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报道看主流媒体的角色担当

2020-11-17 11:02◎唐
新闻前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辟谣谣言舆论

◎唐 芳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舆情随之波涛汹涌,与疫情相关的各类谣言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传播效力得到空前强化。面对网络谣言的挑战,主流媒体有着义不容辞的廓清真相、消除杂音、稳定社会的责任。如何消除网络谣言,发挥舆论引导力?本文试通过总结梳理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及其角色作用作简要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特点

1.源头多、散播快、影响大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信息疫情(infodemic)[1]”概念。所谓“信息疫情”指的是面对海量信息(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的轰炸,人们难辨真假,也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辨别真假,因此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历史上,伴随着每种传染病的暴发,“信息疫情”都会同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猝不及防,由于人们对于这种新型疾病很多信息未知,导致大量谣言出现。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媒体”,到处都是信息的出口,谣言源头多、散播快、影响大。尤其在疫情初期,各种问题喷涌而出,谣言如病毒般扩散蔓延,加剧了社会的恐慌、焦虑情绪。例如“通过眼神传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治疗主要靠激素,会成为废人?”等等。再例如“10万人被病毒感染”,有人感染是事实,但人数为虚假信息,这类糅杂真假的谣言意图以假乱真,实则危言耸听,故意制造恐慌。

2.谣言迷惑性强,契合社会心理

谣言之所以有市场,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焦虑、恐惧的情绪和对信息的需求心理。很多谣言本身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为知之甚少,信息繁多,难辨真伪,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而选择性相信。特别是符合心理需求的谣言最容易传播。例如,“医护人员会把病毒带回小区”“十秒钟自我检测法!有没有肺炎,做个深呼吸就知道”……因为过度恐慌,谈“疫”色变,就会导致盲目相信。另外,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普伪科学在网上铺天盖地,危害更甚病毒。例如,“板蓝根+熏醋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吃猪肉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等。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知识专业性强,有的报道解读不足,让人云里雾里,也让谣言钻了空子。

二、主流媒体的角色担当

1.权威发布+舆论引导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众声喧哗,权威发布跟不上,各种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疫情非常时期,主流媒体扛起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大旗,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切实回应群众关切。所谓主流,就是要占领网络主阵地,抢占舆论制高点,消除杂音,一锤定音。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聚焦舆情热点,及时发声,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切实回应公众关切,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央视《新闻1+1》直播多次连线钟南山院士,及时发布最新消息、权威报道,向民众展现抗疫最前线,传递战“疫”强大正能量,以及科普疫情之下该如何做好防控等。不仅起到人心稳定器的作用,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2.公开透明回应关切

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回应关切,是最好的定心丸,可以有效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避免谣言+恐慌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舆情危机。新华社依托自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推出辟谣平台——求证。该互动平台设置“问答”“求证”“征集”三类服务功能,其中“求证”即辨别消息真伪,由网友提问,新华社组织力量进行求证并回复网友。湖北作为战“疫”主战场,从1月25日起,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开设“湖北权威发布”平台,每日根据舆论舆情热点、新闻焦点、群众关切难点及时发布相关权威信息,通过湖北日报客户端发布相关稿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传言,在舆论场中激浊扬清。

3.扛起科普宣传责任

科技是战胜疫病的利器。及时传播科学防控知识,提升公众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是主流媒体应该扛起的责任。疫情期间,主流媒体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从专家解读、知识科普到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宣传普及,为公众答疑解惑,引导公众尊崇科学、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起到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积极地生产或转发自媒体等优质防疫科普内容,以最接地气的传播形式满足公众的科普“刚需”;央媒对钟南山院士、“硬核医生”张文宏等专家的报道,在舆论场形成知识型引领,增强了民众抗疫信心。

三、创新传播方式高效辟谣

据统计,疫情期间,在某些特殊节点,每天观看各类资讯类和社交类手机应用点击人次达到220亿之多。主流媒体主动顺应新的传播趋势,创新传播方式,用更加“接地气”的传播话语,高效扮演好谣言粉碎机,人心稳定器角色。

1.短视频助力科普和辟谣

疫情期间,短视频已然成了主流渠道和主流传播方式。简短直观生动的短视频成了很多足不出户的用户获取外界信息、缓解焦虑的重要窗口。主流媒体纷纷借助短视频平台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群体优势,用“优质内容+新媒体渠道”,开辟科普和辟谣的高效传播通道,最大范围传播权威信息,提升真实信息覆盖率,让谣言无所遁形。比如,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短视频及时通报最新疫情消息、专家观点等,传播主流声音,引导舆论正能量。此外,坚持每天发布或者转发自媒体“硬核”科普短视频,提供热点防疫知识。新华社在快手上以短视频+直播的模式,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

2.“我在现场”Vlog粉碎谣言

Vlog是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创新尝试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Vlog是“视频播客”(Video blog)的简称。与视频新闻的“他在场”不同,Vlog是一种日志式记录的“我在场”“我叙述”模式,让受众实现了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2]。这种“我在现场”的“超真实”一手信息满足了受众对真相的渴求,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引导舆论。例如,方舱医院刚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时,“是否安全”“是否会交叉感染”……网上质疑声一片,更有个别外媒将方舱医院污蔑为“难民营”“集中营”,网上谣言四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武汉VLOG丨记者探访武昌方舱医院里面到底咋样?》,记录下最真实的方舱医院,有力还击了谣言。武汉“封城”后,网络上出现武汉超市内的食蔬被抢购一空、物资出现短缺的传言。澎湃新闻在抖音平台上推出《武汉人日记》短视频合集,关注武汉市民的餐桌、出行、购买食品蔬果的物价、武汉街头的情况等,通过短视频直观地呈现了疫情暴发后真实的市民生活,有力破除了谣言,防止民众过度恐慌。

3.大数据应用破除虚假消息

数据显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疫情谣言步入“短命期”,不少谣言基本活不过一天。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纷纷开通辟谣功能,依托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快速查询,助力疫情报道数据化、准确及时[3]。例如,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新冠肺炎查询平台”,综合提供最新数据、周边疫情、疫情辟谣等板块,不仅可以实时、直观地展示疫情防控的多维度数据,同时给疫情防控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大数据技术让真实有效信息“水落石出”,谣言也就无风作浪。

注释:

[1]“信息疫情”之下如何应对 需提升公众媒介素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736475290318862&wfr=spider&for=pc

[2]疫情Vlog:我在场 我叙述——主流媒体的传播新语态https://new.qq.com/omn/20200512/20200512A05ZD 500.html

[3]预判风险、追踪疫情、破除谣言……大数据为战“疫”筑牢“隔离墙”http://www.cac.gov.cn/2020-02/18/c_158356 6412026242.htm

猜你喜欢
辟谣谣言舆论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关于拍卖的辟谣
谣言
谣言大揭秘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
网络时代政府辟谣的应急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