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芸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肺癌属于威胁人体健康比较常见恶性肿瘤,通常是以手术方式进行切除,因为多数患者确诊后病情比较严重,会造成手术治疗效果下降,极易出现术后复发。针对无法手术治疗患者,以CT引导方式经皮穿刺治疗,具有较为理想应用效果,逐渐成为肺部恶性肿瘤主要诊治方法,因为穿刺存在风险、并发症,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穿刺并发症,以提升穿刺成功率[1]。
选 取2 0 1 9年1月~2 02 0年6月 收 治6 0例 肺 部 恶 性 肿 瘤患者,均采取C 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随机分组为甲组与乙组,各3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8~67岁,平均(52.5±14.5)岁。对比甲组、乙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穿刺前需要确定肺部病变位置,位于体表处进行穿刺活检标记,借助CT引导明确进针路径,控制进针方向与深度等,尽量与血管神经和重要内脏保持一定距离。要求患者维持仰卧位状态,对标记处予以常规消毒后,选择2%浓度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根据CT引导选择进针角度,在针尖进入胸壁后要求患者维持屏住呼吸状态,快速进针至相应部位,通过CT扫描进针至病灶内部,以实现相应操作[2]。术后需要患者维持卧床休息,借助CT扫描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胸闷或咳嗽等,如果剧烈咳嗽需要选择止咳治疗方法,应该观察血压和脉搏等指标变化。
甲组患者展开一般护理,为患者讲解穿刺方法和配合内容、心理护理等。乙组患者展开预见性护理,方法包括:(1)健康教育,和患者积极交流,观察患者关于治疗方法掌握程度,结合患者疑虑进行相应解答,告知患者穿刺活检重要价值,降低穿刺带来恐惧情绪,要求患者维持平稳状态,可以积极配合治疗。(2)术后观察,对于轻度气胸应该患侧静卧,时间为8~12小时,氧气吸入同时观察症状变化。积气24小时后会逐渐消失,无需采取特殊处理;中度气胸,需要协助医师进行胸腔抽气。针对大量气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同时卧床休息与吸氧处理,全面监测生命指标[3]。(3)并发症预防护理,出血、血胸属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降低出血症状,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准备,避免重复穿刺。术后为患者讲解卧床休息重要性,观察患者体温和术后出血症状,防止出现任何不适。如果患者发生大咯血,应该将其头部偏向旁侧,维持头低脚高状态,加强吸氧处理,避免血液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
选择SPSS 23.0处理研究数据,生活质量用t检验,并发症用x2检验。如果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发生率40%,高于乙组发生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n(%)]
干预后甲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s,分]
表2 生活质量[±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甲组 30 47.16±4.72 66.24±3.44乙组 30 47.22±4.69 74.21±4.02 t 0.0493 8.2506 P 0.9608 0.0000
针对肺部疾病选择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发现,其敏感性、特异性较高,除了可以实现肺内病灶有效诊断之外,还可以病理分型,以便于患者有效治疗,改善预后。在整个过程,加强预见性护理,是提升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科学选择护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缺少相关了解,极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为了提高穿刺成功,需要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通俗易懂方式交流,告知其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提升患者自信心。(2)术前准备,手术前进行CT操作室内空气消毒,湿度维持50~60%标准,并将温度控制18~22℃,做好急救设备检查工作等[4]。(3)围术期护理,结合医师指导科学选取体位,选择辅助材料提升患者体位舒适感,定期患者科学控制呼吸频率、深度,预防咳嗽。穿刺过程患者极易受凉,需要加强保暖处理,同时指导患者疏导情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4)术后护理,操作后进行消毒包扎,持续5~10分钟按压穿刺处,利用CT进行复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气胸或出血等症状。
综上所述,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经皮穿刺时,全面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而且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提升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