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0-11-17 02:19陈福青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初中语文

陈福青

摘 要:培养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由阅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以语篇阅读作为教学的目标,开展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字词句篇的分析,主题思想的归纳,以及写作风格的训练。以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所进行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感知能力 培养方法

感知能力,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受器官所接收到的物理刺激而进行思考、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而感官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体现在语文学科中的感知能力,则主要包括对阅读中所接触到的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和品鉴的过程。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教育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下就是笔者的浅显分析。

一、实施课堂朗读,强化文章理解

朗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阅读学习方式,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的过程,也包括了对作者写作时心情的揣测,朗读的人需要多次分析作者的心中所想,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生平经历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在朗读中读出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其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感知”二字,而朗读既包含了视觉信息的分析,又包含了听觉信息的分析,是两种感官相互结合的产物。所以,在实施初中生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参考借鉴朗读教学,带领学生强化文章理解,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比如,在教学曹操的《龟虽寿》时,通过浏览教材,我们可以知道本课是一篇古诗词,是优秀文言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品鉴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去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诗人曹操的创作背景,分析如何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真实心理,作者虽然感叹自己的人生之路坎坷挫折以及近乎暮年,但依旧心怀天下,盼望国家统一,表达了作者曹操对未来积极、美好向往的心情。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朗读比赛,看哪位同学的朗读最能触动全班学生的心声,进而在朗读中实现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生活,设计问题,深化文学感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而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客观学习和发展的特点,设计情景交融的生活氛围,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将大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更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问题的设计,更让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成分,这些良好的互动、交流效果,也将会直接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上。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针对课文中描写“父亲”蹒跚翻越月台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如此设计提问,“同学们,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母亲的爱是阳光的,也许父亲在平时并没有太多的问候,但是他对我们的爱从来不曾少过,那么,你是否可以简单说一说父亲是如何爱你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回忆联想,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无言,更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心怀家庭的意识。比如,有的学生回答:“父亲的爱,是弯弯的脊背。小时候我总是喜欢骑在父亲的脖子上,而父亲也是乐此不疲。直到现在我却发现父亲的脊背有些弯了,好像一座桥,是这座桥让我从懵懂无知到略懂一些道理,我感恩这一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启发和口语训练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本课的阅读体会,更奠定了良好的作文基础,促进了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阅读是学习者通过领悟文学作品,发现问题,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思维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调动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解释中。如此,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些字词、句、段等进行某些判断和分析,进而培养思维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一种综合、整体感知。这对于学生解析阅读理解的题目非常有帮助。比如,在学生自己阅读某篇课外材料时,遇到了某个汉字、几个词语或者是整句话都不理解意思的情况,此时不必过于慌张,因为从一篇文章的角度来看,某几个汉字、词语或者一句话不理解,并不会影响对这篇文章的综合理解,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进行推理和思考,如此,就可以得出最终的有效结论,从而提升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有的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提问,“老师,这篇课文我已经读过几遍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指出不懂之处,然后做好标记。但是笔者建议,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他们不懂的句子所涵盖的真实意思,而是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你来朗读一下某两段的句子,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这样让学生练习将两个句子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整体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加深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结合影视资料,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拍摄手法创新的基础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天马行空的场面都可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就此生产了很多的优秀影视作品,比如,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西游记》,已经有完整的影视作品了。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策的深入,一些优秀的他国文学作品,如《简·爱》《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作品向人们揭露了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的苦辣酸甜,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由于故事情节连贯,人物性格鲜明,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推荐课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适当利用与之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片段去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多体裁的作品形式去进行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更在辩证分析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快速有效提升。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由于内容采用了文言的写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往往读很久都没有读懂读透。所以,在教学启发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让学生去欣赏花和尚鲁智深的粗中有细、英勇侠义的一面,继而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更深化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持久战”的准备,唯有如此,中学生才会在不断积累以及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实现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个高雅的人、懂得文学情趣的人。

综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很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课内的,也包括课外的。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继而有效提升初中生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语文教师一步一步探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与之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但不足之处一定还有很多,还望同仁能够继续给予完善和修正,以促使我们中学语文掀开培养学生文学感知能力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佰忠《艺术都是相通的!浅谈音乐、文学、电影的艺术感知》,《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第11期。

[2] 徐虹、韩林娟《文学旅游中的艺术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北京胡同游为例》,《旅游论坛》2018年第5期。

[3] 王金黄《地理感知、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学》,《当代文坛》2018年第5期。

[4] 张荣杰《感知与现实人际关系网络:经典文学作品分析》,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