四大板块,共十四个活动项目,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愉快学习。初显成效的有“注重能力的单项评价”模式,即在语数英学科中,对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进行系统的、循环的评价,如语文中的古诗文、阅读、作文,数学中的计算、图形,英语中的听力、语法等。通过针对性的检测来衡量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课堂教学学与教的行为变化,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分数没有了,考试没有了,对家长来说,需要一个接受实践的过程;对学校、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该校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德育课堂教学与评价之路。

体验“绿色评价”,张扬积极心理

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也是该课程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其中“生活”的三个维度是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利用多方有效资源,积极开发活力课程评价。通过“红色律动”运动系列校本课程评价的开发,进一步加强有效资源的利用,充分开发学生各种运动潜能,促进他们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其积极心理,使其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梦想活动、活力校园”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在积极心理共同体项目开展过程中,学校以“我爱我家我爱我校”活动课堂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发掘更好的教育方式。其实,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仅仅是教知识、讲道理,对一些问题学生作用不大。这门课程如果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没有纠偏作用,那么就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呢?

现实中经常会看到学生的分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有的学生扮演家长,有模有样地教导自己的“学生”。而“孩子”会很认真地听着,努力点头答应,表示接受并改正。其他学生也会伸出热情的手,拉着这位有过失的孩子一同做事情。这样的情景使笔者受到启发——学生,就是在游戏中成长的。那么,何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游戏”生活呢?于是,笔者把学生中间发生的事情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到课程中,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自导、自演,分角色参与游戏活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也促进了学生成长,让德育在学生身上落地生根。这样的课学生上得很开心,他们在“玩”中完成了自我教育,他们互相影响,共同成长。在确定剧情、人物形象和台词时,学生会展开激烈讨论、争执、辩理,等到意见统一,也就完成了一次教育。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明辨是非、互相影响的过程,要比教师说教效果好得多。寻找游戏与积极心理之间的关联,将课程评价指向生命与真善美,以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学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每周每个班级都有一节课外活动课,学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尽情拥抱,尽管有哭过、有笑过、有跌倒、有胜利,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在成长。

学校通过游戏的途径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去发展合作力、互助力等多种性格优势,在开展游戏的课程评价中这些复原力因子潜移默化地浸润了每一个学生。各年级运动课程评价也精彩纷呈,一年级徒手操、二年级白鹤拳、三年级咏春拳、四年级跆拳道、五年级趣味体育,不仅学习技能,而且磨炼意志。而这些特色课程评价不仅充分开发了学生各种运动潜能,还促进他们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同时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了积极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打造“绿色评价”,挖掘探究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勤俭节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将这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播种,把自身的一举一动化作阳光、氧气、雨水,在日复一日中默默守护,看着它慢慢长大,在干净天空下灿烂地开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核心教育主题为“有创意地生活”。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是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使创新意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创新中成就学生成长的目的。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育主题是日常生活中有创意地生活,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旨在促进他们积极、愉快的态度养成。

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学会调节情绪,体察、关心身边的人,从而与他人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做事(例如,种植)学习做人。学校通过“蓝色印象”科学系列校本课程评价的开发,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生态特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幸福创意”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打开“少儿科学探索隧道”活动平台,利用丰富的科技内容、科技教育途径、科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挖掘学生探究能力。“香都行探究课程评价”,积极构建新理念,确保每班每周有一课科技兴趣课和一节科技探究课,以此将科技教育课程评价常态化。各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创建平台。班本短课程评价以活力班生态课题小研究形式开展,有学习垃圾分类的,有探秘歼十飞机的,有研究植物病毒的,在教师的帮助下,爸爸妈妈的扶持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蓝色小舰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小组开展动手动脑的创意分享,聚焦特色品牌项目,课程评价日趋丰富和成熟。共绘快乐色彩,推进校园科技创新文化,尤其注重幸福体验和快乐分享。

开发“绿色评价”,关注多元发展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幸福湾”学校少年宫活动,旨在通过少年宫活动的推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多元发展,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品质。本着“给每一位孩子创造学习机会,培养每一位孩子学习兴趣,树立每一位孩子积极学习的心态”的主旨,少年宫的课程评价全部由学生根据课程评价征询单自主选择,一学年内,基本上全校学生都有机会轮到一次,参与全覆盖。为了激发学生少年宫活动的积极性,给予每次活动后的评价。学校自主研发了“幸福手册”,及时关注每个学生心灵的愉悦与成长,记录下他们的活动过程与收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践行“绿色评价”,构建成长环境

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关注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的成长。橙色即为黄色和红色的结合,学校围绕着“乐、慧、润”三大递进式主题推进,将寓意黄色、红色的“活力与阳光”相结合。动中“乐”,构建师生、家校和谐关系。定向拓展、生态瓶的DIY、元宵汤圆制作、5 公里家庭约跑、学科亲子游园等,带来融洽的情感体验,分享快乐,感受幸福。静中“慧”,闪现思维火花。开设家长成长系列讲座、创建书香家庭,开展“爱的阅读”“品味菊香”等活动。创造出一个个心灵成长空间,激发教师、家长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思中“润”,提升自我修养。精心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图书馆品质;不断深化课题研究,促进内涵发展。关注教师与家长的成长,由“教”到“悟”,逐步提升自身内涵与修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在“五彩课程评价”的实施中,通过“量身定制”绿色评价体系,学生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能力,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拥有了别样的经历。

猜你喜欢
绿色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追踪绿色的秘密
自行车的发明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