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霞
摘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让其直接掌握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小学生能够尽快吸收现有的知识。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方式是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本文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出发,浅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开展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游戏化
引言
游戏化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吸收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心理是选择教学游戏的基础,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恰当的游戏方式,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式的游戏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开展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首先,游戏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戏设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趣味性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特点,由于活泼开朗是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又恰好贴合小学生的性格,因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强化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的游戏化让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数学知识的差异会带来游戏设置的差异,选择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选择差异化知识的过程。因为每个游戏自身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所以学生在差异化的游戏中就会学到差异化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在游戏设置和游戏选择时,教师不但在知识选择上会有针对性,而且也会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就数学游戏而言,小学高年级段和低年级段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1]。此外,游戏的针对性还能在知识传递方面有所体现,而且在游戏环节会更加突出数学的主要知识。
(三)增强学生的互动与参与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互动性增强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解读中,但是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可以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和探讨之中。首先,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设计是层层递进的,学生根据游戏指令做游戏,游戏指令从简到难,逐渐深入,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也逐渐深入。其次,游戏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将参与度因素考虑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二、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措施路径
(一)导入式游戏化教学法
导入式游戏化教学法也称为引入游戏教学法,通常是在老师讲授新的数学知识时使用。在使用这一方法时,选择导入性游戏的设置很重要,游戏设置的原则主要是由浅入深,游戏内容要兼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性格,游戏的操作不能太复杂,要突出简单性特点,强调可操作性,其参考标准就是能够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游戏。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三个人一组,给学生分配数量不等的小木棍,让小木棍在小组中平均分配,并让学生记录和观察哪些小组的小木棍是可以平均分配的,哪些小组的小木棍是不能平均分配的[2]。当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进行总结,把游戏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在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应该如何计算。利用导入游戏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余数”等抽象的概念。概念明确了,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进而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
(二)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法
体验式游戏化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深入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式教学法与导入式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体验式游戏教学法的互动性比较强。与导入性游戏教学法既可以个人参与游戏,同时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这一特点不同,体验式教学法总体上来说更加突出强调多个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以探究活动小组的方式来完成游戏,在体验式游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增强,课堂氛围更加活跃[3]。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生活常识的缺乏,“克”和“千克”这对概念对他们而言是比较抽象的,也是很难理解的,为了便于理解这对概念,就可以采用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法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分发给学生一些日用品,平时比较常见的食品以及书本、钢笔等学习用品,然后再给学生分配电子秤,让学生去称不同的重量的东西。同时教师还要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并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难点。
(三)课后拓展式游戏化教学法
在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阶段,课后拓展式游戏化教学法是游戏化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方式。在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平均数》这一内容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平均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算法。如何对平均数的意义加以总结和理解,就可以通过拓展式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讨 [4]。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人,乙组12人,然后让这两个小组进行拍球游戏,一般情况下乙组拍球的总数比较多,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乙组学生拍球的总数多所以球技更好,对不对?”让学生回答,并给出理由。通过比较两组每个学生的平均拍球数量,得到两组学生球技的高低,进而对平均数的应用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拓展式游戏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拓展能力,也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完整的学习体系和学习习惯并没有形成。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还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完成游戏的過程中其注意力最为集中,知识习得效率最高。游戏化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青梅措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0(2):69.
[2]张德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祖国,2018(6):243-243.
[3]杨玉娣.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13):149-149.
[4]闫翠.试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7):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