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0-11-17 06:44杨孟著
产权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先行者升级制造业

杨孟著

进入本世纪以来,以“智造”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紧部署实施本国的制造业振兴计划,旨在通过引领新一轮“数字化”革命,进一步巩固其制造业领先地位。如美国拟借力“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以根本扭转“产业空心化”颓势。而我国则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实际行动,为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最好的“测试场”,其中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领域数字化应用独领风骚、领先世界,充分彰显出我国数字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从我国目前的制造业结构来看,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仍是制造业的构成主体,而它们恰恰又是数字化应用的“短板”。因此,积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全面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在行动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出台数字新政持续加码,力度空前,旨在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和挑战,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平台发育成长,助力中小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护航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3月18日,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针对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5月13日,发改委等十七部门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145家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共同启动和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和《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协力破解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应用难题。

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7月14日,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

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从我国全部企业数字化的总体状况来看,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比例只有25%,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

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总体状况来看,制造业的数字化率不到50%。据麦肯锡的一份专家调查(样本为130家中国制造企业)结果显示,超过70%的中国受访企业相信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将增强自身竞争力,但只有57%的中国企业对智能制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远低于美国(71%)和德国(68%)。

不可否认,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居多,且处于较低端的产业链位置、产品位置和市场位置。当然,我国在抗击疫情中所涌现出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在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方面取得不俗成绩,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另外,我国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优势信息技术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促进构造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创新和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领域,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都是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长板”。

事实上,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演变过程,重心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产品的前端研发和后端用户服务上,建立以产品为本、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从一定“规模”的“定制”向高度个性化、差异化的“个性化定制”转变。

当前,“中国制造”已走向世界,成为全球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暴露出低端供给、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等“短板”,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来补“短板”、锻“长板”。因此,积极推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实现我国增长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探寻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大都走的是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实施基础上,致力于企业现有业务模式的优化,最终实现以“智造”为技术特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麦肯锡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数字经济时代,获益最多的是根据自身管理、业务和战略情况来选择部分结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企业。

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展最快的是以下两类行业:一类是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精度要求高、交付时效性强等特点的行业,如工业元器件制造业等;另一类是零部件数量多、生产组织复杂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等。其它行业则相对较慢,如医药制造行业长期以来更关注药物安全性而非成本控制,在生产制造环节多数还处于初级信息技术应用阶段。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富挑战性、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任何企业保持领先的关键。因此,就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应以其所处行业性质、业务特点和战略定位,综合评估分析其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进行怎样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一,当企业需要很高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时,数字化转型升级应成为首选。以海尔为例,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转型中,海尔重点放在信息化和自动化升级改造上,做到底层用户数据互联互通,同时打造更加定制化的家电品类,建设互联工厂,以小批量柔性化生产方式应对更加个性化的订单。

第二,当企业需要达到较高的智能化水平但不需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时,那么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做法更加切实可行。石油化工、原材料制造和代工生产等行业属于此类范畴。

第三,当企业的业务定位于一个小众市场,且生产流程不需要也難以使用高精尖自动化技术时,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是最优选择,反而扎实打磨产品定位、做好个性化服务才是企业的最优选择。活跃在这一领域的往往是一些小而美的企业,它们的产量虽小,但定价高,利润丰厚。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优势

当然,对于完全满足数字化转型升级条件的中小制造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因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会在效率、成本,以及创新机会等方面给其带来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所指出的,“与先前的工业革命相反,这一次是以指数速度而不是直线速度增长的。它不再仅仅是去改变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还要改变我们自己。”

先行者的第一大优势:促进其实现良性循环。如果先行者能够实现预期的成本节约和收入增长目标,它们就会陆续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改善他们的经营业绩并提升竞争力。对于后行者而言,它们到时再想追赶上那些先行者,所需投资和付出的代价将有可能成倍增长,而实际效果反而不佳。

先行者的第二大优势:有可能成为后行者的“平台”。因为先行者创建的基于自身运行的数字化平台,能够与其来自不同的供应商、经销商的设备和软件联结在一起,让不同的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无缝交互。一旦客户专心于使用某一平台,尤其是在提供多种服务、费用递减且用户网络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强烈的“路径依赖”让其更换平台难上加难。

先行者的第三大优势:确立自己的地位和盈利模式。先行者的运行模式甚至有可能成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先驱模式。这一现象借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也即“锁定效应”。每个新客户都希望能够连接到自己所在的商业网络,自然它们也会加入到这个平台。先行者创设的生态系统使得锁定效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发现,他们的操作被锁定在某个生态系统,而竞争对手可能被锁定在另一个不同的生态系统。

(作者系民建湖南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先行者升级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字词升级
产业升级呼唤先行者
首钢秘铁:从“先行者”到“领路人”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