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国
摘 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模式作為当前高校教育范式的革新,核心点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是立足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教育模式。在OBE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 校本课程 价值研究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高校办学自主性。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高校专业的宽度以及服务社会的针对性。校本课程质量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当前倡导OBE教学理念或者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发挥校本课程的特殊性,OBE教育理念与校本课程的出发点有了充足的契合点。如何发挥校本课程内在的价值以及利用校本课程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价值特点、要求以及意义初步论述,希望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价值研究上有所突破。
一、校本课程开发内在价值具备的特点
高度专业性。专业性体现校本课程的专一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延。普遍性专业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具有相似性,在OBE教育理念下,突显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地方高校办学的特点,需要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特色专业教学。以百色学院红色经典微型课程(以下简称红微课)为例,注重利用百色乃至广西地区的红色经典素材,融入百色学院日常教学中,开设出多样的课程。马克思学院利用红色素材开设相关思政课程,丰富了学校的思政教育;音乐与设计学院利用红色素材开展相关艺术作品创作,加深了学生的艺术涵养;体育学院利用红色素材开展有关红色体育课程,磨炼了学生的个人意志。高度专业性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可以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精准导向性。导向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目的性。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是按照学生培养方案为标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严格执行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以成果为导向,按照毕业生就业反馈,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层面,不局限于国家通用课程,必不可少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在教学理念中始终贯穿三全育人,在教学过程中突显校本课程专业导向性。通过对毕业生的调研和在校生访谈,学生在社会公德行为层面、在革命先辈精神弘扬层面,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毅力层面有所欠缺,缺乏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内在涵养。针对这些情况,我校组成研究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按需研究解决策略,特色地研发出百色学院校本课程--红微课。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社会公德行为有了进一步提升,吃苦耐劳的毅力得到强化,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得到进一步深入。
明显区域性。区域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特色性。校本课程开发在与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起到明显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区别于国家课程,带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区域优势是高校彰显办学特色具备的优势之一,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自带属性便有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结合区域特征,创造性地研发校本课程,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百色学院利用百色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相应的开发出红微课程和服务地方农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从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确保所教出的学生符合区域人才的标注,服务地区,辐射周边。区域性也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期资源的整理过程中。研发人员在前期资料收集、毕业生回访和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带有明显区域倾向性,这在一定层面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决策。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在价值的要求
专业内容时代感强。校本课程开发要具有时代感,体现教育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特定的时间逐步更新,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与外延,应与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更新时间有所差别,至少按年度进行校本教学内容。在更新过程中,基础资料需要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相契合,不可闭门造车,缺乏时代感。在调研更新过程中,需与国家当前政策相符合,紧跟时代主题;在毕业生反馈中,需根据不同年级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差别性,调整校本课程开发重点,体现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依照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紧迫性,培养所需人才。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区域的整合进度加快,如何更好地为本地区提供所需人才,将是高校研究课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专业内容的时代感,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当前所需人才。
专业导向目标明确。校本课程开发需有明确的导向性,体现高校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办学出发点。高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特点,首先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准,为发展培养人才。社会发展需要何种专业人才,学校要为本地区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学校专业教育一方面要按照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培养通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因需研发符合本地区发展的专业课程,明确的专业导向性体现OBE教育管理理念。结合时代发展和地区国家政策的支持,校本课程内在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区域优势内化于高校专业教学中,政策支持外化于高校办学理念中,实现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的办学模式,实现区域快速发展,促进高校专业内涵的提升和高质量的办学,实现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专业导向性。
区域传承效果明显。众所周知,高校本身自带属性便有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高校在建校之初就甄选校址,经综合考虑,才最终确定学校所在之地。虽经过时代的变迁,校址几经波折,但选址的初心不曾忘怀。区域特色优势是作为高校选址要素之一,更是作为日后办学特色内涵。这种办学特色始终贯穿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办学特色和区域优势始终在办学目的中贯彻传承;其次,时代在进步,地方在发展,高校所在之地也经历变迁,历史痕迹渐渐在高校方方面面中积累,不知不觉间形成富含本地区特色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高校精准谋划,合理设置,充分利用特色文化或者民族精神,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教学中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或者民族精神。
三、校本课程開发内在价值的意义
扩宽学生专业视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在专业认知和专业见习层面有了进一步扩宽。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旨在充分利用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出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服务社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研发团队依据当前学生专业的前沿性,结合地域优势,用更宽广的视角开发匹配学生所需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授课的过程中,用全新的视角讲解,扩宽学生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高校育人功能。高校作为一个资源集合体,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子集元素。师资、学生、教材、课程和专业等,每一个要素都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本文重点论述课程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层面起到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自主办学外在体现,对完彰显学校办学质量。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校本课程对内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外可以向其他高校输出特色校本课程,提高我校地区知名度,打造地区名校。通过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各个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形成独特的办学经验,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
继承区域优质资源,协同区域人才培养。区域特色必然会融入高校办学过程中,高校办学必然会借助区域特色提升办学质量,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高校的发展必然要借助地方的区域特色,运用区域优质资源,提升高校本身的办学特色,树立高校办学内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对本地区特色资源加以继承,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正是对这些文化的继承,高校才形成独有的办学内涵。高校与区域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价值体现学校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专业人才的层面。扩宽学生专业视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高校育人功能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功能,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继承区域优质资源,协同区域人才培养,注重区域与高校的关系,区域影响高校办学质量,高校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学生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J].教学与管理,2020(12):72—74.
[2]黄晓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特点、问题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20(06):67—70.
[3]任家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0(01):42—45.
[4]段立群.区域整体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