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颖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媒体传播形式快速崛起,并成为人们主要获取信息的媒介,目前的中职生更是微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中职教师应与时俱进,提升微媒体的运用能力,将“微”能力融合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从微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影响、中职教师“微”能力运用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微媒体;中职教师“微”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1]。在新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由传统的书刊报纸转变为通过手机、电脑获取信息和知识,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将信息传播带入微媒体时代领域,微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微媒体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提升“微”能力。
一、微媒体的发展对中职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意见的出台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师教育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相应的变革,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促进微媒体的运用与传统文化教学相互融合[2]。
(二)微媒体对中职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而言,通过传统文化学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教育文化“软实力”。而当今微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逐渐远离传统的书刊、报纸,微媒体使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方式更加丰富,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微媒体,提高“微”能力,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和教學手段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推广[3]。
(三)微媒体为中职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教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我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微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与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网络应用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微文化”,从而在微媒体时代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教育方式不断推进中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
二、微媒体时代中职教师“微”能力运用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策略
(一)制作“微”课程,促进传统文化教学精品化
微课程,简称微课,属于教学视频,微课的教学时间短,一般时长5-8分钟,相较于传统的45分钟内的课堂,属于教学内容的一个教学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少,但是教学重点更突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更简单,学生更易理解,微课的资源容量少,可以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师生可以在网络上在线播放观看,实现移动教学、移动学习[4]。中职教师可以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知识点,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通过QQ、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媒介进行多样化的传播,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的高效性。[5]
(二)整合“微”资源,促进传统文化教学多样化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学生更多地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人们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6]。碎片化学习灵活度更高、时间更高效、针对性更强、吸收更快,年轻人的生活和系统读书的时间被碎片化的学习所占据,这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资源,如一小段语音、一张图片、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知识点、一个短视频等,将整合内容上传至微媒体上,全力发挥微传播的载体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QQ等App等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微传播、推送平台等,让传统文化教育“活”络起来,打破传统封闭课堂的束缚,使学生除了课堂之外,也能随时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全覆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7]。
(三)利用“微”交流,促进传统文化教学互动化
传统的教学课堂,师生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内,交流时间短,并且没有办法做到一对一的交流,教师的讲授内容学生是否都吸收、理解,学生是否还有疑问,教师都没有办法去一一了解。当下微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意味着信息传递更加流动、迷你、即时,也丰富了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方法,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微交流的平台,师生的交流不再固定在某个固定的场所,利用微媒体的交流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教师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增强互动性[8]。通过微媒体进行“微”交流,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线上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对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线上答疑解惑。
(四)创新“微”评价,促进传统文化教学考核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采用考试进行,用分数进行衡量,评价模式较单一,注重结果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缺少学生对于课堂效果的反馈评价[9]。随着微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以微媒体为评价载体,改变传统以考试为手段的评价方法,创新运用多种评价模式,进行“微评价”。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讨论,还可以推送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小测验,学生针对教师发布的内容来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登录平台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评价和留言评价[8],学生能够及时查看教师的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升。所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互动都能够全部保存,师生可以随时回顾反思。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对课堂及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反馈,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形成结果性评价[10]。
(五)提升“微”素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微媒体是时代的产物,各种App层出不穷,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熟练地运用各种微媒体开展教育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11]。因此中职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学习有关微媒体的新知识,提升微媒体的应用能力,还可以依托具体的案例动手学习微媒体的功能、使用方法、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等,这对于中职教师来讲是一个系统而新型的培训,争取在微媒體运用的学习中成为行家里手,更好地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服务[12]。
三、结语
微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微媒体的运用能力,将微媒体融入到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引领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华捷.智慧教育时代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要求与提升路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5):128-130.
[2]李洪源,彭铁光.“新”“旧”碰撞下的“冷”思考与“热”实践——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6(5):44-49.
[3]李晓娟.“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要素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2):89-94.
[4]杨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担当[N].楚雄日报(汉),2019-11-20(3).
[5]李殿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N].韶关日报,2019-11-09(A4).
[6]宋乃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信阳日报,2019-10-12(4).
[7]董仲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战胜疫情强大力量[N].青海日报,2020-3-23(10).
[8]李春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山文化研究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N].定州日报,2015-1-20(3).
[9]程瑞巧.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安阳日报,2020-3-21(3).
[10]王黎光.充分利用新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艺术报,2020-5-25(4).
[11]刘颂新.浅析“微时代”对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366-367.
[12]李迅驰.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青年的距离[N].中国青年报,20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