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探析

2020-11-16 05:53农小玲
丝路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小玲

摘 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消费,推动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以就地就近市民化为主,主体为70后、80后、90后,呈现独自流动和家庭化迁移并重、难以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的特点。究其影响因素有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政治、体制等,需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推动路径。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老区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消费,推动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左右江革命老区(主要研究广西百色、崇左、河池三市)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广西平均水平,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看,百色、崇左、河池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仅为37.52%、40.0%、38.75%,而广西平均水平为51.09%,可见相差甚远。因此必须进一步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速城镇化。

一、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征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70后、80后、90后为主,并呈现独自流动和家庭化迁移并重的特点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中,70后、80后、90后共占68.34%,其他年龄的占31.66%。可见,70后、80后、90后已成为当前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从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流动方式看,独自流动和家庭化迁移并存并重,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中,属于家庭化迁移的人口比重为48.12%,属于独自流动进城务工的人口比重为51.88%。以家庭化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中,家庭结构以夫妻、夫妻+孩子、夫妻+孩子+老人等多种方式并存。

(二)农业转移人口以就地就近市民化为主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区内农村及乡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主要来源,源自区内农村及乡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占比较大,源自区外农村及乡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占比较小,详见表1。从表中可见,百色、崇左、河池三市吸引左右江革命老区区外的农业轉移人口占比均不足30%,本市及市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占比均在70%以上。

(三)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左右江革命老区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存在待遇差别,主要表现在居住条件、社会保障、工作强度、职业技能与培训、收入水平、儿童教育等多方面。相对市民而言,更多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居住条件较差,以租房为主,社会保障缺乏,未购买社会保险,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职业技能较低,更缺乏职业培训,收入水平较低,儿童教育较难较少等。

二、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因素

从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角度,分析影响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1.土地

土地是农业人口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要求农业人口放弃土地、走出土地。如果放弃土地、走出土地可以获得足够的补偿,仍保有相应的土地权利,那么必然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左右江革命老区部分农村仍缺乏土地退出机制或退出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就业与收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要求农业人口走出土地,进城就业与发展。就业与收入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条件,如果就业机会均等、同工同权、同工同酬同待遇福利等,必然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当前左右江革命老区就业机会不均、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3.成本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需要成本,这些成本涵盖住房、随迁子女教育、日常生活、就业扶持、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支出。由于成本巨额,完全由农业转移人口承担不现实。如果左右江革命老区有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必然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社会因素

1.自我和群体关系

农业转移人口自我与城市市民群体关系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逐渐形成了群体认同,进而通过群体比较中获得自我认同。如果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身份、市民制度和市民文化等方面存在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危机,那么必然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消极影响。

2.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也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和进程的社会因素。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保障低、参保率低等,归根结底都源自公共服务缺失。构建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使城市公共服务均等服务农业转移人口,将对其市民化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教育因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精神文化、教育技能与市民趋同。然当前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在精神文化、教育技能方面无疑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可以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文化教育权益,丰富农业转移人口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文化基础设施与活动平台,那么无疑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制度因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在制度关照和权利待遇中享有与市民同等权利。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要求,也是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退出、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制度保障。制度障碍问题一直是市民化的主要问题。尽管多年来左右江革命老区一直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制度改革,但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改革不彻底,如劳动权益保护方面有进展,但仍存在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酬问题;制度不配套、制度冲突,制度不全面等等。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实行全面、配套体制改革,必将极大推进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三、结语

根据前面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农业转移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等各个方面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与待遇。可见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转移人口的多方面的融合,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教育融合和制度融合等。因此,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在这些方面建立对应的融合机制,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后凯,苏红键.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5):21—29.

[2]徐增阳,古琴.民工市民化:政府责任与公共服务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9.

猜你喜欢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工会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保定特色小镇建设助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财政政策如何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山东农民进城落户不得强制退“三权”
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现状研究
江西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核算与分担机制研究